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九江行宫吴主释于禁、汉江南岸夏侯得犬马 (第3/3页)
曹丕忽然突发奇想,想试探一下这位吴国使臣的胆量与应对。 可赵咨并没有在曹丕面前折节示弱,他朗声答道: “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哦?”曹丕见赵咨不卑不亢,兴致盎然的继续问道:“如何聪明仁智,如何雄略?” 赵咨答道: “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曹丕见对方能言善辩,不甘居于下风,一向以文才自称的他又问道: “吴王颇知学乎?” 赵咨不假思索,立即答复道: “我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间,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曹丕听了这话,又故作怒状,大声问道: “吴,可征否?” 谁知赵咨毫不示弱,他冷笑道: “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固。” “吴惧我大魏否?” “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惧之有?” 曹丕点了点头,最后问道: “吴如大夫者几人?” 赵咨笑道:“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听了赵咨的话,曹丕陷入了沉思。有君臣如此,看来,东吴不可小觑。 最后,曹丕笑道: “卿归国后,请转告吴王,朕欲求吴地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宝物,望吴王勿忘觐贡。” “外臣,遵命。” ———— 亲魏使者早已快马加鞭,赶到了洛阳。 夏侯玄于禁一行人缓缓行了数日,到达这片密林的时候,天色已将近黄昏。 夏侯玄十分喜欢陆议所赠、自己所骑的小白马,一路上都在盘算着给马儿起什么名字好。 就在这时,惊乍突起! “嗷呜......”林中的一声嚎叫令众人打了个冷战,马匹更是嘶鸣一声不愿向前,是狼! 本来一行人完全可以沿着官道缓行的,但是夏侯玄担心于圭伤势,因此执意要走近路,几名吴使本就肩负亲魏责任,既已知晓夏侯玄身份,因此也就不敢违背,可谁知竟因此在此地遭遇恶兽! “上树!”一路上都不曾开口的于禁,突然用熟练的命令口吻喊道。 一句话提醒了众人,护送者本都是东吴好手,爬树自然不是问题,于禁本想帮夏侯玄一把,可是夏侯玄却拔出宝刀,坚定的守护在小白马身前,于禁略一发愣,竟然没有劝阻夏侯玄,只见他也‘噌’的一声拔出长剑,与少年并肩而立。 已然身在树端的吴国使者不禁暗叹,这魏人难道真的不怕死吗。 登高之后,众人方才看清楚,是两只野犬,在与一只健硕的灰狼在搏斗,本就力量不足的两犬,此刻还在分心保护着几只小崽。野狼凶恶,在它的利爪毒牙的残杀下,不多时,三只小崽已经折损了两只,一条大犬也身受重伤,轰然倒地。 另一只恶犬则左支右绌,难以防守,眼看就要命丧饿狼嘴下了! 看到这一幕,于禁僵硬的脸抽搐了一下。这样的场景,是那么的熟悉,像极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雪夜...... “昌豨大哥......” “不要啊!”夏侯玄一声惊呼,将于禁从回忆中拉回。只见那仅存的一只小犬呜咽着躲避,两只大犬也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全都倒地而亡。灰狼却不愿放过那可怜的小崽,仍然一步步紧逼过去! 夏侯玄捂住了双眼,不忍心再看下去了,却听到耳边‘噌’的一声剑鸣,再睁眼时,只见那大狼弓着腰,一副准备扑咬的动作,只是它的脊背上多了一柄长剑,原来是于禁在最后一刻飞剑而出,击中了灰狼。 “是......舍鱼......” 夏侯玄看清了于禁杀狼所使的那招剑法,原来正是于圭教给自己和羲弟的‘舍鱼’。 “呜......呜......”小犬此刻无助的趴在大犬的尸体上。夏侯玄将它缓缓抱起,那小崽不知是因为太过疲倦,还是被吓坏了,竟然安安静静的躺在少年怀中睡了过去。 ―― 夜幕很快降临。 由于在林中耽搁了,一行人没有赶到客栈,便在江边一户农人家中暂住了下来。 月华如水,映照着江波,更是绝美无比。夏侯玄掬起一捧清水,美美的喝了一口,他用沾湿的手抚摸着小犬的额头和小耳朵,小白马也悠闲的舔舐着江面。 “你们说,给你们起什么名字好呢......”夏侯玄喃喃道:“‘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有了。”【注一:曹植《野田黄雀行》中的诗句。】 “今日,我帮狗娃消除罗网。”夏侯玄笑道:“就唤马儿叫做白雀,唤狗儿叫做阿摩吧。” 夜幕越来越幽深,‘白雀’与‘阿摩’静静地打着齁,月光,也是越来越柔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