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9章 萌芽陷入瓶颈期,再出发! (第2/2页)
充裕的资金流动,也让创业等级水涨船高,经验值逼近八十万大关,已经超过升级所需的一半经验值。 总算是稍稍看到升级的希望了。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萌芽账上躺着十亿流动资金,但要实现张硕之前提出的宏伟发展计划,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点钱。 甚至都不够再建一座大型数据中心。 张硕也只能期盼着,青鸟互娱的月利润能够快点突破5亿大关,为萌芽之后的大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支持。 这也暴露出萌芽的弱点——盈利点太过单一。 对标腾达就会发现,萌芽除了开挂的扶持基金,唯一的赢利点就是游戏收入,而腾达还有广告收入、增值服务收入以及电商交易业务收入等等。 倒不是说萌芽旗下子公司,除了青鸟互娱就都不赚钱。 以青橙零售为例,已经在运营的门店,尤其是滨海城本部,在青橙外卖正式上线之后,单个门店月利润已经超过十万。 而且还在继续往上增长。 可架不住青橙零售还在加速扩张,除了滨海城门店全面铺开,还要在一二三线城市的cbd区建设旗舰店。 虽然不再走自购商铺模式,但仍旧坚持自营,而非加盟。 这就是惊天的支出。 所以才会说青橙零售既盈利,又没有盈利。 再比如青云数据,再过两个月,等到后海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相关数据服务合同落地,一下就能转亏为盈。 当然前提是不要分摊数据中心的建造成本。 再比如骄阳控股,通过充当萌芽旗下子公司出海的媒介,每一笔交易都能赚到不菲的“中介费”,却又要承担海外融资成本。 盈利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唯一纯烧钱的也就是青橙科技、青禾科技,这两家挂着“科技”之名的软件公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处在亏损状态。 这其实也是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常态”。 别说是青橙科技了,就是惊冬这种电商巨头,一直到上市几年之后,账面都还一直处在亏损状态呢。 烧的都是投资人的钱。 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互联网初创公司,直到上市,基本都一直处在亏损状态,能够在三年之内实现盈利的都是少之又少。 腾达发展初期,不也遭遇过无法盈利的窘境? 萌芽这都算不错的了。 只是张硕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也根本闲不下来,反倒是想再折腾点什么事情来,继续扩张萌芽的商业版图。 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动作。 最早的时候,二叔就调侃张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那时的萌芽就同时进入社交、游戏、零售三大赛道。 现在更不得了。 又增加了置业、云计算、投资以及海外四大业务板块。 可谓是多点开花。 换做任何一家普通公司,摊子铺这么大,这么开,很难说不出问题。 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 一家企业能够在某个领域侥幸取得成功,并不代表说,可以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行业,继续取得成功。 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门道。 卖房子的跑去卖水,卖水的跑去卖酒,做教育的跑去卖衣服,卖空调的跑在卖手机,卖酒的又跑去卖房子。 最后都是一地鸡毛。 原时空那些走多元化经营路线的所谓巨无霸企业,只是一时的表面风光,等到寒冬到来之后,最终都很难收场。 活下来的反倒是专精一门的企业。 可萌芽不一样。 准确说,是张硕这个萌芽的灵魂人物不一样,他有着超越时代的预见性,又有系统加持,足可以驾驭住萌芽在众多领域的扩张。 也不是说张硕贪婪。 而是他非常清楚,虽然说,未来十年都将是黄金发展期,但真正的风口期,其实也就是最近这三四年。 有些行业,比如手机制造业,甚至是最近一两年就会固化格局。 已经赢了半场的移动社交赛道,更是只打了几个月的时间差,再晚一点就没办法赢下微聊。 时间其实非常的紧张。 萌芽如果不趁着这一两年下场,拿到进入各条赛道的入场券,等到三五年之后,哪怕是钱多的已经花不完了,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张硕又岂会甘心? 所以他才要以“贪婪”姿态,绝不满足于现状,绝不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就,一旦发现萌芽慢了下来,就准备再抽一鞭子。 必须要狂飙突进! 而要继续折腾,张硕脑中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手机行业。 “也该接触顾铭章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