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75 大明好忠臣 (第2/2页)
对福建太仁慈,现在看来,还是不够啊。 除了圣旨,王承恩把新制的官服、大印还有赏赐都带来了, 功劳大,赏赐也多, 玉如意、官缎、金器、御酒等应有尽有, 让陆长乐感到意外的是,赏赐的清单中还一套御制的明光铠, 虽说没有钱款拨下来,不过也算很用心了。 惊喜还在继续, 王承恩再次拿出圣旨,让杨璇接旨, 竟然是封杨璇为二品诰命夫人,还赏赐了很多绸缎饰品, 还有诰命夫人专用的凤冠霞帔, 杨璇脸上的喜悦,怎么也掩饰不住, 跪在后面的杨正保,嘴都快笑裂了。 宣读完圣旨,陆长乐马上设宴,为王承恩接风洗尘。 菜不名贵,多是福建当地的特产, 酒也是当地自酿的米酒,王承恩表示很满意。 酒席上,陆长乐说福建发生的事,还有郑氏的所作所为, 王承恩也说京城发生的大事,还有宫中的一些趣闻, 气氛非常融洽。 “陆总督,你现在接管福建,听说福建水师也在重建中,现在张贼在巢湖练水兵,不知陆总督可愿为朝廷效力,派水师协助剿匪呢?”王承恩突然开口。 这一次宣旨,除了作崇祯的眼睛,看看大明江山到底怎么样, 还想劝陆长乐出兵。 郑芝豹突然抽兵离开,孙传庭精心设置的防线出现巨大漏洞, 崇祯给王承恩一个秘密任务,就是让陆长乐出兵协助剿匪。 和谈失败,建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朝廷上下都想尽快剿灭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叛贼, 然后抽兵北上,在辽东布置一道防线。 建虏入关后,可以一马平川兵临京城,能不急吗? “皇恩浩荡,为国出力,这是做臣子的职责,只是...” “只是什么?”王承恩连忙追问。 陆长乐长叹一口气,有些苦涩地说:“郑芝龙号称海上霸主,郑氏水贼的威力,就是夷人也要退避三舍,更别说我这个以民团出身的小小平贼将军” “胜,是惨胜,用性命换来的” “没有与之匹敌的战船,多是用火烧、刀凿等方式拿下,以致缴获的战船不多” “现在手上大小战船仅有三十八条,超过一半受损,现在还修理” “郑氏余孽在鸡笼山的势力还很大,王公公,真不是夸张,郑氏余孽现在还有战船超过百条,水贼不低于三万人众” “若是皇上能给我们补一百几十条战船,我不仅能收回鸡笼山,还有余力收拾张贼。” 王承恩有些失落地摇摇头:“陆总督,咱家跟你说实话,现在国库空虚,皇上也是有心无力。” 和谈失败,崇祯有意重建辽东防线, 多次把新任户部尚书魏照乘召入宫中商议,想户部把钱银准备好, 御案都拍了好几回,魏照乘还是一句话, 罢官可以,要钱,真没有, 崇祯很无奈,有一次还突然问王承恩, 说皇亲国戚、高官大臣深受皇恩, 不少人家中藏有巨金, 让他们为国出力,捐些钱财防御建虏的可行性。 “一家之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皇上要兼顾那么大的大明朝,也有难处”陆长乐突然一脸认真地说:“我有几句话,想请王公公代为禀报皇上。” “哦,陆总督请说。” “外有建虏,内有反贼,很多地方还在遭灾,皇上不容易,朝廷也不容易,我想二年间,福建应能恢复不少元气了,不用免赋税三年,免二年就行” “二年后,我一定把应缴的赋税收齐,上交国库。” 现在是崇祯十五年八月下旬, 要是历史没有偏差,大明朝都熬不了二年, 还不如卖个好,赚个好名声。 乱世中多点心计,不是坏事, “陆总督赤子之心,天地可鉴,请放心,咱家会一字不漏禀报皇上。” 此刻,王承恩真正动容了, 那些官员,为了自己的官声, 地方稍稍有些灾害,马上在朝堂发声, 要求减免税赋,要求拨款赈灾, 还要求皇帝蠲免灾地百姓的税赋, 他们获得了官声名望,国库却不见了大笔钱银, 皇上减免三年赋税,陆长乐主动说只需减免二年, 二年后会向朝廷交纳税赋,这真把王承恩感动了, 要知福建经历鼠疫、战乱, 不仅要重建家园,还要自己建设水师,防御鸡笼山的郑氏余孽, 任务重,责任大,可陆长乐还是主动替君分扰、为国出力, 真是大明的好忠臣。 “王公公,我敬你一杯” “不敢,咱家敬陆总督一杯。” 两人越聊越投机,最后两人都喝醉了。 第二天王承恩回京复命时,要了陆长乐那件破烂的官服, 用他话来说,把这身官服带回宫, 给皇上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走的时候,陆长乐直接派了一支小型船队,从海路护送王承恩回京, 算是给他卖个好。 再次升官, 从有名无实的平贼将军,一举成为总揽一省军政大权的福建总督, 连杨璇也得了一个二品诰命夫人, 二叔公乐疯了, 杨正保笑傻了, 福州陆氏、福州杨氏的人一个个脸上有光, 比过年还要高兴, 又是大举祭祀,又是大摆宴席, 那些地方大族、士绅富户得知陆长乐升为福建总督, 一个个争先恐后送上厚礼, 那些礼物足足堆放了二个库房。 杨璇得了二命诰命夫人后,看陆长乐的目光满是柔情蜜意, 美中不足那方面兴致太高, 以致这二日陆长乐走路都有点飘, 最大的好处,是给那些想投资乡绅巨贾一颗定心丸, 陆长乐号召众人在福建投资、发展, 很多人嘴上答应,心里还有一些忐忑, 陆长乐掌控福建没错,可他只是一个连品阶都不明的平贼将军, 没兵饷,没给养, 名不正,言不顺, 就怕那天被调走,换一个人掌管福建, 到时不承认陆长乐定的那些优惠政策, 那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陆长庚推行后,雷声大,雨点小, 实际行动的人不多, 现在好了,正式升为福建总督, 名也正,言也顺,麾下还人强马壮, 很多犹豫不决的人,纷纷下定决心在福建大展身手。 就在福建大兴土木重建家园时, 突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一个名为陈清云的人,自称是满清的使者, 还带了洪寿畴的亲笔信,要求拜见陆长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