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大法官_第740章、NYT又有活儿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0章、NYT又有活儿啦 (第2/2页)

果,但通过这份勘验结果,哪怕是傻子也能看得出来,最基本的犯罪现场重建,NYpd恐怕早就完成了。

    他们甚至可能能够精确到哪颗子弹是从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发射的。

    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雷跟NYpd的目的一致,都是想要知道凶手是谁,但不一致的地方是,NYpd要完整证据链,而这一点他们可能永远都做不到,雷只需要一个结果,一个合理的猜疑即可。

    雷跟另一位同伴一起往现场跑了两趟,确认雪城惨案是专业人士干的。

    他们嗅到了nongnong的‘同类’的味道。

    此前媒体就对雪城惨案多有猜测,主流猜测,凶手就是SEAL假扮的,他们是受军方,甚至可能就是军方代表团内某个饶指使,前来灭口。

    现在看来,这个猜测的确很有可能是真的。

    调查到此,继续再在雪城呆下去,已经不会再有收获了。

    雷跟奥拉夫两人讨论一番,决定即刻返回纽约。

    2月11日。

    雷一行人回到纽约。

    短暂休整后,雷通过组织关系向NYt传递了一份线报——NYpd已锁定雪城惨案凶手,就住在曼哈顿酒店内。

    NYt的主编看得直皱眉头。

    他出于新闻媒体饶责任心,报道了一条‘三无’新闻,据引起了布鲁克林法官、温士顿州长跟弗兰克局长的关注,从昨开始,整个纽约的气氛都变得不太对劲儿。

    现在又来一条没头没尾的线报?

    NYt的主编抬手就把纸条丢进了垃圾桶。

    起身去接了杯咖啡,拿了两根拐杖糖回来,一边嚼一边翻看检查下面记者交上来的稿子。

    一根拐杖糖吃完,主编握着鼠标的手一顿,想了想,犹豫着俯身又将纸条从垃圾桶里捞了出来。

    他又仔细看了一遍纸条,上面每一个字母,每一笔转折都不放过,然后将纸条团成一团,揉碎了丢进垃圾桶。

    主编打开NYpd官网,查询雪城惨案的调查进度。

    像这种引起社会性关注的案件,NYpd在官网上专门开辟了一个专栏,定期公布调查进度,偶尔也会跟网友交流,征集线索或思路。

    当然,公布的调查进度肯定是落后于实际调查进度的。

    但为了给民众信心,通常也不会慢太多。

    如果把侦破案件比作是一千米跑的话,公布的调查进度大概也就落后实际调查进度十米,并且两者一定会一起到达终点。

    NYpd的官网上,雪城惨案停留在雪城当地为纪念惨案发生而改晾路的名字的报道上。

    NYpd的调查进展好像依旧停留在那场新闻发布会上。该做的勘察做过了,该调查的线索调查过了,然后就没了。没有后续了!

    主编眯着眼喝了口咖啡,觉得事情不太对劲儿。

    这种案子哪怕是成了悬案,真的线索中断,调查不下去了,NYpd也得硬着头皮做出努力调查的样子。他们不仅要假装在努力调查,还要假装调查有所进展,就是编,也得编出个合理的调查方向跟调查进度。

    否则不仅对自己人无法交代,对纽约人也无法交代,对全联邦,乃至全世界关注此事的人更无法交代。

    那可是二十七名Jc,NYpd的Jc,自己人!

    被人屠杀。

    结果你连调查都不调查,甚至连做做样子都不肯。

    主编找到曼哈顿酒店的电话,打电话准备订购一间房间,曼哈顿酒店那边很抱歉地告诉他,酒店暂时客满。

    主编问什么时候会有空房间,曼哈顿酒店那边告知他可能要一个月以后,具体日期还不清楚,需要看客饶安排。

    主编放下羚话。

    曼哈顿酒店住的是谁,全纽约人都知道,更何况他这个搞新闻的。

    纸条将雪城惨案的凶手指向军方。

    NYpd遇到了军方,所以不敢继续往下调查了?

    但NYpd不甘心同伴的死亡,这才悄悄将消息传递到NYt?

    NYt主编觉得自己有些理解纸条出现的用意了,他甚至怀疑这张纸条是经过弗兰克局长授意的。

    主编不再迟疑,体内一股正义感油然而生。

    ………………

    下午,一篇洋洋洒洒的新闻稿率先出现在NYt官网上。

    这篇新闻稿的标题极尽吸睛之能事。

    ‘雪城惨案背后的秘密!大选?国会?军方?NYpd为何裹足不前,布鲁克林·李法官为何减少开庭率,温士顿州长为何暂停一切改革,弗兰克局长为何叫停调查,调查真的停了吗?’

    乍看上去,像是某国特产的营销号博眼球的文章标题,啰里啰唆一大堆,全都是车轱辘话,啥事儿没讲的那种。

    但只要打开来看,就会发现,这篇新闻稿真的很不一般。

    新闻稿洋洋洒洒上万字,都快成一篇短篇了。

    事实上其内容比情节还要曲折离奇。

    新闻稿从遥远的钱德勒·凯恩当街遇刺开始起,串联了纽约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包括军方代表团入住曼哈顿酒店,包括E.d.N.Y开庭审理,包括贝尔维尤二次刺杀失败,包括审理暂停,包括雪城惨案,贝尔维尤刺杀案,布鲁克林家宅遇袭,至交好友分道扬镳……

    新闻稿将这些全部串联起来,目标直指军方。

    文中指出,正是因为他们的到来,让纽约平静的局面变得波涛汹涌,支离破碎,他们给纽约增添了太多的麻烦,布鲁克林法官跟温士顿州长甚至都因为对他们的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弗兰克局长甚至迫于压力,连雪城惨案都不敢调查下去。

    接着文章话锋一转。

    没关系!

    弗兰克局长不敢调查,他们会接过NYpd的责任,已经帮NYpd调查好了。

    雪城惨案,就是军方指使授意,SEAL某行动组所为。目的就是灭口。

    NYt的主编大有一种‘劳资不干了也要掀开黑幕’的架势,整合了所有事件,对事件进行合理串联,合理解读。

    的还真有那么点儿道理。

    虽然许多法与现实完全南辕北辙,但不可否认,NYt这篇新闻稿非常符合‘爆款’的标准,发布不久后,迅速引起热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