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卿_第二百八十章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第2/8页)

号,以上应天时,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更改年号虽算是大事,但毕竟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因此在座大臣不假思索,一致同意了皇帝的意见。

    “陛下,既然天降甘露,那新的年号不妨就定为甘露,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曹髦很满意这个新的年号,笑着含了含首,又饮下了一大樽热酒。

    酒酣耳热后,曹髦与群臣谈论到了古礼典籍,开始点评古时历代帝王之优劣。

    曹髦一向仰慕夏代国君少康,且以复国成功的少康为榜样,因此对荀顗等人道:

    “夏朝既衰,国力渐弱,少康收集夏众,复大禹之功绩,而汉高祖则驾驭豪俊,包举宇内,此二主皆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也。考其功德,诸卿以为此二君谁宜为先?”

    荀顗稍加思索,便明白了皇帝的深意,但他既为司马家的幕僚,自然不能赞同少康复国,于是他回答曹髦说:

    “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才能受命创业。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至如高祖,臣等以为,略显不如!”

    曹髦闻言,眉头微微一皱,继而摇头笑道:

    “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

    少康、殷宗等中兴之美,夏启、周成王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比之汉祖,胜之有何不可?

    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犹能布其德而兆其谋,祀夏配天,不失旧德,少康若非至德弘仁之主,岂能创此功勋?

    汉祖仅因秦朝土崩之势,仗一时之权,专任张良、萧何、韩信之智力以成功业,其创业之难,怎有少康复国之艰险?

    且朕观汉高祖行事,多违圣检: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死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岂能再复大禹之绩?!

    以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方为实论。诸卿具论详之!”

    群臣听了天子的话,一时竟都无言以对。

    左膀右臂傅嘏傅兰石病重的消息本就让大将军司马昭心情极差,此刻他听了曹髦的话后,面上自然有不喜之色,他心想道:

    哼!看来这曹髦已然将自己比做是少康、成王一般的中兴之主了,汉光武中兴,曾灭王莽,那当今陛下想要中兴,又想要灭谁呢?

    ————

    卧病多日的阳乡侯傅嘏,终于还是在这个夏日,在府中溘然病逝了。

    那一夜,他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并且再也没有醒来。

    他梦见,自己正在北邙山之上,与几位好友把酒言欢。

    当年的邙山之上,月华似水。傅嘏尤还记得,他们几个酩酊大醉的少年,在邙山之上意气风发的模样。

    宛若蒹葭的泰初、醉后泣泪的昭叔、枯枝舞剑思美人的荀奉倩,还有望着星云大喊志向的卫烈,以及那永远都稳如泰山的诸葛公休。

    这所有的一切,真的就好像一场长梦一样。

    ———

    权势日渐消散的皇帝并没有放弃他的谋划。

    曹髦一面赐了大将军司马昭衮冕之服,以安抚他的情绪,另一面则多次驾临太学院,与太学院的博士们谈文论经,关注着新进的人才。

    曹髦的学问与日俱增,甚至有一次与太学博士庾峻、马照等辩论易经,还难住了两位学究天人的博士!

    胆识过人、文采斐然,琴棋书画样样娴熟的天子,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收获了许多朝臣的尊敬。

    眼睁睁看着自己掌中的“傀儡”在朝中威望日渐高涨,司马昭的心中自然很不舒服。

    与此同时,年岁渐长的曹髦也早已经看不惯这个威势逼主的大将军了。

    两人就这样日日互相盘算提防了起来。

    而随着西境一场由安西将军邓艾指挥的上邽大捷,又让曹髦关注到了先前就有印象的一位隽才————王经王彦纬。

    曹髦下诏嘉奖邓艾这位帝国新秀将领的同时,也将王经调入了洛阳。

    由于西境大捷,身为大将军的司马昭也被加号为了大都督,获得了奏事不名,假黄钺的特权。

    曹髦进一步应付、麻痹着司马昭,但司马昭并没有因为曹髦的不断升赏而得意忘形,相反,越是这样,他就对曹髦越是提防。

    ————

    扬州,寿春。

    征东大将军、高平侯诸葛诞经过数年的经营,已然将寿春发展成了一个坚固无比的大城。

    不仅如此,这些年他还在扬州境内秘密招募江湖游侠儿、死士,到如今,诸葛诞麾下已然有了数千名江湖死士。

    冬天很快到来。

    心怀忧惧,且怀有为友报仇之至的诸葛诞见自己准备的差不多了,因此向朝廷递去了了一封奏表,说是近年来东吴大军蠢蠢欲动,为了保证东南边境安稳,请求朝廷为自己再添派十万大军,好抵御吴国。

    不仅如此,诸葛诞还在表文中说道,淮北寿春乃孤城,不易防守,请求在淮水南岸新筑一城,以便巩固国家边防。

    这一切看似没有什么不妥,但一向精明的司马昭还是从中看到了一些不对劲。

    他认为,诸葛诞镇守扬州多年,从未说过自己麾下兵力不足,为何如今却突然要求增兵?

    还有,寿春城在淮泗北岸,城高而固,易守难攻,诸葛诞如今却请求在淮南筑城,这究竟是为了防吴,还是为了他自己方便据守淮南?

    司马昭冷笑一声,安排手下去了尚书兰台以天子名义写了一份诏书,诏诸葛诞入京,任职司空。

    其实这是司马昭为了试探诸葛诞。

    如果他愿意来京城任职,那么自己就可以将其控制于股掌之上,如果他不愿意入京,自己正好可以有一个征讨他的借口。

    “诸葛诞,看来你这个亲戚,终究还是不能为我所用啊……”

    司马昭嘴角牵出了一丝冷笑。

    ————

    “哼,司马昭想骗我入京?我还偏不上他这个恶当!来人,点兵,随我火速占据扬州州郡!”

    披甲悬刀的诸葛诞读完司马昭的书信后,随手将之抛入了火中。

    “是!”

    侍立一旁的十余名淮扬豪侠见他们的主公终于下定了起事的决心,一个个也都充满了斗志。

    就这样,不到半日,诸葛诞就攻破了扬州的府衙,并斩杀了本朝名将乐进的儿子,扬州刺史乐綝。

    诸葛诞夺下扬州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淮南及淮北郡县十余万屯田军调入了坚城之中。

    此时此刻,加上扬州新旧诸军五万人,诸葛诞一共聚集了十五万大军,囤积了大军足用一年的粮草!

    实力雄厚、坚守寿春的诸葛诞此刻信心满满,他认为统兵才能不足的司马昭,此次一定不是自己的对手。

    除此之外,一向比较圆滑聪慧的诸葛诞没有像毌丘俭一样留兵防守东吴,反而还派遣了长史吴纲以及自己的少子诸葛靓前去吴国求援!

    吴主孙亮得知消息以后,心中大喜,本想大举北上相助诸葛诞,但奈何兵权为国中权臣大将军孙綝掌握。

    吴大将军孙綝眼界不高,仅仅只派遣了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与先前降吴的谯侯文钦一同率领了三万大军前来接应诸葛诞。

    东南的巨变,很快便震惊了整个朝野。

    先前毌丘俭起兵之时,皇帝曹髦心中确实十分希望他能成功,但此番诸葛诞勾连了吴国,倘若其真的挫败了司马昭,那吴人得势,与西蜀一同大举北上,那大魏江山岂不危险?

    与此同时,司马昭也对诸葛诞十分的忌惮,直接以天子的名义下了讨伐诸葛诞的诏书:

    “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