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天子班师凿水道、东宫宴客会嘉宾 (第2/2页)
听了陈群的话,曹丕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陈群此计,的确算是一举数得,伯仁的荆州,文烈的扬州,本都有足够兵力留守,而如今如果就地驻军屯田,不仅可以解决数万大军的粮草资费,而且还可以为日后伐吴做充分准备,因此,屯田的确值得考虑。 “陛下,老臣以为,此计虽好,但却有大隐患在其中啊。” “哦?” 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曹丕的美梦,曹丕抬眼看时,果然是蒋济,这一次,他再也不敢轻视蒋济的意见了。 “子通,你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蒋济见皇帝并无怒色,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拈着颔下长须,娓娓言道: “陛下,济以为,广陵郡,东近巢湖,北临淮水,若水盛时,贼易为寇,大军不可安屯也,望陛下,深思之,熟虑之。” 曹丕皱了皱眉,闭着眼,思虑再三,还是做出了决定。 “好,那就依蒋卿之言。趁水未退,今夜擂鼓,佯做进攻,以吓敌军,大军明日,水路并还。” “陛下圣明!” 曹丕点了点头,看了看一言不发的刘晔,开口笑道:“此次南征,大军停住积日,孙权果不亲至。卿策之是也。” 刘晔看着面带微笑的皇帝,不知为何,觉得脊背发麻,有些心悸,立即跪倒在地:“陛下谬赞,臣,惶恐之至!” 曹丕微微一笑,继续言道: “卿,当念为吾扫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 “臣明白了。” 刘晔冷汗涔涔,跪伏于地,不住的磕着头。 三日后。 还师的魏军抵达精湖时,很不巧,湖水退了下去,有数千只船无水路可走,只得原地停留。 曹丕思虑再三,最终将剩下的船队交给了蒋济。 蒋济怎敢辜负皇帝的重托,等待涨水无果的他,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命人凿地作四五水道,又命人将剩下的战船悉数聚集到了一,又引来附近的巢湖水,终于顺利的将船开入了淮水。 ―――― 东宫招贤亭下。 香雾霭霭,茶味飘飘。 曹叡身着远游冠服,端坐在正席之上,曹爽,曹肇,毌丘俭,卫烈,高珣,何曾等人,则随侍左右,静待嘉客。 候不多时,李丰便在谒者的带领下来到了亭内。 曹叡抬眼望去,心想此人果然是气度不凡。只是,是不是徒有虚名,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微臣李丰,叩见平原王殿下!” 李丰不敢失礼,因此顿首三拜,做了全礼。 曹叡微微一笑,心想此人倒也不似夏侯玄那边桀骜不驯。 “孤得知公子要来,已特意准备了香茶,供公子赏鉴,不必多礼,快请入席吧。” “谢公子厚爱,臣惶恐。” 李丰谦恭,又施一礼,这才入席。 未及曹叡发问,侍者便再次通报来了: “殿下,夏侯公子也到了。” 曹叡微微一笑道: “好,快请进来!今日,着实是东宫的好日子啊,竟迎来了两朵青云[注1],实在是可喜可贺,来人,再取几坛好酒,今日,孤要与诸位把酒言欢!” 【注1:古时有典,青云之下,必有隐士,故此处以青云代指两位多年不曾涉及政务的才子。】 当夏侯玄来到亭中的时候,众人心中都不由的生起了一丝莫名的肃穆之感。 如果说方才李丰给人的感觉,是温润如玉的话,那么夏侯玄就是堂堂国器,白玉大鼎。 曹叡,今日才算见识了,什么叫做其仪如凤的士子威仪。 “玄,见过殿下!” 果然不出曹叡所料,夏侯玄并没有像李丰一般,对自己行君臣大礼。 不过曹叡并没有过于介意,毕竟,千说万讲,夏侯玄还是来了,这已经算是对自己的莫大殊荣了。 “表弟不必多礼,快,请入席吧,哈哈哈哈,今日,咱们哥几个好好喝一顿。” “玄,敢不从命。” 一向洒脱的夏侯玄,倒是更加喜欢这样的平原王殿下,他并没有推辞什么,直接入了席。 ―――― 河东王府。 皇五子,主人河东王曹霖,正在书房之内,展墨书画,肆意挥洒着 门外的管家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将自己得到的新消息告知主公。 毕竟,今日如若隐瞒,来日再被主君知道,必定是一场大难。 “殿下……” 管家匍匐在了曹霖的1书案前,战战兢兢。 “何事!?” 曹霖颇有些不耐烦,手中的狼毫被他挥舞的很快,以至于几点浓墨溅到了管家的赭色衣衫之上。 “殿下,今日,今日,卫尉府的长公子,李丰,还有征南府夏侯公子,一并去了,东宫……” “哐啷!” 管家尚未说完,曹霖案头的青玉纸镇就这样碎在了管家的面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