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 青橙集团诞生记! (第2/2页)
头疼! “共享充电宝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室内,可以让青橙零售来做。共享单车主要cao作是在手机上,可以交给青橙科技做。”裴卫平主动让步。 谷硆/span显而易见。 共享单车的价值要远在共享充电宝之上。 “我.....” 杜青青欲言又止,心高气傲的她,其实并不喜欢这样的施舍。 气氛就有些尴尬。 “为什么不一起做呢?” 眼见两位高管互相推辞,张硕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一起做?”杜青青就很困惑。 “既然之前将青橙科技从青橙零售分离的做法是欠考虑的,那么,将错误纠正过来便是。”张硕主动拦下责任。 “你的意思是,再合并到一起去?” 杜青青目光闪动,两家子公司刚分家不到一年,好不容易有了各自的“生活”,现在又要被强行撮合到一起过日子。 怎么想,都很别扭。 “当然不是简单的合并。” 张硕笑着摇头,“即便是纠偏,那也是要向前看,而不是回到原点。我的想法是,以青橙零售、青橙科技为核心,组建青橙集团。再以青橙集团的名义,开展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业务。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样一来,就不存在隶属于谁的问题了。 “这倒是有点类似事业群的cao作。”裴卫平若有所思。 “就是事业群。”张硕也是当场给予认证,“新组建的青橙集团,可以视为萌芽集团下属的新零售以及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 两者其实还是有点细微差别的。 事业群更加强调萌芽集团总部管控,青橙集团则具有更大的独立自主权。 这就又涉及到萌芽集团的组织架构了。 在麦粒科技激活之后,萌芽集团下属子公司已经达到八家,集团总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蒋悦之前就有跟张硕提过,是否适时调整组织架构。 往事业群方向去改变。 除了整合青橙零售跟青橙科技,还可以将青禾科技、青鸟互娱以及青云数据三家子公司,整合为移动互联网事业群。 骄阳控股本身就是海外事业部。 调整之后,萌芽集团的组织架构就将变得更加简洁、明朗。 只是被张硕搁置了。 一则萌芽集团沃土研究院、技术中心,都是刚筹建不久,人员都还没有配齐,技术研发实力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匹配下属子公司的需求。 二则事业群架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集团总部。 现在的财务部要升级为财务中心,法务部要升级为法务中心,其他还有诸如结算中心、支付中心、流量中心等机构部门。 而这些。 都还是成立才一年的萌芽集团,所不具备的。 尤其是集团总部的职能部门,本身就是最近一年才陆续设立的,无论是人才积累,还是办事效率,都无法跟事业群架构相匹配。 贸然改变组织架构,只会是弄巧成拙。 除了以上客观因素,还有一点,就是张硕本人对事业群架构并不怎么认可,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事业群架构,其实是存在一些先天缺陷的。 比如说。 事业群架构的初衷是为了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但事实上,在调整之后,事业群跟事业群之间又将形成新的,更加强大的壁垒。 这是组织管理中所无法避免的。 又比如说,技术中台之类的设计,或许适合像腾达这种专注于互联网业务的纯互联网企业,可对萌芽这种横跨互联网跟制造业的,又明显不匹配。 强行强总部的结果,很可能是对下属子公司的掣肘。 阿狸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提出了“小ceo”的概念,就是给予事业群总裁更大的自主决策权,一个事业群相当于就是一家单独的集团企业。 而事业群总裁就是该集团的ceo。 这其实就是回到了萌芽现在就在执行的管理模式,就是对下属子公司的总经理进行充分授权,充分发挥子公司的主观能动性。 组建青橙集团,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 毕竟分家之后,两家子公司都已经获得长足发展,规模与分家之前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自然不可能说再合并为一家子公司。 成立青橙集团,既解决了青橙零售、青橙科技互相隶属的问题,又极大地降低了彼此的沟通成本,真正做到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劲往一处使。 而且对“青橙”品牌也是一次增强。 “我没意见!” 裴卫平率先表态。 “我也没意见。” 杜青青略带深意地瞧了裴卫平一眼,对于青橙集团总裁职位的角逐,裴卫平显然比她更具竞争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