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41章 大辽,是什么东西(感谢烟灰黯然跌落的白银大盟) (第1/2页)
长安之上长安的上弦月第841章大辽,是什么东西赫连罗写了一封书信,杨玄令锦衣卫快马送去潭州。 当然,赫连罗一家能贩卖的粮食远远不足以满足北疆可能存在的缺口,杨玄令人去坤州传信,把那位北辽蛀虫耶律书也拉了进来。 “告诉他,多拉些粮商进来,有福同享嘛!” 这事儿隐秘,但刘擎和宋震都得到了通报。 “就算是有旱情,北疆库藏的粮食也足以渡过难关!” 刘擎拿着账册递给宋震,“这也多亏了子泰去年的谋划,几乎把北疆官府的钱财尽数用去采买粮食,才换来了今年的从容。” “那他怎地还在折腾粮食?”宋震接过账册看了看。 “老夫也不知,他许多事都不肯说。”刘擎含笑道。 宋震蹙眉,“老夫怎地觉着,你这是在蛊惑老夫去问子泰?” “呵呵!”刘擎笑了笑,“只是心情好。” 他就喜欢看着宋震一步步踏入这个小圈子,最后身不由己,只能站在杨玄的身后,一起为讨逆出力。 但,不能急。 否则宋震听闻子泰的身份,弄不好会生出别的心思,比如说远遁。 毕竟,不是谁都有胆量来一场讨逆。 这等事不成则死,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刘擎是彻底的上了贼船,现在他在勾搭,一步步把宋震勾搭进去。 “见过副使。” 杨玄进来了。 神色是难得的阴郁,带着怒火。 “这是谁惹着你了?” 刘擎问道。 杨玄坐下,先喝了一杯茶水,压住了火气,“鲁县那家人发话了,什么旱情乃是天人感应。” 刘擎的脸色一下就变了,多了厉色,“那家人地位崇高,哪怕是朝中也得给面子。这些年荣养着,看来,是不甘寂寞了。” “天人感应,这是在说子泰倒行逆施,以至于老天降下灾祸!”宋震看着杨玄,笑道:“子泰可有脊背发寒?” 杨玄摇头,“若真有什么天人感应,为何数百年必然要来一次杀戮,杀的十室九空,随后再度重来。” 他一直觉着,这等轮回式的历史走向,更像是卷轴里的游戏。 他cao控着游戏,玩完了一个节点,一切数据清零,随后再度开局。 刘擎说道:“赵赟地位尊崇,不过,以往赵氏家主很少会谈及朝政。他此次出手,可是邓州赵氏的鼓动?” 宋震问道:“邓州赵氏?” 刘擎笑道:“上次子泰清洗邓州豪强,赵氏分支也被牵连。” 宋震叹道:“那是赵氏啊!哪怕只是分支,除非弄的天怨人怒,否则也没人会去动他。你这何苦。” “刑不上士大夫?”杨玄觉得这等想法很危险,“阶层必须有,否则天下会大乱。” 万众都是一个阶层,这个想法本就不现实。杨玄看了这个世界的历史,看了卷轴里那个世界的历史,发现一个共同点。 不管是哪朝哪代,不管那个朝代用的是什么治国之术,最终都会形成阶层。 还是那句话,只要人存在欲望,阶层就会自然产生。 “律法是最后的尊严,也是最后的制衡。当律法对豪强,对所谓赵子的家人无用时,那么,这个律法便会被天下人唾弃。律法没了尊严,这个王朝的底线也就被击穿了。” 杨玄说道:“一个王朝有几条底线,帝王,执政者要捍卫的,也是这几条底线。” 这是他施政的理念,刘擎记录了下来,以后,就得据此而行。 杨玄起身,“言而无罪,赵氏的话搁那,咱们,拭目以待!” “也好。” 宋震说道:“在这个当口与赵氏发生冲突,整个北方的文人都会站在他家那边。忍一忍,挺好。” 杨玄的嘴角微微翘起,“宋公所言甚是。” 了解他的刘擎叹息一声,暗道:赵氏是吃饱撑的,也敢在这个当口捅了子泰一刀。现在看着无事,以后呢? 若是子泰讨逆成功,不,等子泰打出讨逆大旗时,赵氏如何自处? 等子泰讨逆成功后,赵氏,会把肠子都悔青了。 赵子一脉,看来是注定要没落一段时间了。 杨玄说道:“我准备出门一趟,时日难说。” “去何处?” “南归城。” 这不就是视察吗? 两个老头点头。 “只管去。”刘擎继续忙碌。 宋震反手捶捶腰,“老夫在长安兵部时都未曾这般忙碌过。” 杨玄丝毫没有役使两个老头的愧疚感,“回头出了回春丹的豪华版本,给二位送些来。” 刘擎蹙眉,“老夫用不着那个东西。” 宋震淡淡的道:“是药三分毒。” “不过,老夫最近对医术颇为兴趣。” “老夫有个朋友,身子骨有些虚。” 呵呵! 杨玄诚恳的道:“回头就送来。” 随后,他带着数百骑出发了。 “杨狗走了。” 数十豪宅中传来了欢呼声。 “这天气邪性,今年多半有旱情,杨狗这是急了,可他又不是龙王,难道还能行云布雨?” “今年记着,粮食不卖了。” “我家的粮食全数用来喂豕,豕吃不完,烧掉!” …… 一路上都是今年开垦的田地,看着庄稼有些没精打采的。 不远处有数百人正在打井,很是热闹。 杨玄策马往河边去。 俘虏们正在挖渠,看到他后,都跪在地上。 带队的官员过来,“见过副使。” 杨玄用马鞭指着沟渠,“多久能延伸过去?” 官员说道:“大约还得十来天。” “慢了!”杨玄说道:“庄稼不等人。” “可……”官员苦笑,“人手不够。” “让那些闲着的人都来。” 杨玄差点就想着去哪弄些俘虏来。 但想想此刻动兵,加上旱情的影响容易出事儿,故而才打住了这个念头。 “记录。” 杨玄在马背上沉声道。 姜鹤儿熟练的拿出笔墨纸砚,有随从拿出了一块木板,姜鹤儿把纸张放在上面,抬头看着杨玄。 “各地驻军除去防御必须的人手之外,其余的全数出动,帮助地方修葺沟渠。此令马上发出去,各地接令马上行事,谁拖延,谁怠慢,严惩不贷!” 姜鹤儿写好了,念给杨玄听。 她出身不俗,从小就读书,后来见识也多,写出来的政令文采不差,且用词准确。 “送到节度使府,马上发出去!” 这等事儿必须要和刘擎和宋震通个气。 一路前行,当距离南归城三十余里时,前方出现了一片帐篷。 许久未见的大辽蛀虫耶律书站在路旁,见到杨玄后,行礼,“见过副使。” 后面还有十余商人,纷纷行礼,“见过副使。” 身后的赫连罗轻声道:“第三个是我家的商人。” “闭嘴!”王老二喝道。 杨玄上前,“都来了啊!” “是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