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章:杀jianian臣!君臣博弈!五国策定难!举国沸腾! (第3/5页)
这些不是顾锦年眼下要处理的事情,解决灾情,才是王道。 “百官听令。” 随着震慑手段结束后,顾锦年也不耽误时间了。 “请侯爷吩咐。” 下一刻,百官齐齐拱手,朝着顾锦年一拜。 “大夏之灾,定六国策。” “着兵部立刻调控将士,安定国内,大夏王朝进入战争阶段,全国上下施行宵禁,非运输粮草油盐等必需品,不可离府。” “诸位国公领兵镇守边境,四大边境,严格把守,时刻关注匈奴国动向,如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给予强烈警告,若匈奴国一意孤行,由镇国公抉择一战。” 顾锦年出声,这是第一条命令。 大夏若是内乱起来,宁王是一个危机,可匈奴国也一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三十万匈奴大军死于非命的仇,匈奴国自然不会忘记。 扶罗王朝应当不敢冒犯,毕竟扶罗王朝还没有跟大夏宣战的资本。 至于大金王朝的话,有中洲王朝在,大金王朝的的确确也需要权衡一二,毕竟大夏当真内乱了,大金王朝,扶罗王朝,匈奴国即便三国联手。 也不一定能碾压大夏王朝,大不了不救灾了,就跟你耗着,想要全境占领大夏王朝,无疑是痴心妄想。 而且在如此大灾之时,上下民众一心,说句难听点的话,大不了就鱼死网破,都别活了,一起死。 大金王朝自然不想被拖住手脚,敢开战就得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中洲王朝坐享渔翁之利。 所以最大的隐患,就是匈奴国,不一定是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授意之下,很有可能匈奴国会自己入侵。 当初边境十二城的时候,也是匈奴国擅作主张,而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发现以后,选择了沉默。 等匈奴国占领十二城后,便开始当老好人,跳出来以和为贵。 发生过一次,也一定会发生第二次。 “敬遵侯爷之令。” 兵部尚书出声,领命。 “着刑部,严格管控大夏境内一切不法之事,控制舆论,张贴告示,乱议灾情者,缉拿入狱,引起恐慌者,判为重罪,严查到底,如若发现有任何异常,斩首示众。” 顾锦年下达第二条赈灾国策,在这个非常时期,控制言论是必然的事情,不是说不允许大家说话,而是怕有心之人,造谣生事。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且这是古代,基本上百姓能获取的消息,只能通过官方公文,类似于邸报这种东西,有是有,可大夏百姓文盲率达到六成。 这还是大夏推崇儒道,匈奴国文盲率高达九成,大金王朝也差不多七成半,扶罗王朝好一点,五成左右,毕竟扶罗王朝人少。 “敬遵侯爷之令。” 刑部尚书也领命。 “着吏部严控官员懒惰之罪,设立十二巡查官,奔赴各地灾情,暗中调查,收集各地官员行为举止,如若有官员怠慢懒散,剥皮填草,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再由吏部通知下去,此次所有官员,若能稳定灾情,一切功绩,全部记录为卷,只要能拯救百姓,解决灾情,可入京领赏,有功者,封爵晋品,无论品级,非灾地官员,也可发起募捐之行,赈灾援助,亦有赏赐。” 这是第三国策。 他必须要将官员的积极性给提高来,朝廷内不怕,有太子等人入场,为了势力斗争,这些官员必然会勤奋起来。 可各地官员就不同了,天高皇帝远,灾情之地,不去坑害灾民,说实话已经算是不差,至于全心全意去救援灾区,能有几个做得到? 所以,顾锦年用了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说大道理,为官者应当为民而行,不应该在乎赏赐,可这只是大道理,人终究是有欲望,有欲望就应当满足他们的欲望。 还是那句话,一切以解决灾情为主,其他的事情,其他再说。 这也是心学的核心之一。 知行合一,知道要做什么,就围绕核心去做,不要管这样做有什么影响,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立功立德,其余的事情先放到一边去。 简单点来说,做事果断一点,大丈夫行事不得拘于小节。 “领命。” 吏部尚书稍有些停顿,但还是领下这个命令,他之所以停顿,倒不如其他问题,就是顾锦年现在许诺的东西,朝廷以后只怕给不起啊。 不过他心里也明白,如若不提高官员积极性,大夏都要亡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稳定下来之后,大不了拖个十年二十年。 “着工部,打造龙舟宝船,募集工匠,不惜一切代价,动用大夏所有存储灵晶,投身救灾之地。” 这是第四条国策,不过顾锦年说的很简单,也很随意。 众人听后,到不觉得什么,工部打造龙舟宝船不是重点,重点是动用大夏所有灵晶,这个就有些不太合适,但想到许京的下场,没有人敢提。 可实际上,工部尚书王启新和永盛大帝是明白顾锦年是何意了。 借助这次机会,打造龙舟宝船,这样一来,就不担心各国猜疑了。 之前工部打造的宝船龙舟不多,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工匠问题,成本问题也不是最大的阻碍,最大的阻碍其实就是他国猜疑。 毕竟好端端你突然打造这么多龙舟宝船做什么? 然后会派探子过来调查。 这种事情,终究是纸包不住火,早晚会被人发现,会引发新的麻烦。 可现在不一样了,借助这次灾情,疯狂打造宝船龙舟,对于各国来说,大夏王朝属于病急乱投医,把所有存储的灵晶全部拿出来消耗。 而且合情合理啊,国家都快亡了,留着灵晶做什么? 并且灾情的时候,顺便公布一下,大夏王朝偶然之间发现了几座灵晶矿,这个时候天下人都在关注大夏灾情,谁会关注大夏多了两座灵晶矿啊? 平时还会震惊,那个时候不会有什么关注的。 如此一来,这些龙舟宝船就可以启用了,还不会惹来猜疑,大夏存储的灵晶,没人知晓是多少,但一个大国存储的肯定不会太少。 用个半年差不多了。 外加上发现了几座灵晶矿,用一年不过分吧? 等灾情结束,朝廷下一道圣旨,就说为了快速恢复贸易经济,动用龙舟宝船,各国一看,下意识会觉得,大夏王朝是在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龙舟宝船为战略物资。 算是釜底抽薪。 等个一年之后,发现大夏龙舟宝船还在运行,再对外宣称,大夏王朝发现了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