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除恶务尽 (第2/3页)
常安民、孔平仲、司马康等十人。 “还有吴安诗、张耒、欧阳棐、陈瓘、郑侠、秦观、徐常、汤有或、杜纯、宋保国等十人。 “还有刘唐老、黄隐、王巩、张保源、汪衍、余爽、常立、唐义问、余卞、李格非等十人。 “还有商倚、张庭坚、李祉、陈祐、任伯雨、朱光裔、陈郛、苏嘉、龚夬、欧阳中立等十人。 “还有吴俦、吕仲甫、刘当时、马琮、陈彦默、刘昱、鲁君贶、韩跋等八人。余官总数共有四十八人。 “和前面的执政官、待制官加在一起,共有一百零七人。 “另外还有内臣八人,他们是张士良、鲁焘、赵约、谭裔、王偁、杨韶、陈询、张琳、裴彦臣。 “还有武臣四人,他们是王献可、张巽、李备、胡田。 武臣和内臣共有十二人。 由此统算,一共一百一十九人,咦? 一百零七加十二,一百一十九,没错呀。 “总计一百二十人……嗯?不对,哪里错了,数人头一共才数出一百一十九人?”(注一、二、三) 蔡京满脑袋冷汗唰的一声就流淌下来,竟然有如此大的一个娄子出来? 这时候宋徽宗也发现了不对! 他向来聪明,数学也不错,一直在一边听一边计数,虽然一百二十人他不在意,可是差一个人就在意了。 说好的除恶务尽,一个大活人楞给整丢了,算什么除恶务尽? 这样太不可思议,这也太丢人了! 还有,不管谁错,不都是朕的错? 明明一百一十九人,愣让朕说是一百二十人,难道欺负朕不识数吗? 这回宋徽宗可真生气了。 “来人!” 宋徽宗大声喝道。 “奴婢在!”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尖着嗓门儿答应着,跳了出来。 竟然动作还很连贯,扑通跪倒在地,和蔡京并排。 “童爱卿请起,过来说话。” 宋徽宗竟然走过来,拉着童贯的手,将他拉了起来。 这要是蔡京,死活他也不敢起来,可是童贯不然,竟然就坎儿骑驴,皇上一拉,顺手就蹦了起来。 看得蔡京又心凉又眼热。 我和皇上的关系还是不行啊!看他和那个老太监多亲密? 现在他什么都不敢说也不敢动,连和童贯打个招呼都不敢。 宋徽宗三言两语跟童贯介绍了少一个的蹊跷,说的气冲冲的,好似受了委屈,孩子在和大人诉苦。 童贯听罢,笑了笑说到:“主子听秉,这事咱家还真知道一二。是这样……要不,还是让影一来说。” 没等宋徽宗回答,童贯就尖着嗓子叫:“影一,你给咱家出来一下。” 也不知道他是对哪个方向说的话,突然眼前一晃,一个影子隐隐约约晃了一下,还说话了:“请吩咐。” 这要是光明正大之人,估计当场得给吓跑,可是这三个人都无动于衷。 毕竟经多见广,比这更诡秘的事情都没少干。 童贯对那个影子吩咐:“影一,你把张商英那事说给皇上听听,让皇上知道咱家的人都很能干。” “是,媪相大人!那张商英非常jianian诈,本来是在元佑党人名单中,他却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的名字去掉,以至于陛下的御旨一百二十人落了空,只剩下一百一十九人。”(注一) 宋徽宗一听就火大了:“谁如此胆大,敢篡改圣旨?” 影一说:“元佑党人人多势众,此事牵扯甚广,而且张商英此人也是在新党和旧党之间左右逢源,极为狡猾,两边都不得罪,到现在为止,我们只能确认是他的主使,实际上皇上是正确的,元佑党人就是一百二十人。”(注三) 宋徽宗感到被狠狠地打脸了,对童贯下令:“出动你的‘烛影’人马给我一查到底!还有,必要的时候,出动‘斧声’人马,不杀几个简直太猖狂了。” 蔡京提醒道:“陛下息怒!太祖的三戒还是要顾及的。” 宋徽宗怒道:“不杀他们,他们就要来杀朕了!对了,还有,那些人不是什么士大夫吧?杀他们何妨?” 难得地,宋徽宗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也是平常装得太辛苦。 他也有时候叹气,怪不得都不愿意当好人! 朕不过就是装一装,都这样难受,何况真的当好人乎? 蔡京一看棘手的事情都交给了童贯,不由松了一口气。 哪里想到,宋徽宗并没有放过他。 “还有,蔡京你也给朕盯住,这事都是你的责任,将功折罪,你不会不懂吧?” 蔡京听得一肚子丧气,倒霉事怎么都被我遇到了? 影子早就不见了,童贯也一起消失了,反正他们就是那样,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 不招呼他们,平时一个都不见,不知道躲到了哪里。 比老鼠还贼,老鼠有时候还偶然可见,哪怕是皇宫里都不会落空。 蔡京本来想着这一打岔,今天的书写就到此为止了,哪里知道其实不然。 不得不说,宋徽宗在书法上的坚毅精神还是不错的,他还惦记着那个誊写名单的事情。 他可没有意识到岳飞会说他不务正业,即使意识到他也不会在乎。 估计还会怼岳飞一记:你比朕更不务正业,小孩子家家搞什么穿越! 比起你来,我这是无比正常你知道不? 别说宋徽宗很快作出调整,马不停蹄开始书写“邪中”等级的官员名字。 首先是赵越,然后就是朱光裔、王忠恕、刘质夫、邓允中、王岐、谢鉴、苏处厚、高公湜、吴伟。 反正宋徽宗这些人一个也不认识,写起来很是专心一致。 接着是江询、刘冲、萧刓、刘戣、宋勋年、吴文规、张鉴、狄瑾、郭畤、杨令。 别说宋徽宗,即使蔡京,也没有几个认识的。 接着是刘宪、张痴、任宝贤、任伯雨、苏大本、沈街、王箴、陈师锡、王发、吕陶。 这些人都是在元符时期上书反对新政的,不管官声政绩如何,一律根据他们的立场抵罪。 接着是李浩、王履、陈师道、上官公裕、刘天启、张耒、史彭年、梁俊民、黄谹、李赓。 这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