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四章 出版挣钱吗?(一) (第1/2页)
在人们为新教改革运动的孰是孰非争论不休的时候,印刷的宣传单便成为一种宣传宗教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 他们在宣传单上用卡通形象和激烈言辞来攻击对方。印刷术的这一用途使更多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一些宗教问题的想法。 虽然印刷术的传播范围并非仅局限于西欧,但是俄国在出版印刷制品方面却表现得十分迟缓。 直到1564年,莫斯科才出版发行了第一本印制书籍,比西欧晚了100多年。 截止17世纪开始的时候,俄国仅出版了约700本书,内容多为宗教方面。 此后,彼得一世倡导出版更多通俗题材类书籍此后圣彼得堡发展成为俄国的出版中心。 与此同时,西班牙人还在美洲的殖民地建立了出版机构。 虽然西班牙殖民者从西班牙引进了许多西班牙书籍,但是有了殖民地出版社西班牙人便能够自如方便地出版源自欧洲的书籍,同时也能够让殖民地作家有条件出版他们自己的作品。 而到了16世纪30年代墨西哥有了首家出版社。 墨西哥现存最古老的印制书籍是1539年出版的一本西班牙语和纳瓦特尔语教义问答书。 16世纪末,墨西哥城已出版有近200本各式书籍。 秘鲁利马于1583年建立了数家出版机构。 18纪末,西班牙的殖民城市中已有18个建立了当地的出版社,作品大多具有宗教性质。 与西班牙殖民地的情形不同,巴西直到1808年才建立第一家出版社。 在此之前,巴西作家必须要把作品寄到葡萄牙去才能得以出版,因为葡萄牙政府禁止其南美洲殖民地自行印制书籍。 16世纪后期,欧洲人把印刷技术传向霓虹。 虽然霓虹人早在8世纪时便已有了印刷行当。 但是,欧式金属活字印刷术首次进入霓虹却是在1590年。 这一年,传教把金属活字、模具机器和印刷机带到长崎的传教士培训学校使用。 1591年第一本使用罗马字符印制的书籍出版。 1597年第一本使用日语字符的印制书籍出版。 17世纪早期霓虹禁止了基督教,欧洲的印刷技术没有了用武之地。 1611年之后霓虹很长时间没有西式印制书籍出版。 直到19世纪中期,霓虹才又迎来新的一家古登堡出版社。 欧洲印刷技术传入华夏的时间还要更晚一些,约在19世纪晚期左右。 在此之前华夏人已经使用木块活字印制了许多书籍。 18世纪,华夏人采用了金属活字印制技术,并用这种技术印制了8万页的帝国百科全书。 19世纪晚期,华夏开始尝试从西方引进印制技术,为此建立了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魔都成立,是华夏首家采用西方印制技术的出版社。 信息革命不仅使书籍得以广泛传播,出版业的发展也带来报纸的大规模发行。 18世纪,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其首要的表现方式为报刊行业的兴起。 1702年伦敦发行第一份日报,很快全英格兰的人都开始阅读伦敦的报纸。 此后的80年间,英格兰有37座城镇发行了各自的地方报纸在这些报纸中不但有新闻消息,也有从医疗药品到奢侈品的各种商业广告。 杂志也是在18世纪出现的,它们提供娱乐消息和严肃的政治评论。截至18世纪80年代,英格兰共有约150家杂志社。 最著名的有《观察家》,两份杂志的发行量共计近1.5万份。 《淑女日志》1704年创刊,直至1871年停刊,是当时办刊时间最长的一份杂志,《淑女日志》的内容题材包括自我完善、实践指导和爱情小说等。 拉丁美洲于18世纪发行了首份报纸。西属美洲的首份报纸《墨西哥公报·新西班牙消息报》于1722年在墨西哥城首发。 直到1803年,拉丁美洲才发行第一份日报。西班牙殖民地早期出版业方向主要集中于宗教和文学。 19世纪早期,独立运动爆发,拉丁美洲的出版业开始更多地表达独立的政治观点和主张。 由于巴西没有出版社,所以直到1808年巴西才开始发行第一份报纸,《里约热内卢周报》便于这年诞生。 除了书籍、报纸和杂志,信息革命的另一重要方面是邮政系统的发展。 为了传播文字信息,1775年第二次大陆议会为首任邮政局长。 随后,丑国宪法规定,邮政业务由联邦政府投资运营。 1789年,丑国议会通过法令,建立了丑国邮政总局,起初拥有75家邮局,约1800英里长邮政线路。 丑国邮政总局的任务是建立和维护邮政路线,为丑国人长期递送来自国内外的邮政信件。 对了,之前忘了说,不挣钱的是单纯出版图书! 如果一家出版社只出书,不出报纸或杂志,那么赚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这件事又必须有人去做,出版社赚得不是钱,是情怀。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俗来讲,就是书籍是人们学习进步的重要工具。 人们除了要从课堂上学到足够的知识,还需要从自己的读书经历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当然也需要图书出版的内容和种类能够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 总而言之,书籍对于人类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可是,在战乱时期,有几个人还有心情看书? 大家都在忙着喂一口饭而拼命呢! 因此,一旦适逢战乱,对出版业的打击尤其巨大。 没人比黎耀阳更清楚,即将到来的和即将发生的事情是什么,那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全球战争之一。 人民的生存都难以保障了,又怎么能够将精神事业发展得更加壮大呢? 并且战争作为摧毁国家的一种不可抗力的机器,又怎么会让图书出版业继续发展壮大呢? 但是呢,凡事无绝对,就是有这样的例外,那就是丑国在二战期间的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其繁荣程度甚至可以远远超过曾经图书出版业非常辉煌的英法两国。 是什么原因让丑国的图书出版业逃过了战争的退残,是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