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_第405章魏宫论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5章魏宫论战 (第2/2页)

楚国即便和蛮夷联手,我还怕了不成?

    还是左丞相你不相信我大魏强兵的实力,不愿见到我大魏之师扫平蛮夷,解决边患?”

    邱师言到最后,意有所指的反问,语气丝毫不客气。

    嗯,这么多,其实主要还是其妹为当今皇后,他和子是一家人,本人自然也是支持魏雍的。

    “你……强词夺理!”

    魏阳见邱师言竟然公然污蔑自己,气的发抖,然后转身对着皇帝道:“陛下,臣一切皆是为了公心,绝无私意。非臣不愿战,而实在是我大魏年年征战,已经国力荒废,府库空虚,真的打不起了啊。

    我大魏一国四郡,三千八百万生民,雄踞雍州,号称霸主。

    可就是这么一个霸主,四郡垦田不过一亿二千万亩,每年产粮刚刚一亿石,仅够两千万人吃用,这才全国人口的一半而已。

    国内剩下的一千八百万人,想吃粮,想不被饿死,就不得不每年从楚国购粮,以济国用。

    而我国中这些年来,为了维持战争、移民的开支,已经连年向百姓征收重税。

    地方百姓一年产出,朝廷三收其二,仅给百姓留一。使其不被饿死罢了。

    但就算是课税如此,我大魏一年税收,也不过是一亿五千万两银子。

    这些银子里,每年为了向楚国购买一千八百万人份的粮食,还有每年用兵的军粮,就要用去五千万两银子。

    我大魏养兵两百万,这么多大军,哪怕不打仗,一年军费也要用去一亿两千万两银子。

    如果打仗的话,还要额外支出两三千万两银子。

    而国内的官员俸禄,朝廷、地方官府的开支,维持官道、水利,过往战死将士的抚恤等等用钱的地方,每年最少也要三千万两银子。

    以上这些用钱的地方加起来,就维持现状,不打仗的话,我大魏一年的用钱就需两亿两银子。

    可朝廷的实际岁入,不过才一亿五千万两银子,每年赤字五千万两银子。”

    到这里,魏阳痛心疾首道:“臣是左相,主管政务,所以对国中的情形清楚万分。为了维持朝廷、地方、军方、百姓的生计,已经是拆东墙,补西墙了。

    可就算如此,也只是在湖表匠。

    为了省银子,臣先是砍了给历年阵亡将士的抚恤,让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家属短衣少食,家破人亡,饿死街头。

    后又克扣前线将士的军饷,每月发放的饷银,仅有应发的七成,让那些将士连家都养不起,妻女老不得不去寻野菜果腹。

    上将军,你是国之名将,你,现在军中是不是这么个情况?

    那些将士得知自己为国卖命,结果却是这么下场,如今军心如何?

    前线可还有人愿意打仗?”

    魏阳看着孟成林,质问道。

    后者迎着前者目光,下意识避让开来,不敢直面。

    作为上将军,孟成林能不知道地下士兵,过的是什么日子吗?

    他曾经也对此感到愤怒,认为国家朝廷苛待士卒,那些后方的贪官污吏实在太过分了,找魏阳对峙过。

    但等对方拿出账本,一项项对峙下来,孟成林才是知道,朝廷是真没钱了。

    所以最终面对这个现实,面对士卒的苦难,他也只能沉默,视而不见起来。

    见孟成林不话,魏阳又看向邱师言,问道:“宣夏侯,你是右相,主管财政,当也清楚,为了省钱,从五年前开始,国中的各级官员,俸禄已经是开始只发一半了,去年甚至是只发了三分之一。

    他们没有俸禄,又这么养家?

    最终还不是要落到百姓头上。

    而且地方的水利、道路,也是十年没有维护了。

    同时地方官府、朝廷的日常用钱,也是能省则省,或者干脆不批。使得官员们为了办事,不得不拖欠地方百姓、商户的钱,令他们苦不堪言。

    官员、百姓、商户,已经民怨沸腾,活不下去的百姓入山为匪,地方开始盗匪横行,这些你不知道?”

    魏阳又是质问。

    然而邱师言却不像孟成林,面对质问,毫不避让,冷笑道:“我当然知道。”

    完,他朝皇帝一礼:“皇上,正如左丞相所,我大魏已经连年赤字,朝廷拖欠士卒、官员、商户、百姓不知多少钱。

    军心因此不稳,地方民怨沸腾,官员也为此怨声载道。

    可正是因此,朝廷才更是要答应楚国,跟他们一起打这场大战。”

    邱师言越越大声:“不打仗,我大魏怎么解决西境边患?

    不解决西境边患,我大魏关内、朔方二郡,怎么能安稳?

    此二郡不安稳,我西境就不得不常年维持一百五十万大军,又怎么去裁撤大军,削减军费?

    不削减每年开支最多的军费,又如何来扭转赤字?

    士卒无法裁撤,我大魏有哪来的壮劳力生产耕种,又怎么种出足够粮食?

    还有,那些蛮夷迁徙,哪个不是拖家带口,拿着全副身家的。

    西讨蛮夷,只要取胜,就能尽掠其财富,以滋国用。

    这难道不是钱吗?”

    邱师言不断发问,然后也盯着魏阳,问道:“以上这些,左丞相有想过吗?

    还是左丞相只会叫苦,国家没钱,朝廷没钱,只知道罢兵休战,却没想过实际允不允许我大魏休战。

    啊,左丞相以为本相的如何?”

    邱师言的正义凛然,理直气壮,倒是魏阳被问的呐呐无言,无法回答。

    因为对方的的确是事实。

    魏国想要休战,的确不是张口一,就能轻易做到的。

    想办成此事,似乎正如邱师言的一样,非打雍西这一战不可了。

    最起码打完此战,若真能打痛、打赢那些雍西蛮夷的话,那没了边患,魏国少也能裁撤六七十万大军,每年减少四五千万两银子的军费。

    只此一项,魏国的财政就能结束赤字了。

    另外裁撤的六七十万兵马,还有服务他们的数十万征召民夫,回归地方之后,也能提供百余万的壮劳力,展开生产耕种,又能进一步缓解魏国的粮食压力。

    等粮食产出多了,能够满足自身需求,魏国自然不用继续向楚国购粮。

    省下来的买粮钱,就能存下来了。

    如此财政有了盈余,慢慢就能发足士卒军饷、官员俸禄、伤亡抚恤,还上拖欠的地方商户、百姓钱,重新兴修道路、水利,一切也就渐渐走回正轨了。

    所有的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少一个都不成。

    而发动雍西战事,解决边患,就是这一连串得到开始,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

    面对这个事实,哪怕再是不甘,魏阳也是不能否认的。

    眼看着魏阳这位左丞相,被右丞相邱师言驳的哑口无言,气氛显得有些尴尬。

    在上面看了好一会戏的皇帝魏雍,这时总算是开口了:“好了,王叔、右相,你们都是国之良臣,所言所行,都是为了我大魏好,何必彼此拆台生气?

    朕在这里做个好,此事就这么过去了。”

    魏雍打了个圆场,然后看着三人,道:“既然三位已经商议出了结果,那么关于答应楚国,出兵雍西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上将军,你是国之柱石,此战该调派哪些兵马,就托付于你了。

    王叔、右相,明日朕会召见楚使,和他明此事。

    这后续的接触,和楚国的盟约等等细则,就有劳你们多费心了。”

    见皇帝这么,魏阳、邱师言、孟成林齐齐躬身,应道:“是,臣谨遵圣命。”

    魏雍满意点头,而后宣布散会,起身离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