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杨奇篇三) (第1/2页)
仙桃山脉,杨奇用长棍挑着年货,晃晃悠悠朝山脉深处走去。 与宁无缺了却恩怨后,他心情颇为舒畅,连带着心境都有所增长。 念及明日便至除夕,因此他便在仙桃镇挑选了一些年货,准备和父亲安安心心过个年。 “浩前辈,我能修行大破灭枪典了吗?” 杨奇在心中问道,在击杀宁无缺后,他心中对这个世界唯一的因果便只剩父亲杨策了,而对父亲杨策的安排他早已有规划,便不免又想起回龙国之事了,故此一问。 其实,他是不报太大希望的,因为之前浩前辈便说过,修习《大破灭枪典》需要极高的心境和心灵力量。 杨奇有自知之明,自己的心境确实不高,最起码和现任赣南巡察的那位在世圣人王阳明相比,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但没想到,浩前辈却给了杨奇一个肯定的答复:“以你目前的心境,观看修行大破灭枪典,十死无生,但如今轨迹之书已初步认主,此宝可护你灵魂真灵,可以一试。” 杨奇一怔,停下了脚步,继而又欢颜一笑:“这就是金手指的力量啊,开挂的人生果然爽。” “浩前辈,那我陪父亲过完年后,就修行枪典,可否?” “可。” “如此,便劳烦浩前辈了。” “无妨。” 时来天地皆同力! 心中牵挂的事在这两天一一落定,杨奇心情可谓万分愉悦。 回到木屋,和父亲互问平安之后,便开始忙忙碌碌准备过年了。 但此刻,在这大明疆域内,有几个人,却恨不得将杨奇抓起来剥皮抽筋了。 京城,豹房一处偏僻的宫殿中。 正德皇帝朱厚照冷冽的声音传出:“好好好,不愧是我皇叔,够隐忍,也够果决,以前真的小瞧你了。还有杨问道那条杂鱼,蝼蚁般人物,竟敢坏我大事!谷大用,你提督西厂,派几个人给我将那条坏事的杂鱼除了。” “奴婢遵命!” “那件事准备如何了?” “回禀主子,已准备妥当。” “善!如此便按计划行动。” “是。”谷大用叩首,慢慢退出宫殿。 洪都,宁王府。 砰! 一声脆响,宁王再次砸碎了一个杯子,他满脸怒气地环视一圈大堂内端坐的一众府臣,冷冷道:“朱纪亡于杨奇之手,我宁王之人不能白死,王伦,你去暗卫挑几个好手,将杨奇杀了,本王要用此子人头祭奠朱纪!” “是!”大堂中,一位身材魁梧,将军打扮的人起身抱拳,领命而去。 宁王目视王伦离去,面色稍缓,继而看向坐在首边第二位,一袭青衫的中年文士,道:“朱纪身亡,本王痛心疾首,然武昌关系重大,需一智谋之士前往主持,以配合本王起事,刘先生,您智慧无双,老成持重,本王欲请先生往武昌主持大局,可否?” 刘养正起身一礼,“敢不从命?” 宁王大喜,大步走下高台,来到刘养正身边,执其手,深情道:“有先生出马,我无忧矣。” “王上谬赞了。”刘养正被夸赞却并不洋洋得意,他自数次科举落第后,对朝廷心灰意冷,便投奔了宁王,而今十数年矣,对于宁王此人他真是太了解了。 不否认宁王是个有大志向的藩王,但他并非皇子,接受教育有限,眼界和心胸都不够开阔,具体表现就是,别看现在对你很热情,但若事情办砸了,就等着背锅领罪吧。 正因为了解,因此有些事情他不得不和宁王先说明白了,他道:“王上,臣此去武昌难处有二。其一,兴王此人反复无常,心思难测,臣担心此人会阻挠臣行事;其二,朝廷对武昌诸豪强的处置迟迟未下达,豪强,豺狼也,不将其逼到绝境,他们不会造反的,因此臣去之后,望王上联系刘瑾、杨廷和,以造反之罪,重办武昌豪强。” 宁王点了点头,沉吟道:“先生所虑极是,此二难,第二点倒是易办,无非多送钱货而已,难的是兴王,此人与先帝同胞兄弟也,兼之异常隐忍,却为心腹大患。” 宁王一脉,自初代宁王朱权始,便一直谋划着造反事业,经过四代经营渗透,宁王对洪都周边势力可谓了若指掌,其他势力他都不担心,唯有兴王,此人与朱厚照关系太近,且先帝弘治皇帝待之甚厚,很难说会不会成为他北上的绊脚石。 就在宁王苦苦思索之际,端坐于左首位置的李士实站了起来,道:“王上无需忧虑兴王态度。” “哦?先生何出此言?”宁王一怔,同时也有些不悦,没有谁会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的,特别是这个人还是你的下属。 李士实像是没看出宁王的不悦,他朝宁王拱了拱手,胸有成竹道:“王上,兴王态度何如不在他自身,而在于朝廷。” “王上当知,湖北有天子气这则传言不但我等知晓,朝廷亦知。这则传言无论真假,对于正德而言都是巨大威胁,故此我等谋划武昌之时,锦衣卫非但未阻,反而推波助澜,此为逼反兴王也。” “现今,兴王之所以反复无常,不过是觉得朝廷迟迟未定武昌豪强之罪,正德未必会杀他而已。” “王上只需多出财物,贿通刘瑾、杨廷和、谷大用等人,让他们先定武昌豪强之罪,再拟旨召兴王返京请罪,如此,兴王若不想束手就擒,便只能反啦。” 李士实不愧为宁王手下第一谋士,一番话,有理有据,鞭辟入里。将堂中众人听得是心服口服。 “妙妙妙!” 宁王闻言更是连连鼓掌,心中的些许不悦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他看着李士实真诚地赞叹道:“先生之才,不下于青田先生也,我得先生,如太祖之得刘伯温,大业可期矣。” 大逆不道!实属大逆不道! 竟将自己视作老祖宗朱元璋,可见宁王之胆大包天、之自负。 河南,嵩山派。 身材中等,面容敦厚的嵩山派掌门左冷禅端坐于上首,此时的他面无表情,但恐怖的气机却一直在大厅中肆虐,如冰如刀,冷冽刺骨,可见其心情。 “钟镇死了!”左冷禅漠然的声音响起,如风如气,清晰的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宁无缺也死了。” “我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