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之王_第四百零六章 原始的炒作(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六章 原始的炒作(一) (第2/2页)

有一定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丑国报业客观新闻与煽情新闻两分天下,所谓的煽情新闻,是指那些以犯罪、se情等社会事件为主题的新闻,而这种煽情新闻在丑国又有很大的市场。

    不过这样的镜像并没有持续很久,公众总有知道真相的那一天。

    电影公司也意识到明星的塑造不能光靠“炒作”,要寻求其它方法来吸引公众的眼球。

    于是,另一种类型的明星也由此诞生。

    20世纪20年代左右,好莱坞创造了它的第一位“巨星”:玛丽.碧克馥,与前辈席达.芭拉不同的是,玛丽.碧克馥是以“丑国甜心”的银幕形象而闻名。

    作为当时最成功的女演员,玛丽碧.克馥在20年代与卓别林齐名。

    除了碧克馥外,20年代类似的明星还有“喜剧大师”卓别林、被格里菲斯发掘的“玉女”莉莉安·吉许、“拉丁情人”鲁道夫·瓦伦蒂诺等。

    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电影明星已经懂得通过为自己打标签实现分众化。

    很快,对于电影明星而言划时代的时刻到来,好莱坞“黄金时代”开始。学界对于黄金时代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并没有标准界定。

    一般认为,1929年是黄金时代的初始之年,这一年丑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一场经济危机,也就是所谓的“大萧条”。

    而也是同一年,默片大规模向有声影片转变,有声电影开始占据市场,声音的到来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电影观众的增加。

    丑国好莱坞在有声电影出现后的1929年比1927年的观众几乎猛增了1倍,从6000万增至1.1亿,这个观影人数哪怕在后世也是相当庞大的。

    而关于大萧条为什么促进了丑国电影业的繁荣,普遍说法是,人们更愿意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来排解生活中的困苦。

    不过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纵观古今,20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推动了棒国“文化强国战略”崛起。

    2008年,丑国虽然爆发了金融危机,但当年的好莱坞票房总数却没有降低。

    而经济相对繁荣的2004年却造就了丑国电影业的“大萧条”。

    这么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一定与文化产业成正比。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真正将电影这种媒介变成了“全民媒介”,丑国全各地纷纷建立起“电影宫”。

    观影人数的增加,为明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丑国的“造星工业”也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

    20世纪30年代的米高梅曾向观众保证:

    “将会创造出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的明星”。

    不仅仅是影响力,电影这种媒介本身也重新定义了“明星”这一文化现象。

    麦克卢汉认为,电影是一种极为清晰的热媒介。

    也就是说,电影在当时相对而言是一种“沉浸”性媒体,并且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不需要投入太多思考。

    并且由于过于流行,电影院这个媒介消费“场景”也被电影公司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当时的电影院被人们称为“电影宫”,看电影也被人们当作一种仪式化的享受。

    这样的媒介特性给了制片厂塑造明星形象的“可乘之机”,明星开始以一种近乎神话的方式登场。

    20世纪30年代在好莱坞居于统治地位的女演员葛丽泰.嘉宝是好莱坞造神的典型案例,嘉宝被认为是好莱坞创造的第一位“银幕女神”,她的片酬在30年代与卓别林其相媲美。

    嘉宝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成就,首要原因就在于其明星特质确实极高。

    所谓的明星特质,是指某些人脸的构造特别适合在镜头上进行呈现,许多人演技很好,但却无法成为明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这种“明星特质”。

    而这种明星特质,恰恰是电影这种媒介所赋予某些人的一种“权利”。

    嘉宝的面孔在好莱坞相当出挑,给人一种圣洁、安详的感觉,有人称其为人类能达到的最完美的面孔。

    制片厂也特别善于使用她的脸庞,她所主演的电影一般都会给她的脸庞以极大的特写。

    代表性镜头为电影《瑞典女王》的最后一幕,镜头由远及近,从嘉宝的全身镜头一直拉到她的脸部特写上,时长足足有几十秒。

    这种特写通过银幕传入观众眼中的同时,嘉宝在观众心中的“神话”形象也同时建构起来。

    罗兰.巴特对她的脸曾经评价道:

    “嘉宝仍然属于电影中的某个瞬间,抓拍人的脸,使观众陷入最深的狂热”以及“嘉宝的脸是一种理念”。

    除了嘉宝本身的明星特质外,制片厂的营销行为也功不可没。

    三、四十年代电影杂志在丑国非常流行,制片厂通过为明星赋予许多与常人不同的特质,将一个个明星捧上“神坛”。

    嘉宝由于本身性格孤僻,极少接受采访。

    而制片厂在对嘉宝进行营销时则放大了这一特点,把她塑造为一个不爱笑的女神形象,声称她极少微笑,以至于后来有记者捕捉到嘉宝微笑的照片都会登上头条。

    这种营销手法虽然到现在还存在,但很明显的是,其诉求已经经变得更加平民化,与这种营销形式刚刚诞生时的模样完全不同。

    此外,嘉宝也是第一位用名字去为电影进行宣传的明星,她的倒数第二部电影《妮诺契卡》上映时的广告语就是:“嘉宝笑了”。

    她的名字,葛丽泰.嘉宝也常常被制片公司省去她本来的姓氏“葛丽泰”,直接以“嘉宝”示人,这样做更有利于将明星符号化,后来很多明星也在使用着这一cao作手段。

    就好像某位换头的天使大宝贝。

    所谓明星制,也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西洋之王更新,第四百零六章原始的炒作免费阅读。https://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