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零四章 围炉煮茶(上) (第2/2页)
竟那所谓‘真品’如今世间流传,只怕不足十件。” 读书人说到这里,好似又想起些什么,自顾自笑道:“其实当时那位皇帝应该有一件得意作品,应当是一套茶器,被他视作此生最好的作品。” 陈朝极有耐心的听着这桩故事,问道:“那套茶器最后去了什么地方?是被带入墓葬了?” 读书人笑道:“说对一半,那皇帝死后,天下很快大乱,一座王朝倾覆就在片刻间,之后有摸金校尉进入那皇帝墓葬,想要寻得那些瓷器,毕竟价值不菲嘛。而且那皇帝既然对此视若珍宝,一定会带着陪葬的,果不其然,在他们打开帝陵后,是找到了那些瓷器,但数量不多,只有寥寥两三件,那皇帝视若珍宝的那套茶器,却不在。” 陈朝看着读书人,点点头,却不发问,在眼神里,似乎有着对读书人学问涉及广泛的赞赏? 老人反正注意到陈朝神色,有些憋不住笑。 读书人继续说道:“但摸金校尉却是在那帝陵里找到一本手札,上面是那皇帝的亲笔,说是知晓自己大限将至,最好之物带入地下从此不见天日实在是可惜,就将其赠送给了当时的一位朝臣。” 读书人笑眯眯问道:“阁下猜猜,是哪一位?” 陈朝想了想说道:“虽说对这等历史在下知之甚少,但既然是一套茶器,先生又在茶馆里提起此事,想来要赠送的,应当是一位煮茶行家。” 读书人点头道:“不错,正是一位姓陆的大臣,那家伙做官实在是一般,但煮茶的手艺天下闻名,后人好像尊为茶圣?” 说起这个陈朝就知晓了,茶圣之名,谢南渡提过,他记得。 陆疾,还曾著有《茶经》一卷,被后世爱茶之人,奉为圭臬。 读书人喝茶,会有茶趣可谈,本来是一人一个故事,但眼前读书人也不难为陈朝,自顾自说完之后,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点头赞赏道:“茶不错,就是这瓷器要是传说中的那一套就好了。” 说话的时候,读书人看向老人,而老人那边,只是笑道:“那东西太贵重,要是有,估摸着开个茶馆都看不清净。” 陈朝没说话,只是端起茶杯,触感冰凉,完全不曾有半点灼热之感,但里面又明显冒着热气。 小心翼翼喝了一口茶,陈朝眨了眨眼,好奇道:“这茶叫啥,我能否向掌柜的购买几斤,带回去送给友人?” 刚才一口茶喝下,陈朝觉得身体舒坦,好似有股热气在体内流淌,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只觉得伤势都好了几分。 老人摆手婉拒道:“茶叶离开了这家茶馆就没滋味了,客人想喝,常来就是,若是想要友人也能喝到,也能带着来就是了。不过茶叶,实在是概不出售。” 陈朝点点头,也不强人所难,只是咂咂嘴,一口将那茶水一口喝下,顿觉唇齿留香。 这才更有些失望。 老人觉察到了年轻人的失望,眯眼笑道:“也容老夫多句嘴,客人想要带茶叶回去给的那位友人,是个女子?” 陈朝抬头,想了想,坦然道:“心爱之人。” 老人哈哈大笑,但多此一举问道:“还没说是男子女子。” 陈朝无奈道:“自然是个女子。” 世间有龙阳之好者,多,但他不在其中。 像是前朝曾有位盛名在外的读书人,学问很高,但让更多人知晓的,应该就是有龙阳之好了。 那人叫什么来着?马星? 好似是这个名字。 老人转而看向那读书人,说道:“也是,看客人这精气神就不像,不过这边这位客人,好像有些说不准。” 这话就不太客气了,不过那读书人却不在意,只是眯眼笑道:“我要是有龙阳之好,也看不上你,你年轻时,也看不上,不好看。” 老人眯眼而笑。 然后这个不知年岁的老人有些遗憾道:“时节不对,不然这会儿可以围炉煮茶,也是一大乐事。” 读书人说道:“此刻也未尝不可。” 陈朝也来了兴致,笑道:“不知道可不可以。” …… …… 兴许是被这两人说动,也兴许是太久没有围炉煮茶,老人招呼着两人往后院去,等到陈朝过去之后,才发现这老人的后院居然还种着一棵茶树,不过要比一般茶树高太多,和寻常的大树没有差距了。 一座后院,茶香四溢。 老人搬来炉子,读书人找来一条长凳,陈朝则是找到一个树墩。 三人围坐之前,老人提着大铁壶,手里拿着几个红薯,笑眯眯道:“没什么别的玩意,就将就吃几个红薯。” 之后三人围坐,虽说已经入夏,但瀛洲这边和北境也不远,其实也不热,这会儿围炉煮茶,说不上不合时宜,但要说多合适,也不好说。 看着老人将茶叶丢入那大铁壶里,读书人笑道:“闲聊些什么吧?阁下开个头?” 他这算是为陈朝考虑了,毕竟一介武夫,知晓的事情,断然不会比读书人更多,至于什么引经据典,就肯定是外行了。 陈朝想了想,说道:“之前在董子祠看了些董子著作,这一路上其实有好些疑惑,能不能和先生讨论片刻?” 读书人微微蹙眉,那老人却是笑了起来,只是笑容颇有深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