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二章 鸡尾酒 (第1/2页)
酒精换了一种方式在丑国通行,并没有被禁酒令阻碍。 人们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喝酒的时候背着点人,没人会骂你小气。 而对于造酒、运酒的人来说,他们的脑洞也在一次次危险边缘训练出来,一个比一个大。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正是禁酒令使任何东西变得更加珍贵。” 脑洞也一样,很多在未来看上去匪夷所思的东西,都是禁酒令时期发明诞生的,比如空心手杖魔术,把酒装进空心的手杖里,想喝的时候要么对着吹,要么倒出来喝。 姿势很怪异,但架不住好用,谁能想到手掌里有酒呢。 最常见的还是藏在大以内的酒壶,当然,用“酒壶”这个词来形容这些可能不太恰当。 准确的说应该是藏在“大衣”下的“罐子”。 女人还把她们的酒藏在更小、更分散的瓶子里,然后吊在长筒袜上,看上去别有一番韵味。 而私酒贩子在禁酒令期间,则穿着“牛皮鞋”来隐藏他们的行踪,而他们的蒸馏器就藏在其中。 种种奇葩事物的诞生,也变相推动了私酒行业的发展。 不过黎耀阳很清楚,这种偷偷摸摸喝酒的方式要不了几年就要消失了,想要抓住这最后的辉煌,他必须做点什么,尽快让橡树伏特加在丑国流行起来。 它不应该只被当作御寒之物,更不应该只流行于育空地区。 在办公室里憋了半天,他将一沓稿纸交给《大西洋城日报》,既然有自己的宣传渠道没道理不用。 至于稿纸上的内容,无非是几款鸡尾酒的小故事。 比如莫斯科骡子,这款酒是伏特加为基础的经典酒款。 真要说起来,莫斯科骡子跟“骡子”没啥直接关系。 如果有,大概是因为斯米诺在1950年代出过一款“劲骡”伏特加,瓶身上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毛骡”。 署名“莫斯科”,是因为里面有北极熊特产伏特加。 你叫它“圣彼得堡骡子”或者“海参崴骡子”,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看过《合伙人》这部电影,改革开放后一代人的创业缩影。 关于莫斯科骡子,则是一部“丑国合伙人”的故事。 跟三人个人有关: 第一,1941年,莫斯科铜业公司的继承人苏菲小姐,准备将公司生产的铜制马克杯销往丑国,从而打开北美市场。 可惜,她不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材生,对于新市场一筹莫展; 第二,同年,一家商行的老板约翰·马丁,刚拿下斯米诺伏特加在丑国的经销权,准备大赚一笔。 只是,当时的丑国民众还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对于伏特加这个新鲜玩意接受度不高。 加盟费交上去,成本却没收回来,你说愁人不愁人? 第三,一家餐厅的老板杰克·摩根,刚投产了一条姜汁啤酒的生产线,准备打造一款餐厅专供的“精酿啤酒”。 本想着“瓶盖一响,黄金万两”,结果怎么也卖不出去,急得直掉头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某天,三个郁闷的人儿,在命运的安排下,走进了同一家酒吧的大门。 所谓“殊途同归”,情绪同频的人瞬间产生了共鸣。 三个人坐在一起喝闷酒、诉衷肠,一把鼻涕一把泪。 夜色渐深,泪快流干了、酒也喝的差不多了。 就在三人准备起身回家的时候,马丁突然一休附体: 咱们干脆发明一款鸡尾酒,把伏特加、啤酒都放进去,用铜杯装着喝,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苏菲和摩根觉得有戏,他们三人急忙赶到摩根的餐厅,前后这么一鼓捣,莫斯科骡子就诞生了。 第二天,他们回到之前喝酒的酒吧,让调酒师按照他们的要求调了一杯莫斯科骡子,并让调酒师端着铜杯合影留念,俨然一副网红打卡的场景。 随后,他们拿着拍好的网红照片,到其他酒吧向里面的客人“炫耀”。 40年代的人哪见过这阵仗,瞬间被铜杯和网红打卡的故事吸引,蜂拥而至要喝“网红同款”。 看吧,人是视觉动物,哪个年代都不缺跟风随大流的“羊群”。 不到半年时间,莫斯科骡子席卷丑国西海岸,产品滞销的问题迎刃而解。 次年,也就是1942年,莫斯科骡子成为洛杉矶最受欢迎的鸡尾酒,随之向全世界扩散并流传开来。 黎耀阳把这个故事做了一定的修改,将西海岸挪到东海岸,大同小异,唯一的问题是生姜啤酒。 这个问题倒不大,酿啤酒比酿威士忌容易多了,不需要阿尔伯特酒厂也能独立完成。 为了卖伏特加,再推出一款生姜啤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做法也很简单,按照莫斯科骡子的配方,这类鸡尾酒统称为“Buck” 所以,你叫它“VodkaBuck”也可以。 它属于鸡尾酒的一个系列,就像“新加坡司令”属于“Sling”系列一样。 除了姜汁啤酒平时喝的少,其他的都很熟悉。 气泡细腻的姜汁啤酒,搭配上青柠汁,还挺清新。 莫斯科骡子采用“兑和法”直调,对于大多数新手都很友好。 有些调酒师,会对“Buck”鸡尾酒作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改良。 比如,将柠檬汁换成柳橙汁。 你还别说,味道还真不错。 调制过程分为五步: 1,铜制马克杯中加满冰块; 2,随后加入新鲜柠檬汁15毫升; 3,加入伏特加45毫升: 4,加入姜汁啤酒至9分满; 5,提拉搅拌并装饰杯口,莫斯科骡子就做好了。 莫斯科骡子做好之后,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就是那绝无仅有的铜制马克杯。 因为铜的导热性远胜玻璃,所以用铜杯调酒的时候,光滑的黄铜表面会迅速起雾。 夏天的时候,给人十分冰爽的感觉,就像喝冰镇啤酒。 所以,做莫斯科骡子的时候用纯铜杯,是一种政治正确,用镀铜杯会被嫌弃。 不过,纯铜杯价格不菲,这也侧面衬托出顶级伏特加的难得。 其实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