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光明教 (第1/2页)
汉中。 是蜀地数一数二的繁华之地。 它前接石泉,后接广元,是联通蜀地和中原的一道关键之城。 过了汉中,再往里走三百里。 中间经过一个广元。 就是沧江口。 船渡沧江口,便是进入了蜀中。 也就是蜀地中央。 可以说。 汉中和广元二城,就是蜀中的经济命脉之城。 外面的各种货物,只有通过这里,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中原。 而中原的货物,也只有通过这里,才方便进入蜀中。 经济而便利。 至于东面的云贵之线。 首先是远。 其次,还要被云州,贵州等地的人中间扒一层皮。 这货物无论是出蜀中还是进蜀中,成本都很高。 所以,除非没有选择。 一般不会有人商人走云贵之线。 卢家坐镇蜀地多年,自然也是知道这汉中和广元二城的重要性。 所以,多年以来。 一直都是竭尽全力地维护,发展,并巩固卢家在这两地地势力。 多年的努力之下。 这里自然是一家卢姓独大。 不过。 卢姓虽然独大,虽然根深蒂固,虽然一手遮天,但却并不是没有任何反对力量的。 有些人,苦卢家久矣。 一直在寻找机会,挣脱卢家摆下的这世代牢笼。 比如。 光明教。 这光明教,原本起源于一个叫做光明私塾的地方。 这私塾里面有一位先生。 叫做沈光明。 他原本是一位秀才,当年也是破有大才,聪慧无比。 中举,入京赶考,都是不在话下。 入朝为官探囊取物。 但因为卢家的种种限制,他三番五次的府试都是被无缘无故的砍了下来。 他一直考了八年。 八年,都没办法过府试。 没办法入京。 最终,心灰意冷,在这汉中城谋了一座私塾,然后做起了教书的事情。 不过他教书,和别人教书不同。 他三教九流,什么人的孩子都收。 没钱,没关系。 乞丐,没关系。 哪怕是罪犯之后,他也收。 只要你肯读书识字,这位沈光明沈先生,便是一律收入私塾。 短短三年。 他这里出去了三批学生。 这些学生渗透到了汉中城的各个行业。 又过了三年。 这些学生开始崭露头角。 并形成了一股显著的力量。 而光明私塾。 也是随着这些学生的显露,逐渐为人们所知。 这引起了卢家的注意。 因为。 一直以来。 整个汉中,广元,甚至整个蜀地的私塾,都是卢家来掌控的。 里面的学生也是他们所控制的。 他们所教育的。 掌控了教育。 也就是掌控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掌控了一代又一代的,蜀地的精英。 这是卢家能够在蜀地根深蒂固的最根本原因。 光明私塾的出现,威胁到了卢家的根本。 而且。 还是真正颠覆的那种。 毕竟,沈光明三教九流皆收,很多人都不是富贵阶层的,天然和卢家对立。 仅仅六年时间。 已经形成了一股以光明私塾为首,对抗卢家的庞大力量。 是真正的阶级对立的那种对抗。 没有缓和机会的那种。 卢家出手了。 光明私塾被推平,沈光明因为妖言惑众,蛊惑人心被杀。 私塾里面的大部分学生,也都被杀。 之前从私塾里出来的很多学生,则是被免去了功名,成为了平民。 很多人,甚至都是被卢家从一些位置给踢了出来。 当年。 这事闹的沸沸扬扬。 轰轰烈烈。 光明私塾的那些人,也反抗过。 但他们根基太浅。 卢家又是不惜一切代价毁他们。 所以,一切都只是枉然。 光明私塾彻底在汉中城里消失,和光明私塾有关的很多人。 甚至连当时的一位府衙主簿。 也消失了。 不过。 余烬之下,必有残火。 有些东西,尤其是光明的东西。 一旦被种在了人们的思想里,一旦在人们的眼前绚烂绽放过。 无论接下来的黑暗再多么恐怖,压制的多么厉害,都无法再将它彻底抹去。 它都将倔强的生长。 长大。 因为那是人们所期待的。 人心的力量。 希望的力量。 足以抵抗住一切顽固。 这光明教便是如此。 光明私塾被取缔以后,那些从光明私塾里面出来的人,看到过希望,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黑暗里,没有办法再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暗中组织了起来。 形成了光明教。 他们换了一种路子。 以光明为教义。 以希望为希望。 以教书育人为手段。 慢慢的在那些劳工,苦力,在那些佃户,那些奴仆,甚至是那些青楼,里面。 教人读书识字。 传播他们的教义。 并壮大他们的力量。 用以暗中和卢家的势力进行对抗。 他们,梦想着。 为蜀地争取一个开天辟地,一个通透的未来。 …… 汉中城。 是光明教最初出现的地方。 如今,却是光明教的人员最少的地方。 自从多年前的那件事情后。 卢家对几座主要城市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控。 光明教想要在这里发展,几乎是难如登天。 被逼无奈之下。 光明教只能转向城市之外地地方,镇子,村子,甚至还有蜀中的一些偏远地带。 只有这样。 才能够躲避卢家的眼线和压制。 才能够有喘息的机会。 不过。 这一日。 光明教的几位首要人物,都来到了汉中城。 他们得到了一些消息。 然后,想要利用这些消息,对付卢家。 这些光明教的首要人物,都是卢家重点防备,或者说针对的对象。 所以,他们不是一起入城的。 也不是光明正大的入城的。 都是暗中,分了好几批入城的。 经过了长达半月多的努力,才终于把五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