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凡尘 (第1/1页)
“杨守仁,你大胆告诉朕,用善良的意志去铺一座人间炼狱,比之用肮脏的手段换一场太平盛世,你想怎么选?你该怎么选?你又能怎么选?”——《三千画善》华帝张宣仁 常言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翌日清晨,换上一身精致的纯白色丝绸华服后,杨慢慢从屋里走了出来。 屋外走廊的丫鬟仆人们见了少爷不由得目瞪口呆—— 往日那个神神叨叨的斗鸡眼少爷,没了斗鸡眼后竟是生得这般俊朗! 想来也是,这帅府的女主人年轻时本就是华都有名的大美人,大元帅更是一等一英俊的无双儒将,生的儿子又怎会太过难看? 那双本该深邃明亮的双眼恢复正常后,终于露出了那过分勾人的魅力—— 岁数与少爷相仿的萍萍和两个小丫鬟看着看着一时间竟看得有些痴了…… “一阴一阳之谓道……” 得,这一开口便破功。 嗯,还是神棍! 只不过神棍变得英俊起来,总归不算是什么坏事嘛。 “走,出门上街去!” 我的小美人,哥哥来了! ……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诗人在歌颂,杏花在起舞。 暖阳顺着精致斗拱搭建而起的庭院式建筑勾起的角度,照耀在这片华朝国土的每一寸土地,甚至连每一粒尘埃仿佛都熠熠生辉着光。 而那座魁伟雄绝的皇城华宫内,今日有口含天宪的九五至尊亲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依循儒教礼制,是必说的开场白。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俱是神采奕奕。 紫金五爪龙袍加身的华帝张宣仁更是龙威燕颔,气吞山河。 “来人,给众卿看座——” 此语一出,除了最靠近龙椅的那几人,无论是宣政殿内还是殿外坍墀上的大臣们全都惊慌失措,跪拜在地,久久不敢起身。 而大内的公公们却是死板“不解风情”:还真的为殿内殿外的众臣们备椅! 沉默片刻后—— 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太傅孙德龙毫不犹豫率先坐下—— 华帝尚是太子潜龙之际,自己便是他的老师。 紧随老太傅之后—— 再是春秋鼎盛的御史大夫秦汉,也面不改色理所当然般地落座。 第三位落座者是华国太尉魏晋。 华帝闭眼聚神,却清晰地察觉到秦汉、魏晋这二人几乎是同时落座。 接着是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 执掌司空台钦天监的监正大人周正渊。 耄耋之年仍然坚持上朝,不可谓不鞠躬尽瘁。 过分年轻的新任丞相陈秋,与跟曹大貂寺一样深不可测的大国师夏赟均未落座。 而左旁清一色的军伍之人—— 无论是诸持节都督,还是龙骧、征掳、骠骑等各大将军,皆是整齐划一拱手抱拳,朗声道: “谢主隆恩。” 话毕。 却是昂然矗立。 并未有一人坐下。 军人傲骨。 理应如此。 华帝再次唤起跪拜的诸臣,开始了今日有四人被赐座的“特殊”朝政—— 一论苍生社稷。 二论边关军防。 再论国祚方熙。 高坐在至尊之位上的华帝看着这群能言善辩的能臣,心里却始终觉得少了些什么。 倘若把这满朝文武济济一堂比作灿若繁星的话,那么在这繁星之上,还有一人可视作那最为璀璨耀眼的一方银河—— 此人毋庸置疑便是坐镇帝国西北门户的、华国军中第一人,帝国大元帅杨彦启。 隆重介绍一下主角之父—— 杨彦启,字守仁。年少成名,出道即巅峰。不同于其他名将大大小小无数战役未尝败绩,这一位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用了一战便将个人声誉推至了顶峰。 这一战便是十三年前举世震惊的瑶台山一役。要知道烽火不绝的边关咽喉瑶台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正是由于这位横空出世的英少年“一战而定天下”后,从此帝国的西北三郡再不受外族一蹄之祸,几百年的北方边关祸患竟是彻底革清。 那一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杨守仁拜了历朝最高军衔的“大将军”,华帝甚至认为远远不够,还破了先例对其往上追封了大元帅。 封无可封。 威盛一时。 每每回首那段不可思议的战事,华国朝中大臣皆是心神往之。 军中无数兴起的后辈之秀从此也不再迷信那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理由很简单:如果打一百场胜仗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话,那这一百场胜利的意义何在呢?恐怕再好战的民族也不会渴望一场接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 一场瑶台山大战役之后,各地思想格局也悄然随之发生了改变。毫不夸张地讲,如今华国出现如此繁荣的盛景,那一位至少得有一大半的功劳。 退朝之后,大貂寺曹洪顺按圣上吩咐分别留下了臣相陈秋和大国师夏赟,以及今日早朝被赐座的四人移步御书房。 在场六位重臣俱是神情严肃。 “陛下,一定要离开吗?”耄耋之年的监正大人周正渊忍不住发问道,不敢问出的下半句是:还是为了那个什么“长生不老”的狗屁秘密吗? 华帝端起一杯清茶,微闭眼。 “嗯,明年开春之后就由太子监国吧。” “陛下!万……”秦汉、魏晋同时发声。 就在“万万不可”四字未落之时,老太傅孙德龙向这二位后生示意摆了摆手,转过头去,对华帝一字一句颤抖地说道: “如今天下太平、海清河晏,皆是陛下的文治武功,举国上下无一不臣拜叹服于陛下的英明神武,但正所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治世之下,高枕无忧之际恰是最为危险致命的关头,敢请陛下三思前朝的天启之灾啊!” 华帝突地睁眼,向来平静如水的脸面上竟是隐隐有了一丝怒气,道: “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多言。人间俗事就放手交给年轻一代去做吧。” 所有人都不敢作声了。他们深知这位皇帝陛下并非独断不进言之人。这么多年来罕见地撂出这么一句强横的话语,显然已是怒无可遏了。 华帝深呼吸一口,深意盯了一眼多智近妖的年轻臣相陈秋,再次闭眼,淡淡说道: “北方军营回报了,说是那杨家嫡子虎魂咒会在近日发作了。臣相以为当如何?” 陈秋双手抱拳恭敬道: “回陛下,解铃还须系铃人。” “羯国魂殿,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时光继续飞奔如脱缰野马。大华宫宣政殿外的坍墀之上,似有无意微风吹过,撩动起了凡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