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70 还有人需要解救 (第2/2页)
鼠疫、群匪四起,再加上郑氏搞大清洗, 福建的人口锐减,现在田地足够,就是人口的缺口有点大, 光靠福建,没二三十年,很难有明显改善, 最快的方法就是接收流民,但最近流民的数量明显减少。 “乱了这么多年,想离乡别井的,大多已经行动,官府也不会无限制放任百姓离开,很多地方都收紧了关卡,将军想要大量人口,估计难度不小。” 陆长乐叹了一口气,苦笑地说:“偏于一偶就是这样,好事坏事都轮到后面,别的地方缺粮,不缺人,我们这里是缺人,不缺粮。” “那是”柳如风一脸敬佩地说:“将军大力推广蕃薯种植,蕃薯真是一种神奇的作物,不占良田,屋边、山地、阡陌、边角之地都可以种植,也不用怎么管理,产量还奇高,很多种了一辈子田地的老农也啧啧称奇呢。” 陆长乐每掌控一地,除了分田分地外, 还大力推广种值蕃薯,对新分土地的百姓, 甚至强行要求他们拿一部分种蕃薯, 蕃薯丰收,很多百姓都说能过一个饱年, 在福建,很久没听过饿死人了。 看到陆长乐似在沉思,柳如风想了一下,很快说道:“将军,其实福建并不缺人,只是有人把他们藏起来了。” “哦,风叔,继续说,这里没外人,有什么说什么。” 柳如风点点头,继续说:“福建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收成一直不错,即是遇上鼠疫,控制得还算及时,官府鱼鳞册上的人是少了,实际上,人口还是挺可观的” “各乡绅大族的飞口就不说了,现在按人口分田地,那些飞口都主动跑出来要田地” “大量没有登记的人口,隐藏在乡绅大族宅院内” “他们有些是从功勋家卖出来的世仆,有些活不下去,签了几十年的做工契约” “还有因各种原因成为乡绅富户的义男、义女” “就是一个中等富户为例,婢女、杂工、厨娘、护院、马夫、轿夫等等,蓄养二三十壮力是很寻常” “像一些底子厚、靠山大的乡绅,至少蓄养几百壮力” “若是把这些人都放出来,何愁人口不够。” 陆长乐听完,忍不住猛拍了一下大腿:“对呀,我怎么忘了这茬,风叔,幸好有你提醒。” 元朝卖身为奴的太多了,普通人家只要是没破产的,就可能拥有一个奴仆, 大臣家可能拥有成千上百的奴隶, 朱元璋是贫苦人家出身,体会人间疾苦, 知道这样对社会发展不利,特别是对统治者不利, 蓄养太多家丁奴隶,也不利于官府管理, 建国时,规定普通人家不准养奴,只有功勋贵臣才能例外, 一品不得超过二十人,二品不得超过十二人,三品不得超过八人,三品以下没特殊情况不准养奴, 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刚开始时查得严,官员、乡绅富户就雇佣人干活, 一签就是几十年的那种,也就是所说的长工, 勋贵人家养奴所生的儿女,叫世仆,也叫家生奴,他们也是奴隶, 有些勋贵落难或世仆过多,也会把他们卖出去, 到了明朝中后期,天灾人祸越来越多, 很多活不下去百姓只能签长期契约,给那些官员、乡绅富户做工, 后来政策放松、管得没那么严了,养奴的人更多, 他们管买奴叫“认义子”, 男奴叫“义男”,女奴叫“义妇”。 福建的乡绅富户群体庞大,他们宅院、田庄里蓄养了大量义男义妇, 其实就是私奴。 柳如风对陆长乐拱拱手说:“将军,福建还有很多可怜的家奴等着你解救,若是把他们解救出来,绝对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在江湖流浪时,柳如风也认识不少社会底层的人, 包括那些义男义妇,知道他们的日子过得很凄惨, 在主人眼中,私奴的价值还不如牲口。 陆长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的确要救,不过这件事要从长计议。” “将军,现在福建尽在你手,不夸张地说,现在你跺一脚,福建都要颤三抖,也就是你一句话的事。” “非也”陆长乐摇摇头说:“《道德经》第六十章有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些事不能急,一急,就要出事,我暂时还不想他们撕破脸皮。” 没有强行征收士绅富户的田地财产, 弄出一个议罪银,也把上限放在七成家财, 主要就是给那些士绅阶段留有余地,尽可能维护两者间的关系, 不盼他们支持自己,最起码不会狠下心跟自己拼命, 他们虽说横行霸道、鱼rou乡里,但他们很会包装自己,也会收买人心, 像很多事,官府的政令还不如他们一句话好使, 强令废除私奴,肯定会激起他们反抗, 福建好不容易有安生的日子, 很多百姓、流民就等着重建家园,处处百废待兴, 现在还真不宣对那些乡绅下手。 最典型的例子是三国, 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推出九品中正制,得到士族拥护,实力节节攀升, 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很难平衡新贵和士族之间的矛盾, 蜀国和吴国最后都是被吞并,淹没在历史的长河。 “将军说得对,是小的太过心急了。”柳如风也知自己心急,连忙道歉。 “风叔客气了,要不是你提醒,我还忘了这茬呢。” 正在说话间,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隐隐还听到有哭声和惨叫的声音, “这些人越来越没规矩了,将军,我去看看。”柳如风主动请缨。 陆长乐刚搬到这里,这么快就有人来闹事? 陆长乐劝说道:“风叔,不用,长和来了。” 负责守门的陆长和飞快地跑过来,一看到陆长乐,焦急地说:“族长,出事了,闽县张氏的人抓了二十多下人,全是张家的义男义妇,要我们主持公道。” “怎么回事,慢慢说。”陆长乐安抚他说。 “是这样的,闽县张家村的大财主张明善,一家七口全让下人给杀了,张氏一族的人知道后,就把那些下人全绑了,族长严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处死他人,于是他们就送到这里,想恳请族长同意,杀了他们祭祀张明善一家七口的冤魂。” “他们出发时,当地保正就知道了,抢先一步先禀报,据说是张明善强行占有一名叫绿蔓的义妇,与绿蔓一起进张家的义男杨大,也是绿蔓丈夫,知道后纠结了几个同在张家做工的义男,把张家的人都杀了。” “据说张家人一向对下人很苟刻,动辄打骂,前年还打死二个,偷偷埋了” “恨他们一家的下人不少,看到有人带头,忍不住都动手了。” 陆长乐听完,和柳如风相互望了一眼,彼此眼里都有一抹惊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