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官宴会,杀民充匪,三朝和谈,让匈奴赔偿八万万两! (第4/5页)
。 “回世子殿下,虽没有证据,但一百四十五人被杀,难不成没有半点蛛丝马迹?当真要查,岂能查不出痕迹?” “下官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下官有一位好友,乃是陈沟村之人,此事乃是我好友所言。” “起初,下官也不相信,故而前去调查,发现陈沟村已经被官兵封锁,对外宣称是百姓被土匪屠戮,可实际上是因为陈沟村,位置偏僻,本身就人烟稀少。” “再加上悬赏令的原因,这些剿匪军起了贪念,下官甚至推测,很有可能是这些剿匪军路过陈沟村,不小心做了什么事情,所以一不做二不休,解决陈沟村百姓。” “此事当地县令也第一时间上报,可上报半个月,没有任何动静,后来才发现所有的公文都被阻拦下来,有大人物出手,拦截下来。” “并且知晓此事的官员都被威胁,告知是谣传,要压一压这种风言风语,免得人心惶惶。” “至于这幕后之人,只能说是兵营的人,具体是谁,下官无法查证。” 徐建出声,他不过是七品县令,很多事情自然没有权限。 但这件事情,徐建敢说出来,就绝对是有问题的。 只不过没有实质性证据罢了。 这一刻,房间内彻底陷入安静。 顾锦年沉默。 “苏兄,你有什么想法?” 顾锦年望着苏怀玉,不禁这般问道。 “杀民充匪,这是死罪,诛九族的死罪,应当不会有人敢这般。” “可这几年,兵部粮饷的确紧张许多,只是再如何,杀民充匪,难以想象。” “属下认为,世子殿下无论如何还是要多多关注。” 苏怀玉也不由皱起眉头。 杀民充匪,这性质太恶劣了。 你说不可能吧? 可的确存在。 你说可能吧。 这事太恶劣了,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这年头还会有人做这种事情。 又不是乱世。 既然事情说了,还是要关注一二。 “好。” 顾锦年深吸一口气,紧接着从怀中取出三枚令牌。 “这是秦王令,本世子的掌令,还有礼部掌令。” “徐建,本世子会安排五百精锐,随同你前去查探消息。” “不过秘密行动,不要露出任何马脚。” “你记住,不管有没有消息,都要写信联系。” “倘若最终结果,是有人违法乱纪,草菅人命,你汇报上来,本世子会着重处理,该罚就罚。” “可如若当真是杀民充匪。” “本世子也一定会严查到底,绝不姑息,你明白吗?” 顾锦年将三枚令牌交给对方。 如果非要说,顾锦年希望只是有人违法乱纪,草菅人命罢了。 因为这代表着一个坏人,而不是一群坏人。 倘若当真是杀民充匪。 那牵扯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指不定顾家都有可能被牵扯到。 那这件事情,就不是小事。 “多谢世子殿下。” “请世子殿下放心,下官就算是不要这颗脑袋,也一定查明真相。” “下官也在此多谢世子殿下,世子殿下乃大义也。” 得到大人物的支持,徐建顿时激动万分,同时也对顾锦年产生巨大的敬佩。 世人皆骂权贵。 那是因为权贵为富不仁,可如若每一个权贵都如同顾锦年这般,能为民伸冤,替民着想。 谁还会辱骂权贵? “活下来。” “待水落石出,这份功劳,本世子帮你记着。” 顾锦年拍了拍他的肩膀。 随后让其离开。 苏怀玉没有废话,直接将后者打晕。 “你怎么又把他打晕了?” 顾锦年有些郁闷,望着苏怀玉如此说道。 “不晕不好搬。” 苏怀玉出声,随后一语不发,带着对方离开。 待房间安静。 顾锦年眉头紧锁。 杀民充匪。 他无法想象,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整个大夏都要闹出大事了。 “不行,明日要去问一问六叔。” 顾锦年暗自想了想。 如此。 转眼之间,半个时辰后。 苏怀玉又回来了。 “世子殿下,人已经送回去了。” 苏怀玉走进房内道。 “这件事情,你觉得真实性多少?” 顾锦年还是有些无法理解,忍不住再问第二遍。 “可能性应该不大。” “我更加怀疑的是,应该是有人去了陈沟村,陈沟村的村民招惹到了这个大人物,最后的结果,就是将一百四十五人杀了。” “然后伪造成是土匪入侵。” “这个可能性更大一点。” 苏怀玉并不认为现在这种时代,还会发生这种事情。 “恩。” “不过,不管是什么,还是等等再说吧。” “对了,苏兄,贵阳郡你知道吗?” 顾锦年开口,提到了第二件事情。 “知晓一些。” “怎么了?” 苏怀玉点了点头。 “这贵阳郡,最近大兴土木,明明常年干旱,喝口水都成问题,但寺庙出奇的多,我今日特意问了人,近几年贵阳郡每个月都会送来建寺公文。” “你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吗?” 顾锦年询问着苏怀玉。 “不清楚。” “应该没有什么不妥,百姓穷苦之时,的确会将希望寄托给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佛门之所以能在大夏王朝逐渐扎根,就是在穷苦之地,收买民心。” “越穷苦的地方,佛门寺庙就越多。” “很正常。” 苏怀玉并不以为然。 “这佛门毕竟不是我大夏本土宗门,来自西境,传授佛门思想,度化百姓,按理说对皇权有一定威胁,如此大兴土木,怎么感觉朝廷不去管。” 顾锦年问道。 “世子殿下,不是不管,而是拦不住。” “朝廷早些年就出手限制过,但当时闹出过一些是非,百姓穷苦之时,这佛门也的确够狠,与百姓同苦不说,有时候宁可将自己的食物给予百姓,自己活活饿死。” “也正是因为如此,佛门才逐渐入了大夏,后来朝廷意识到有问题,给予清除,却没想到,遭受当地百姓阻拦,还是那种不要命的阻拦。” “故而,官府不敢乱来,除非派大军镇压。” “可问题是,这要是派了大军,大夏王朝礼仪之邦就彻底没了。” “朝廷也忌惮佛门,好在的是,最终通过几次和谈,由礼部掌控佛门,佛门的一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