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三章 升主编的机会(一) (第1/2页)
从拍摄现场回来,黎耀阳顺路去了趟哥大,其实也不算顺路,还是绕了点远,不过许久没见小媳妇儿,为此费点时间也值得。 阿香现在可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小姑娘,随着年龄增长,身形眉眼一点点长开,看上去更有女人味了。 原先她留着短发,现在头发变长,带着自然的波浪,再配上一等的胭脂水粉,很难让人不关注。 走在华埠街头,总有痴汉不自觉的驻足观望,不过也仅仅是敢看一看,上前搭讪是不可能的。 华埠谁不知道她是黎耀阳的女人? 换句话说,就算她现在宣布跟黎耀阳分手,也没人敢随便追她。 当然,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首先黎耀阳就不愿意分手,廖家夫妇就更不愿意了。 “阿香,这边~”黎耀阳站在车边朝校门口张望的阿香挥手。 “阳哥~”阿香见到黎耀阳,如燕归巢一般扑过来,一头扎在黎耀阳怀里,眼眶泛红。 “怎么了这是?”黎耀阳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这丫头受欺负了。 “没~没什么,就是太想你了~”阿香不好意思的摇摇头。 摸着她的小脑袋,歉意说道: “抱歉,最近太忙了,都没能抽空来看你。” “没事的阳哥,你的事情重要,再说我们也要放假了,到时候我去大西洋城陪你。” “好,对了,你学业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 “困难倒是没有,不过下学期开学该找实习工作了,导师要求我们进行至少三个月的实习。”阿香的下巴点在黎耀阳胸口,乖巧的说。 “嗯?到实习期了?你有什么想法?”黎耀阳没有一意孤行的安排,他很尊重阿香的想法。 “我没什么想法,你让我去哪就去哪!” “嗯~到《大西洋城日报》肯定是最佳选择,但离学校太远,一旦学校有什么事不方便往返。 《纽约时报》也可以,但我不能给你最直接的照顾,两个地方有利有弊,你自己考虑一下?” 阿香不假思索的说: “《大西洋城日报》,我要离你近一点!” “行,那就去大西洋城,真有事我派车送你就是。” “嗯嗯!”阿香开心的抱住黎耀阳,小脑袋一蹭一蹭。 两人一起去吃了饭,随后一起去见克里斯亨特,这家伙目前正处于冲击总编的关键时刻,需要黎耀阳的帮助。 —————————— “lee,我需要你的帮助。” “我就是为这事来的,说说吧,要我做什么?” “有钱就行。” “多少?” “10-15万。” “行,能确保拿下吗?” “如果有15万,百分之百拿下!” “OK,回头让人给你钱,现金。” “谢谢!我不会让你失望!”亨特郑重说道。 顿了下,黎耀阳反问: “我发现最近《纽约时报》的调性好像变了。” 亨特咧嘴笑道: “你也发现了?那还要感谢我们的总编大人,若不是他一意孤行,也没有我上位的机会。” 黎耀阳挑了下眉头: “你们总编老糊涂了?” “哼~谁知道呢,我得感谢他,不然真的没机会。” “嗯~抓住机会,别错过。” 黎耀阳笑了下,确实是个好机会,有的人就是这样,不习惯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些安稳的工作,非得去挑战高难度。 《纽约时报》靠什么起家?当然是没有有颜色的新闻啦,现在竟然放弃自己所长,跑去玩有颜色的东西,你说是不是脑子有泡? 《纽约时报》在100年后给读者和外界的印象,是一份丑国报界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它以严肃庄重的形象示人。 在很多丑国人心中,《纽约时报》针对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报道和评论就是权威。 最著名的一个案例就是20世纪70年代,《纽约时报》曾大篇幅公布五颗星大楼关于樾战的机密文件,白房子试图以“泄露国家机密”为由阻止报纸刊发,但《纽约时报》打赢了这场官司,举世瞩目。 然而,事实上,在现在这个年代,《纽约时报》还不具备那样的权威属性,顶多算一份一流大报而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报界,竞争空前激烈。 由于排铸机问世和印刷技术的革命,报纸由从“为ZZ家提供参考”的高级报纸向“仅售价一美分”的平民报纸转向。 在这一时期,各大报纸为争夺大量的底层读者,不惜在头版刊登各种血腥、凶杀、色情的新闻来博人眼球,用煽情、夸张的手法来调动读者的兴趣。 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世界报》的所有人约瑟夫·普利策和《纽约新闻报》的持有者威廉·赫斯特。 普利策和赫斯特成为纽约报界这一战场的主要当事双方,二者大打价格战,多方挖角,在自己的报纸上攻击对方,竞相刊载暴力、色情、夸张的新闻来争夺读者。 又因为二者对《世界报》周日版漫画人物“黄孩子”的争夺,使得后世对这一时期混乱出格的新闻报道模式称为“有颜色新闻”。 在普利策和赫斯特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古巴爆发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暴动,二者各自在报纸上煽动丑国民众的战争情绪,丑国国内请战气氛高昂。 加上丑国海军战舰“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神秘爆炸,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 可以说,这场战争是由纽约报界的激烈竞争所挑动爆发的。 有颜色新闻是报刊大众化后所经历的必然过程,迎合了底层读者们的口味和猎奇心理,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纽约乃至全丑的报纸都在模仿这种模式报道新闻。 在最鼎盛时期,丑国每三家报纸就有一家使用“有颜色新闻”模式进行报道。 《纽约时报》创办于1851年,然而在1896年“黄色新闻”竞争激烈的时候,这份报纸抵挡不住冲击,面临破产。 正在这时,来自辛辛那提的报人阿道夫·奥克斯在《纽约时报》最危险的时候买下它。 奥克斯来自德裔犹太移民家庭,年轻时在印刷所当学徒,之后成功经营了一些地方报纸。 奥克斯接手后的《纽约时报》,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跟风。 在那个标题党肆虐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