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_第400章地动火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地动火海 (第1/2页)

    了解完豫州郑国的变故,大殿一时有些寂静,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实在是太魔幻了。

    一个庞大帝国,就这么瞬间崩塌,还是因为楚国的原因……好吧,只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但不管怎么,依旧是令人震撼。

    “大家都清楚了事情的经过始末,吧,对于郑国,我大楚该如何应对?”

    陆渊看见众人不话,于是主动打破沉默。

    下方众臣互相对视一眼,而后孙思文走出,行礼道:“陛下,郑国之乱,在于其千年来,皇族与公卿之间关于削藩问题的矛盾,是故往之旧疾,此时爆发而已。

    我大楚使者,只是运气差,恰好赶上了。

    然后就被郑帝利用,作为了其削藩的借口,进而导致了这场郑国内乱。”

    孙思文先给这场郑国内乱定了性,确定了楚国在此事上的正义和无辜立场,接着道:“如今郑国两分,豫州少了这位霸主存在,安宁定然无法维持。

    以臣观之,今后数十年内,豫州应该是唐、许、晋,以及两郑,互相乱战之局面。

    五方在此乱战,彼此都难压过对方,战乱绵延无期也。”

    孙思文对于豫州的局面,看的还是比较清楚的。

    虽然从此时来看,豫州郑国两分,再算上偏居豫州东北的晋国,三方势力都占据了五郡之地,实力难分上下。

    而豫州西边,梁国也被魏、赵、徐三国弄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管东边豫州的事情。

    此时唯一能插手豫州之事的,也就唯有紧挨着豫州,处在北边的荆州唐国,和梁州许国了。

    当然,偏居江南,和豫州能通海路的楚国,也有这个能力插手豫州之事。

    不过以陆渊如今的政策,不会这么去做就是了。

    所以,此时能影响豫州战局的,就只有唐国和许国了。

    唐国和许国都是雄踞一州的大国,论及体量,虽不及楚、梁、魏等统一了一州,或地跨两州的雄霸之国。

    但却也和赵、徐二国一般,有着应有的霸主底蕴。

    两国都是各有两三千万人口,能拉出一二百万大军的霸国。

    以现如今地灵气绝迹,各国原本储备的神血异种被大量宰杀取用,各方灵丹储备大量增加的现状来看。

    保守估计,唐、许二国的先宗师,经过这一波增长,可能都不下三十人了。

    毕竟,陆渊此前收集了全国神血异种之后,炼出的灵丹,便可培养出二十三位先。

    其它各国,无不是高门出身,没理由比他这个崛起的底层寒门,底蕴还差,灵丹应该更多才是。

    所以就算原本各个霸国,先数量才十几人,经过这一波底蕴收割后,先数量最少也能爆发到三十人以上。

    因此哪怕以最保守的情况来推算,像唐、许这种霸国,怎么也能动员出一百万兵马,二十位以上的先,用于干涉郑国战事。

    这股力量,已经相当不弱了。

    北边的赵、徐二国,也不过拿出了同样的实力,就已经逼的梁国这个中州霸主,不得不拿出过半力量用来应对。

    而在豫州这里,可没有第二个,梁国有的只是三个互相分裂敌视的国。

    以这种实力,还要各自为战,怎么可能是唐、许二国的对手。

    当然,虽然豫州三国打不过唐许二国,这是肯定的。

    但也不意味着,三国在唐许二国面前,就毫无还手之力了。

    南北二郑,以及晋国,到底也是占据了五郡之地的大国,实力底蕴不下于十数年前,江南决战前的楚国或宁国。

    那时的楚国和宁国,单论军事实力,可也是不差的,妥妥的霸主级力量。

    倾力之下,皆可动员出百万兵马,十余位先,用于作战。

    这还仅是正面战场。

    像后面的宁国,即便前线战败了,损失了数十万大军,堪称元气尽失。

    可撤回国内后,没过两年,又继续拉出了八十万兵马,军事实力依旧没减少太多,还能保住霸主级地位。

    当初周国遭受四方围攻,前后损失的兵马足有三四百万,几乎将国中男丁都打光了,最后也撑了二十年才被灭亡。

    其之顽强,令人惊叹。

    由此可见,想要灭亡一个霸主国,有多么难。

    之前陆渊能这么轻易的消灭宁国,还是靠了紫云道在内部瓦解,以及江东人心浮动,最后再祭出了封国这个大杀器,这才能不战而降。

    不然以上条件,少了哪一环,江东就绝没那么轻松统一。

    可此时的唐许二国,可没有楚国这么好的条件,有一个紫云道给他当内应。

    南北二郑,以及晋国,也没经历如同宁国一样的惨败,致使国内人心浮动。

    甚至他们都不是豫州人,而是外州之国,对于豫州人来,那是妥妥的外敌入侵。

    这种情况下,哪怕此时北郑和晋国,已经向唐许二国暂时屈服,做起了儿皇帝。

    但两国想这么轻松的就吃下豫州,想也是不可能的。

    他们想吃下豫州,唯一的办法就是学魏国。

    以绝强的实力,一步一步进行蚕食,最终消灭豫州境内的所有势力,达到入主中州的目的。

    如今北郑和晋国屈服,只不过是想暂时稳住北边的两个强敌,解除自己的北境之患。

    同时借助对方的力量,积极向南攻打南郑,以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以及实力。

    然后再调过头来,和北方的两个强敌决一死战。

    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唐许想打下整个豫州,以作为未来的生存之土。

    豫州三国则想守住自己的基业,使自己不被外人吞并。

    双方在这方面的矛盾和立场,就注定了不可能共存。

    想来他们彼此之间,也很清楚这点,此时所谓的儿皇帝与合作,只不过是彼此利用,看谁手段更高明罢了。

    这场由豫州牵扯出来的,五国间的合纵连横,注定是未来的主旋律。

    不定,这些阴谋阳谋搞到最后,南北二郑又如千年前那般,重新和解统一了呢?

    又或者两郑与晋国结盟,选择共扛北边大敌呢?

    世事无常,一切都有可能。

    而在这混乱之下,五国相互牵制,谁也很难彻底消灭任何一国。

    陆渊在青州地面上,所不愿看到的事情,此时在豫州境内已经上演。

    达成了如此均衡,豫州想要统一,几乎是无可能的了。

    孙思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豫章从此战事绵延无期也。

    在没外力插手的情况下,紧靠如今豫州五方势力,那是真的战事看不到尽头啊。

    旁边的周青也赞同这个观点,只见他道:“丞相的不错,以豫州之局面,已非其等可解,无数百年之死战,难破此局。”

    完,他朝陆渊拱了拱手:“陛下,既然我大楚无意直接插手豫州之事,那不如就在这五国之间,左右布子,挑动其矛盾,使其死斗下去。

    如此杀个数十年,令豫州变成尸山血海,让他们自我削弱。

    等各国仇冤难解,彼此猜忌,再难和解后。

    我大楚挥师东进,豫州之国,又有何人可挡?

    不过秋风扫落叶,一击而灭罢了。”

    作为武将,周青献的方略,无疑要狠得多。

    开口就是要挑动豫州五国乱战,让他们杀的尸山血海,仇怨重重,不留余地。

    但不得不承认,此事若真的能做成,那纵然豫州五国已成定局,今后也再难以成为楚国的统一中州的阻碍。

    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因为连绵的战争,杀的筋疲力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