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的农场_第一百三十八章收购价格下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收购价格下降 (第2/2页)

除陆美春那边因为施肥不当死苗后补种,跟着农业站村队等一起种外,他们这些前期收的都是成熟的瓜品,品质很好,就这样的,摘瓜的时候还被筛选了一批不过关的下来。

    更别说后期他们这些隔了十多天才下种的,平均亩产可能也达到两千五以上。

    但除了农业站和陆大姐那,合格收购的瓜能达到一亩地1300斤到1500斤之间。

    其他村队。

    一亩地最低也就收到900斤合格品,最高,也就是白溪口王青眼家,一亩地收了1200斤。

    相比其他村队,陆家村这家家户户几千斤的来收,他们的确是赢家了。

    但真正的大赢家其实是农业站。

    几百亩地啊!

    即便有二十多亩地没来得及收,损失了,但几乎每一亩地,他们能收到的合格瓜品能控制在1400斤到1500斤的范围。

    按照两块六一斤收购价格来算,那二十多亩地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杨雪海想到这里,犹豫了会才问道:

    “那之后收瓜有什么章程吗?”

    唐盛雪知道他问什么。

    心思稍微转了转才说话:

    “这一批瓜完,开春以后,种西瓜的瓜农也能再种植,只要合适要求的我们药厂都会收,不过物以稀为贵,到时候大家都跟风起来种西瓜,两块六这个收购价格是给不了的了,希望你们可以理解。”

    杨雪海虽然觉得很可惜。

    但也没说什么。

    人家能收就很不错了,两块六一斤还是在这个稀罕时节,来年估计不止宁乡镇,怕是别的地方也要跟风种植。

    只要唐盛雪的药厂还收,村民也就还有多一笔收入,两块六一斤这个高价,他可不敢强求。

    当初即便是河子跟他说,宋先生出两块六一斤西瓜收购他还不相信呢!

    毕竟杨雪海是在金城下乡支教过的,那边也有种西瓜的瓜农,别看夏季高峰期那会,市面上一块钱能买两三斤西瓜。

    但下乡去收购,哪有那么值钱?

    到当地收购价很贱的,五毛钱能买好多斤了!

    但没办法,不卖给收购商,瓜农的西瓜就要烂在地里头,人家忙活一年到头就要靠那个生活养家的,别说五毛钱几斤,就算是五毛钱十斤也要卖!

    反正在那边下乡多年,杨雪海就没看过两块六一斤的西瓜。

    不过唐盛雪有钱,人家买来是当药原料研究的,又不是那些吃的瓜,换个角度来想,这种世道,是药哪里有不贵的?

    现在看这两块六一斤收购成本很高,但谁又知道,唐盛雪制成成药以后会不赚钱呢?

    杨雪海不喜欢这种外交。

    但话题到这,他还是忍不住开口:

    “不好意思,我还是想多嘴问一句,那您这边能透露一下,到时候西瓜的收购价格大概能下到多少?”

    唐盛雪没有多少犹豫就摇头。

    “这事情还没想过。不过不会和市面上的收购价差多少,当然,主要还是看我们研究出来的药用价值有多大,药用价值大了,收购的价格方面我们就会酌情考虑的,我这毕竟是药厂,开出来也是要赚钱的,放心吧,不会让大家亏本的。”

    杨雪海点了点头,又问了大概预招多少短期工合适,看唐盛雪没其他事情,他才起身离开。

    下午陆河回来就知道这些事情了。

    看老杨一脸可惜,陆河只得安抚他:

    “这第一批种能收到两块六毛钱一斤就不错了!意料之中的事情,成本要一直这么高,他们造的药再好也不能赚钱。你可别忘记,他们是港商,港商是干什么的?回来内地就是看政策开放,来赚大钱的!没什么好惋惜的,价格迟早都会跌下来,只不过是早晚而已。”

    杨雪海何曾不知道这些个道理?

    在唐盛雪那他没表露出来。

    但在陆河这里没什么不好说的,“我当然知道价格会下降,但这也太早了!好歹再过一两年啊!到时候大家富裕了,镇上开始发展,那时候的时机才对嘛!”

    陆河就笑,拍拍老杨的肩膀不说话了。

    是挺可惜的。

    但羊毛也不能一直薅。

    老杨之前还说他是周扒皮呢!

    呵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