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4 要有大动作了 (第1/3页)
,明末最强族长 第174章 “程公子,范氏商行最近有什么异样?”陆长乐突然开口问。 范氏商行只是在福建栽了, 但是在其它地方还是如鱼得水, 陆长乐知道他们卖国通敌,但手里没有证据。 心思放在推倒重建,也没兴趣替崇祯清除祸患。 辽东都沦落了,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重要性也大打折扣, 那几头靠卖国、发国难财的“大肥猪”,还是自己亲自动手好。 程立业闻言,一脸凝重地说:“范氏商行从福建撤退后,对外宣称买卖不好做,然后安份守己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最近行为有些反常。” “范氏商行放出风声,有意竞争朝廷的巨额订单,还没开始竞争,就在河北、山东一带购入大批粮草” “没人看好他们,不是自夸,内阁首辅和户部尚书都算是徽商的人,朝廷的订单,我们已视作囊中之物,怎么也轮不到晋商指染” “最后的名单定下来,里面并没有范氏商行的名字,于是他们在天津、山东大举甩卖粮食” “范氏商行,做了一个亏本的买卖,让不少同行笑话” “有人说他冒进,也有人赞他有决心,依我看,这不像范氏商行大东家范永斗的风格” 程氏商行的买卖做得很大,很多有范氏商行的地方, 也有程氏商行设立的店铺, 都是同行,偶尔还会相互调货、商议价格同盟等, 程立业让手下的掌柜和伙计,多注意一下就行。 就是范氏商行有察觉,也只会觉得是竞争对手的正常行为。 陆长乐心中一动,不好,建虏要进山东抢掠。 要是自己没记错, 和谈失败后,建虏趁大明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 第五次入塞,大摇大摆进入山东, 抢到的财货不计其数, 还掳走大量的青壮, 能统计的数目,就超过三十六万, 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 也不知多少惨死刀下, 据说从山东到建州,一路哭声震天,尸横遍地, 在建虏要行军的路线上,故意低价卖出粮草,就是等着建虏去抢。 真不愧是铁杆汉女干。 程立业看到陆长乐在沉思,忍不住问道:“总督,可有什么地方不妥?” “没什么,范氏商行这样害我,现在鞭长莫及,想想就有些生气。” 有很多事,不能说出来, 不仅难以解释,也容易泄露,错失战机。 “小的走动一下,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程立业主动请缨。 范氏商行靠山很大,程氏商行也不是好惹的, 陆长乐的前程越来越光明,值得程氏花大力气去拉拢。 “做买卖讲求和气生财,程公子已经帮了很多,这事就先缓一下,早晚我会收拾他,我还有其它事要拜托程公子。” 建虏要打,汉女干也不能放过, 不过凡事有个轻重缓急, 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这些卖国求荣的女干商, 自己早晚收拾他。 “总督大人,有事尽管吩咐。”程立业恭恭敬敬地说。 “这里没有外人,叫我陆公子或陆族长吧,我一直都是叫你程公子,太客气,倒是显得疏远了。” 程立业有些受宠若惊地说:“是,是,是,陆族长说得对,是程某考虑不周。” 陆长乐温文尔雅、谦恭守礼还念旧情, 程立业知道,自己算是押对人了。 “程公子,最近送到福建的人少了,没有其它办法吗?” “难”程立业苦笑地说:“对那些流民来说,福建太远了,很多人根本没能力到达这里,再说地方官员也不会任由过多人口流失,那么多田地,总得有人耕种才行。” 陆长乐想了一下,很快有了主意:“粮食、布匹这类生活必需品,我要,匠师,特别是有经验的匠师,程公子可以多劝他们到福建,工钱多一些也没关系。” 很多匠师死在鼠疫或战乱,郑芝龙又带了一批到鸡笼山, 现在有经验的匠师,很缺。 “陆族长放心,这次是我又带来十多船船食、布匹、木料等货物,匠师的事,我也让人留意,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一定要说,以我们的关系,说什么都可以。” 程立业放下手里的茶杯,一脸认真地说:“福建近海,自古以来就是上好产盐地,现在还要从外面购盐,守着金山去砍柴呢,若是整顿一下灶户,用产量更高的新法制盐,肯定能大有所获。” 福建有多处优质盐场,但是产量一直不高, 很多灶户还是用老式提盐法生产,他们又受到郑氏的压迫, 鼠疫加贼匪,死的死,逃命的逃命, 以致福建盐的产量直线下降。 陆长乐听出程立业的弦外之音,稍稍沉吟一下,很快说道:“程氏商行,有兴趣在福建承包盐场吗。” 用海水煮盐、晒盐,不仅取之不尽,利润还很高, 程氏商行在自己身上投资了这么多,也该给予足够的回报。 “陆...陆族长,你所说的,是真的吗?”程立业说话都有些颤抖了。 只要跟盐能沾上边,相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