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_第五十八章:半圣镇妖,洪灾愈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半圣镇妖,洪灾愈烈 (第3/5页)

然会受其影响。

    所以,粮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好。”

    “有劳先生了。”

    “若先生能为朕解决此等麻烦,朕愿为先生修缮圣像,举国之力,助先生成圣。”

    永盛大帝语气诚恳道。

    只不过,这话蕴含两重意思。

    修缮圣像,举国之力,助其成圣,在大夏成圣,就意味着双双捆绑,而且又能解决这件大事,可谓是一举双得。

    “陛下言重。”

    “儒者当为天下苍生而忧。”

    苏文景并没有表现的太过于激动,相比较修缮圣像,他更希望的是解决这件事情。

    因为弄不好,当真要饿殍千里,死伤无数啊。

    很快。

    苏文景离开了。

    而望着离开的苏文景。

    永盛大帝温和的面容,再一次恢复平静。

    “刘言。”

    一刻钟后,他开口出声。

    “奴婢在。”

    刘言立刻走了上来,低着头颅。

    “江宁郡米商粮仓可曾探清?”

    永盛大帝问道。

    “回陛下,大致探清,米商粮仓若是全部开放,足够江宁郡一半百姓支撑三个月。”

    后者回答,告知对方。

    “好。”

    “那一切照旧。”

    “告诉夜衣侯,关键时刻,朕的金令一到,杀商放粮。”

    永盛大帝开口。

    声音冷酷无情。

    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真逼急了。

    那就将那些囤粮高卖之人,统统杀光。

    灾情之下,谁要是敢乱来,他也就不在乎什么名声不名声了。

    舍得舍得。

    若不舍,怎有得?

    帝王的魄力就在这里,犹犹豫豫才是最大的败笔。

    即便当真惹来更大的麻烦,也总比坐以待毙,等死要好。

    “奴婢遵旨。”

    刘言出声。

    “还有。”

    “催促悬灯司,给朕彻查清楚,背后到底是谁的身影,三个月内,若查不清楚,悬灯司也就没有必要了。”

    永盛大帝继续开口。

    下达另一道旨意。

    随后,他回到玉案面前。

    神色沉重无比。

    此时此刻,他很期盼,期盼有个能臣可以站出来,解决粮草问题。

    都不需要太麻烦。

    能给朝廷拖三个月即可。

    不。

    甚至一个月都行。

    都别说吃米了,有东西吃都可以接受。

    他怕就怕一点东西都没得吃。

    毕竟架不住有心之人在暗中搞鬼。

    只可惜的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能想出良策,逼得自己不得不准备后手。

    而与此同时。

    快接近午时。

    大夏书院。

    王富贵房中。

    顾锦年的声音不由缓缓响起。

    “你的意思是说。”

    “江宁郡米商屯粮之数,可够一半百姓吃上三个月?”

    房内。

    顾锦年有些惊讶。

    现在是午休时刻,他有一些事情来找王富贵,关于江宁郡米商的事情。

    这种事情别人不知道,王富贵肯定知道。

    苏州王家生意很广,米行也做,自然而然懂得更多。

    “那肯定的啊。”

    “江宁郡本身就是鱼米之乡,这还是保守估计,而且都是上等粮米,如果把一些陈米拿出来,别说一半的百姓了,就算是整个江宁郡所有百姓聚在一起,也能吃个三个月。”

    “再说了,距离秋收还有两个月,江宁郡洪灾是发了,但靠屯米熬完两个月,稍稍省一点点,直接开始收割,再续个小半年没太大问题。”

    “不过,顾兄,你前些日子说的话,我完全相信。”

    “商人逐利,此番江宁郡米商肯定会借机发财,提高米价,甚至几大米商估计早就联合起来,不出意外的话,今日或者明日,这些米商就会停止供米。”

    “他们唯利是图,见缝插针,只要运粮主道被毁的事情传来,马上停米,等个三五天,难民一多,施压官府,到时候官府为了解决麻烦,只能默许这帮米商高价贩卖。”

    “这手段很常见,而且大商贩个个后面有关系,完全不惧朝廷,真要闹大了,丢几个出去顶罪,撑死来个发配边疆,大不了就砍几颗脑袋。”

    “可实打实的银两,是进了这帮jianian商口袋。”

    王富贵不愧是商贾出身,一番见解可谓是字字珠玑。

    只不过这样骂自己真的好吗?

    “明白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顾锦年心头有些沉重。

    他本以为江宁郡粮食极其丰厚,能撑个一年半载。

    可没想到只能撑个小半年。

    算上陈米最多半年,至于秋收这东西顾锦年没怎么考虑,先不说当地情况如何,即便是真能秋收,整体过程也需要大量时间,很容易出差错。

    “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顾锦年不由叹了口气。

    他本来打算计划是平定江宁郡洪灾之祸。

    如今看来还是得借助朝廷的力量。

    仅凭计谋的话,只能延缓时间,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麻烦。

    也就在此时。

    王富贵的声音再度响起。

    “顾兄。”

    “明日你来当夫子,想好了讲什么吗?”

    王富贵开口,询问顾锦年。

    “想好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

    “是什么?”

    王富贵立刻开口询问,表现的十分急迫。

    “明日就知道了。”

    顾锦年没有告知。

    苏文景当甩手掌柜,自己不可能老老实实去上课啊。

    教人读书?

    纯粹没有必要。

    其一,教高深的东西,他们能理解吗?

    来一句知行合一,估计还得问自己一句,顾师父,嘛是知行合一?

    要是教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回头人家还觉得就这?就这?

    其二,争议,无论你教什么东西,好与坏,都会惹来争议。

    为什么?因为没有声望。

    千古文章的的确确给自己带来了名望,可年龄也成了硬伤,倘若自己六七十岁,写下一篇千古文章,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人敢反驳。

    但自己这般年轻,写出千古文章,一部分人是佩服,可也仅仅只是佩服,可大部分同龄人的态度是什么?

    那就是不认。

    对,就是不认。

    会想尽一切办法找漏洞,比如说你这个文章是不是找谁写的?又或者说伱这个的文章偶然天成,并不是你真正的实力。

    再极端一点,直接来一句,我没有看到异象,我不认。

    这种人绝对不少。

    归根结底一句话,放在任何有人的地方都通用。

    想要别人认可你的优秀很难。

    想要别人可怜你却很容易。

    世人就是这样,他们可以可怜一个穷苦人,甚至不在乎这个穷苦人年轻时好吃懒做,赌钱偷盗。

    但他们绝对不愿意承认一个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