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老爹,这江山是我们一同打下来的。 (第2/4页)
如果真的一点弊端都没有,这天底下哪还会有饿死的人。 想到这里,老爷子也是再次皱眉看向了朱瞻基,问道:“那你小子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如今没有了敌军阻截,让朝廷派补给后勤过来就是。” 见老爷子提到此事,朱瞻基也是当即说道:“对啊!可爷爷你想过没有?之前说要来北边打仗,我爹他就不同意。如今这仗都打完了,我爹他还能让爷爷您留在这儿呢。以前爷爷你可能是答应我爹说,这是打仗的所有银子都不用朝廷出的。” “孙儿这算了算,这里里外外,包括之前补给线的不断变更,还有补给线变长,花费的银子自然也是不断的增加,还有那些阵亡将士们的抚恤银,这可都是要从之前筹措的银子里支出的。” “到如今,可已经花费的差不多了。” “爷爷应该也不想听爹跟您絮叨吧?这样,不管是为了我明军继续攻伐,还是为了爷爷您当初的承诺,让孙儿回去,给爷爷您筹措军饷,如何?爷爷您只管打,吃多少,用多少,跟孙儿说,孙儿一定给爷爷您弄来!” 听着朱瞻基的话,那老爷子怎么会想不到他打的什么主意。 可正当老爷子朱棣要戳穿朱瞻基的心思时,朱瞻基便又赶忙来到了帅帐之中的地图旁,指着那明朝地图的西北部,说道:“爷爷,您瞧瞧,这亦力把里,还有那瓦剌部的土地,在那唐贞观年间,可都是我汉人土地。如今爷爷您将蒙古塞北的军队都击败了,没有了北面边境的担忧,为何不直入西北,将这里的土地都拿下?” “这塞北您就交给孙儿我和老五开发,后面的事儿您不用担心,孙儿一定劝说我爹,全力支持爷爷出征!只要爷爷将这瓦剌和朵豁剌惕部拿下,我大明疆土将远胜唐汉!” “他李世民能做到的事情,爷爷您就做不到吗?!照孙儿看,爷爷比那李世民更适合那天可汗的名头!” 听着自己大孙子的话,老爷子朱棣虽然很清楚这小子是在跟自己胡诌八扯,忽悠自己去打仗,他好在后面逍遥。 可是,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那李世民能做到的事情,他朱棣就做不到吗? 如若能够将瓦剌和朵豁剌惕部的土地都拿回来,整个西北将彻底落入大明朝的版图当中。 到时候,除了那元朝之外,在他汉人的朝代当中,还有何人能与他明朝相比? 之前因为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塞北,如今塞北祸患已除,若是将矛头转向那瓦剌和朵豁剌惕部的土地,倒也是一个好主意。 最重要的是,在自家这小子说起这事时,他老头子的心里还真挺痒痒的。 这可是流传千古,为后世儿孙遗福百世的大事。 不过在仔细的思考了片刻后,老爷子朱棣的心里头虽然心痒痒,可表面上却不露痕迹。 沉吟片刻后,说道:“就算老头子我不收复那瓦剌和朵豁剌惕部的土地,以如今朕的功绩,就比那李世民差了吗?这五百年内,能带兵打到这里的皇帝,也就只有朕了吧?以朕这么大年纪,上马杀敌,下马治国,古今皇帝,又有哪个能做到。” 听着老爷子这臭屁的话,朱瞻基也顿时在心中嘀咕道:“要不是你有个好孙子,这塞北去哪打下来?要不是你这个好孙子没娶那姓孙的女人,你那曾孙就是这五百年里,唯一被绑到这里的皇帝了。” 不过这些话朱瞻基也只敢在自个儿心中嘀咕了。 而那老爷子在说完这些话后,又话锋一转,道:“不过既然你小子有这份心,那爷爷也不能不成全你,塞北的事情你可以不掺乎了,不过大军的军饷,你小子回去后要好好筹措,明白吗?”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瞻基这心里头高兴呀。 当即便说道:“爷爷放心,这军中的弟兄们为国在沙场厮杀,孙儿怎么着也得让弟兄们吃饱。” “那行,那孙儿就耽误爷爷您和诸位将军们商议大事了,孙儿即刻便回京!” 可话刚说完,老爷子朱棣便叫住了他,说道:“现在走?入夜了,怎么走?明天再走!” 虽然朱瞻基这心里头生怕老爷子再反悔,但还是笑着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而在离开了这帅帐后,朱瞻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拾行李。 好不容易老爷子答应了他回京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再留在这里的。 这破地方。 吃,吃不好。 穿,穿不好。 住都住不好。 不考虑国家层面的前提下,这要是他个人,都懒的来开发。 整个大明朝内部的那么多的土地,如今很多地方都还处于荒废和原始森林状态,谁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除非是有一天明朝内部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还差不多。 最重要的是,自己那娇滴滴的老婆才娶了几天,就跟着老爷子跑到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这一晚朱瞻基早早的便在营中睡着了。 直到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朱瞻基便立马从那睡梦当中直直坐了起来。 老爷子的心思多变,这要是不自己想办法跑,指不定还要出什么幺蛾子。 所以在昨晚上睡觉前,朱瞻基便预备好了一切。 翻身起床后,因为在这战场上,压根也没有脱了睡的习惯,揉了揉脸便朝着营帐外走去。 来到门口,发现当初他从奴儿干都司借调的五千边军早已经准备好了。 因为消灭那草原联军,马匹得了好几万,如此的明军压根也不缺马,所以每个人都备了一匹。 瞧着他们,朱瞻基转身望了望远处的老爷子营帐,直接便翻身上马。 对着身边的人说道:“出发!” 伴随着整整五千人的开动,那远处的大营之外。 老爷子朱棣站在那山丘之上,对着身边的老二老三说道:“我说什么了?要不是这一次出兵关系到我明军生死,朕又非将这小子带过来,他怕是说什么都不会来这地方。” 说着,老爷子朱棣还意有所指,语重心长的对身边二人说道:“你们这个大侄子啊,可从来都没因为什么军权的事情耍过心眼。” 老爷子朱棣这话,看似只是感慨,但那汉王和赵王心里头都明白,这话摆明了就是对他们两个人说的。 让他们好好瞧瞧自己的大侄子,明明一把好牌,却从来没算计过你们两个叔叔。 而你们两个叔叔呢? 两个长辈呢? 亏不亏心? 今后在这小子上了位后,又该怎么做,心里头得有点b数了。 想着这些,那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还真就皱着眉头沉思起来。 眼睛余光看了眼身边这俩儿子,老头子朱棣嘴角微翘,再次望了一眼那已经越来越远的大孙子后,也转身朝着军营之中返回。 一路的狂奔。 连续三四天的赶路。 朱瞻基率领着麾下的五千边军终于是返回到了奴儿干都司的境内。 在当地的女真部族那边带了一些这里当地的特产,比如长白山老山参之类的东西后,便将麾下的五千边军还给了奴儿干都司。 并且,这五千兵力出去了一趟,直接从步兵变成了骑兵,这奴儿干都司的人算是赚大了。 朝廷最牛x的骑兵,三千营,骑兵的总数也不过五六万。 如今这五千人被朱瞻基给带出去了一趟,回来直接就成为五千骑兵了。 不过,因为这里距离顺天府还有很远,加上这奴儿干都司本身也不安全,所以朱瞻基还是带了五百人,一同护送他返回到顺天府。 朱瞻基虽然胆子大,但也不是傻。 这种保护自己小命的事情还是要谨慎一些的。 毕竟这关外和关内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