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2/2页)
乎所有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便是叛军一定会趁此机会进攻灵州。所有人都认为,局势已变,不能再等了,必须要采取断然措施稳固局面。 李东阳提出,朝廷必须派人前往领军平叛,绝不能容局势恶化下去。李东阳提出,陕西巡抚杨一清即刻领军,集结陕西镇延绥镇和灵州兵马统一部署指挥平叛事宜。 最终天子拍板,军情如火,西北的局势绝不容再有变化,拖延的粮饷务必三日配齐,由杨一清领军,张永为镇军太监,随军监军。 。。。 就在京城集合士兵征收粮草之时,宁夏城中的安化王行辕却是一片欢声笑语,林平之收到曹雄兵败的消息后放声大笑。 “二弟,何事如此高兴,说出来让哥哥也高兴一下。”罗祥含笑走入厅堂。 林平之也不多说,挥手将手中奏报丢出,罗祥伸手接过一笑道:“二弟的功夫又有精进了。”随即一看手中的奏报,面色大变,“二弟,你意欲何为?” 声音中已经带有一丝冷冽,林平之明白罗祥对天子的感情,当下也不在意,笑道:“大哥勿脑,小弟可不是乱臣贼子,小弟对天子的忠心也不会低于兄长,兄长且坐,听小弟逐一陈述。” 罗祥知道林平之的为人,但还是气呼呼的坐下瞪着林平之沉默不语。 林平之叹息道:“大哥,你看当今天子的日子过得如何?” 如果林平之问其他的,罗祥也许因生气不理,但是林平之这个问题却恰好击中罗祥的内心,罗祥当下叹了口气道:“可比那蜀汉孝怀皇帝与东晋中宗。” 蜀汉孝怀皇帝刘禅,幼年即位,却被权臣诸葛亮视为傀儡,无论军政大权还是刘禅的个人人身自由,尽皆把握在诸葛亮手中,十数年来,刘禅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侍奉诸葛亮,不但从未见过什么题本,就连个人生活也经常被诸葛亮训斥,三天两头的敲打刘禅。 而东晋中宗司马睿,从登基当天开始就受制于以王谢为首的士族,国家所有政令都必须有士族首肯才能签发,这个皇帝做的如同傀儡,任凭士族摆布。 林平之听罗祥提到了这两位皇帝,也知道罗祥的确没把自己当外人,心中一暖,沉声道:“不错,大哥,天子虽然有心励精图治,奈何满朝的文武百官勋归皇亲处处掣肘,我们身为臣子,自然应该为君分忧。西北叛乱,表面上看不过只是一个皇族内祸,但实际上何尝不是我大明百年积弊至今的一个缩影?” 林平之顿了顿,继续道:“就像这次的安惟学、周东度,他们在西北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他们为何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如果没有他们如此胡作非为,那安化王就算想反,又何来短短数日便可以集结上万大军?” 罗祥听着林平之的话,面色越来越难看,他如何不知道林平之的意思。 林平之端起一杯茶递给罗祥,自己也拿起一只茶盏缓缓走到窗前,看着天上的白云幽幽道:“大哥,满朝重臣将皇上身边的人,特别是包括大哥在内的几位内官称作八虎,这是为什么?无非是他们担心皇上掌握实权,他们只希望皇上像蜀汉后主一样,坐在深宫之中,而他们却可以相会于密室之中号令天下。这次安化王叛乱,如果不是小弟费尽心机逼反安惟学,恐怕皇上早就被那些大臣以骨rou相残为名大肆攻击了。你来西北也不止一日了,宁夏弹丸之地,却盘根错节,聚集着文官、武将、卫所、内官和藩王五方面的势力,而这些人不思报效朝廷,却只顾个人利益,对边军对百姓横征暴敛。皇上对小弟有知遇之恩,不以小弟出身鄙薄,对小弟破格简拔,小弟虽无十分才干,却也不能坐视西北局势糜烂如此。现在,无论是刘瑾还是内阁都把眼睛盯着这里,杨一清不日便会抵达西北,这个时候小弟如果不痛下决心快刀除弊,恐怕日后再改便难上加难了。小弟何尝不知道此事凶险,更心疼那些无辜而死的军士百姓,但国事艰难,百姓凄苦,却不得不如此,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罗祥看着林平之的背影,眼中渐渐出现泪光,他没想到自己这个二弟如此年轻,居然有这般抱负,更有如此勇气很担当。 罗祥走到林平之身侧,按住林平之的肩膀道:“二弟,愚兄误会你了,既然如此,兄与弟同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