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采购订单 (第2/2页)
“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不呢?不过我觉得希望不大~” 这话差点把罗恩的腰给闪断: “你到底什么意思?能不能一口气说完?” 黎耀阳叹了口气,从上到下指着自己: “你看我这幅皮囊,有机会完成垄断吗?” 罗恩恍然:“你在担心《排华法案》?” “不,不是担心,那就是现实笼罩在每一个华人头顶上的阴云,看看你父亲对我的态度就知道了,我忘不了昨天晚上他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脸~” 罗恩张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面是他父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另一面又是他自己选择的合伙人,帮谁说话对另一方都不公平。 但他能够理解黎耀阳的心思,毕竟他自己的种族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 黎耀阳启动他的凯迪拉克,挂挡给油,轰的一声蹿了出去。 “行了,别想着如何安慰我,不需要,我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我相信,只要利益足够大,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会对我和我的族人网开一面的,你说呢?” 罗恩狠狠点头: “没错,只要你能编织出一个足够庞大的利益网,在这个国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哪怕你要修改宪法。” 有句话他没说,前提是在此之前他不会被人吞掉。 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劣根性,一切向钱看,庞大的利益可以推动国家机器为你个人服务。 别以为《排华法案》就是简单的种族歧视,那只是最肤浅的看法,根本原因还是勤劳的华人侵犯了某个群体的利益。 与欧洲移民通常拖家带口不同,华人大多是青壮年男子,独身来到西方打工。 相比于那些贪图安逸的白人,华人更加吃苦耐劳,能够忍辱负重,一门心思赚钱,然后成家立业。 这就导致华人工作勤勉,省吃俭用,愿意接受低工资。 而白人劳工动不动为了提高工资组织罢工,穷苦而又勤劳的华人在他们眼中就属于破坏市场,乘虚而入的恶人。 与此同时,加上盛行的种族主义的渲染和推波助澜,更加激发了白人的优越感,导致各种偏见和歧视行为频发。 一旦华人触及他们的利益,便会迅速转化为排斥和仇视,《排华法案》应运而生。 不过像罗恩说的,他们可以为了利益推动法案诞生,华人也可以为了自身利益去推动变革,一如犹太人做的那样。 当然,这个年代在西方打工的华人群体,欠缺一个真正的带头人,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再加上无穷无尽的内斗,以及大部分华人宁愿忍气吭声也不敢反抗,才会致使形势进一步恶化。 黎耀阳也许做不到改变大势,但至少可以做到保护自己,最多保护身边人不受伤害,就算这辈子没白活。 ———————————— 俗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名气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注视你的双眼。 他们带着高傲的神态和做作的腔调,对你品头论足。 《歌剧魅影》随着一场场精彩演出开始声名远扬,不少纽约以外的人也都被新闻报导抓住眼球,会本能好奇这出戏有没有那么好看。 同时也会跟随记者的笔,去探索这出戏背后的故事。 比如几位主演的过往经历,他们私下里喜欢吃什么穿什么。 也有人在关注这出戏的导演和制作人,那看起来就很怪异的名字,OMG,竟然是个华人? 华人还能成为戏剧导演?华人也有艺术天分?华人竟然能成功? 质疑声伴随着‘魅影’的大名水涨船高,但业内还是风平浪静。 剧院老板才不在乎你什么身份呢,至少目前他们不在乎,更值得他们关注的是,这个人能不能为他们所用。 如果能,那就是自己人,反之,再毁了你也不迟。 … 克里斯亨特在黎耀阳的金钱攻势下,成功进入时报担任三位副主编之一,负责审稿和排期。 正好有一位副主编要退休了,让克里斯亨特进来适应一下,可以无缝接管对方的工作。 刚加入时报没多久,他便向黎耀阳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 二人约在报社附近的咖啡馆见面,阳光正好,春风和煦,天空飘着柳絮云,一切恰到好处。 “这么急着见我,应该不是为了请我喝咖啡吧?”黎耀阳嘬了一口,有点甜。 “看看这个~还记得他吧?”克里斯从皮包里掏出一张照片,按在桌上推过去。 “嗯?当然记得,找我麻烦的光头~” “没错,再看看这个~” 他又掏出一份稿纸,提醒道: “小心别弄脏了,这可是原稿,我偷摸拿出来的~” 黎耀阳低头阅读,标题是——《华人入侵百老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