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岁月不饶人 (第1/2页)
幕后主使正是孙权? 众人一时诧异。 以今天孙权的表现,可不像是主使者。 来敏问道:“丞相,若孙权是主谋之人,他确实不敢说思念江东,但为何张昭他们?” 诸葛亮笑道:“确实,可以理解为孙权没有联络叛乱,因为他连张昭他们都没有联络。但这何尝又不能证明,他是不是在密谋,不敢告知张昭他们呢?” 众人这下就更懵了。 费祎说道:“丞相,我等不是很明白。” 诸葛亮就解释道:“其实看今天孙权的表现就知道,他在小心翼翼。你们要明白一件事情,除非极为愚蠢,否则要真的没有回归故土之心,又何必做出这番姿态?难道陛下和太子的仁厚,孙权不懂吗?” 尹默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若孙权没有叛逆之心,他还不如大大方方承认思念故土,反而正常。若是遮遮掩掩,一味装成乐不思吴,说明他心中有鬼。” “不错。” 诸葛亮叹息道:“他今日的作态,表现太过了些啊。”记住网址m.97xiaoshuo.net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孙权的演技太差。 按理来说孙权不是个蠢蛋,知道这是在试探,即便第一次推辞说乐不思吴,道理也能说得过去。 但第二次把责任全都推给张昭,那就显得过于愚蠢了些,还不如说是自己的想法。 在汉朝这个乡土情结比较重的时代,一个人思念故乡本身就没有罪过。 刘备又是一个很讲究师出有名之人,孙权作为一方诸侯既然已经归顺,他没有理由和借口的情况下,不会无故擅杀。 要仅仅因为孙权思想家乡而杀了他,那对于刘备素来仁厚的名望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打击。 所以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会让人放心。 可他偏偏装疯卖傻,就颇有些故意的意味了。 主要还是人设不同。 历史上刘禅乐不思蜀,司马昭没有怀疑,那是因为刘禅的人设就是那样。 自从登基以来,几十年间政事都交由诸葛亮等人打理,即便之后诸葛亮病逝,也都由诸葛亮的几名继任者,蜀汉四相cao持着国事。 而他本人则在后方整日享乐,几乎很少会对国事指手画脚,于是给人的感觉就像个傀儡,扶不起的阿斗。 正因如此,他即便表现得很差劲,宴会上一副憨批模样,乐不思蜀,也无人怀疑。 孙权呢? 他的人设可是少年继承父兄大业,早期颇有雄主之相,更是多次亲自带兵打仗,可谓一方霸主。 更关键的是他之前的表现也不算差,在江东内忧外患之下,击败各路叛乱者,屡次平息山越之乱,同时牢牢把持江东权力。 这样的人物忽然变得那般蠢模蠢样,就会给人一种他在故意装傻的感觉。 而他越是这样做一些没必要的掩饰,就代表了他心虚。 什么事情会让他心虚呢? 自然是之前诸葛亮调查到的江东正有人密谋叛乱的事情。 因此诸葛亮认为,这件事的发起者或许是曹魏那边,由曹魏那边派人找孙权联络,想要在后方掀起叛乱,让刘备根基不稳。 但叛乱的主使者必然是孙权。 只有他才熟悉江东所有世家,也知道哪些世家不愿意归顺大汉朝廷,才能够联络到那些人。 而从今日的试探来看,诸葛亮也证实了这一点,他的掩饰有些太过,反而暴露。 听到诸葛亮的分析,刘禅连忙说道:“那丞相,我们该如何处置孙权?” “忧在腹内,山崩为疾,祸起萧墙,竟制其国。按理来说,像这样的祸患,本应该尽早除掉。” 诸葛亮想了想,便说道:“不过既然已经发现,那就先静观其变,待其生事之时,便正好有了大义名分将其除去,也算是给孙权的最后一次机会。” “丞相的意思是,就让孙权继续去做?等到他露出马脚的时候,再一网打尽?” 来敏问道。 “嗯。” 诸葛亮点点头:“他若是聪明就应该回去好好想想,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若是选择了错误的道路,那就也怨不得我们了。” 众人互相对视,便也都赞同。 反正他们也没实际对孙权怎么样,如果丞相判断错误,那无所谓。要是孙权真的是幕后主使,他们自然也会布置陷阱,等孙权往套里去钻。 左右一切事态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倒也无需担忧。 而就在刘禅诸葛亮他们商议这件事情的时候,安乐侯孙权也乘坐马车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刘备允许孙权保留他的奴仆和府邸财产,所以府中都是他原来的人。 不过孙权还是怕有人会选择背离自己,当刘备的耳目,因此每次商议大事的时候,都以在后院欣赏风景为由,让奴仆离得稍微远一点,与傅骏在园中小声交谈。 这样不至于像在房内关门密谋,惹人怀疑,也不至于人多眼杂被人听到谈话内容。 此刻孙权盘膝坐在后园亭中,附近服侍的奴仆最近的也有十多丈外,他声音低沉严肃地对傅骏说道:“伯良,要你联络的事情已经如何了?” 傅骏回答道:“已经有十余家愿意了,每家出数百人,现在大抵能凑齐数千人马。只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将领,无人领兵。” 孙权沉默片刻,说道:“领兵之人我自有人选,阿谷素来忠诚于我,他现在应该并没有出仕刘备,而是回到吴郡老家了吧。你派人去联络他,他知道该怎么做。” “是。” 傅骏点点头。 孙权说的阿谷叫做谷利,是孙权的左右给事,属于亲近监官,因其忠诚果断,正直刚烈,所以孙权十分喜欢他。 现在东吴将领死的死,降的降,能用的已经很少,只能让忠心耿耿的谷利领兵了。 傅骏应下后,便开口问道:“刘禅这次召吴侯,情况如何?” 孙权抚须说道:“席间刘禅问我思吴否,我说此间乐,不思吴。这大抵是正常人应该会回答的事情,想来刘禅也不敢拿我怎么样,只是试探一番罢了。” “这样就好。” 傅骏放下心来,这是很高明的回答,如果说思吴的话,肯定会被刘禅猜忌,所以即便心中思念吴地,不说出口,亦是为了自保。 “只是.” 孙权略微犹豫。 傅骏问道:“只是什么?” “只是席间那诸葛亮一言不发,时常盯着孤,令孤毛骨悚然啊。” 孙权叹息道。 刘禅好糊弄,诸葛亮可不是善茬。 他担心这番说辞根本骗不过诸葛亮,要是被诸葛亮查出蛛丝马迹,那就糟糕了。 听到孙权的话,傅骏连忙追问,孙权就把席间的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