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万万之志,与天争斗,奇迹出现,稻穗发芽!【求月票】 (第2/5页)
如此,他直接从戏台上走了下来,带着李基顾宁涯等人,朝着稻田走去。 刹那间,所有百姓动起来了。 大部分人回家,取来耕牛农具,他们风风火火,一个个情绪高涨,拿完东西就追随着顾锦年前往稻田内。 而其余百姓,则拿起锣鼓,在江中郡各地敲锣打鼓,号召百姓,将顾锦年说的事情,一一相告。 十九府的百姓,再听完顾锦年所言后,一个个更是激动不已,要求官府赶紧把他们送回去,要将这个消息告知十九府百姓。 一时之间,大旱的江中郡,如同一团干草一般,被顾锦年这一簇火苗,瞬间燃烧而起,化作汹汹烈火。 望着纷纷响应号召的百姓,李善沉默不语,他深深感慨顾锦年cao控民意的手段,的确恐怖如斯。 至于三大世家,也是倒了血霉,成为了顾锦年凝聚民意的垫脚石。 “只可惜啊,倘若这稻穗,当真有神效,还真有可能解决这场天大的危机。” “但,这稻穗,终究无法逆天改命。” 李善开口。 他心中如此想到。 很快。 整个江中郡府城百姓纷纷动员起来了,老人们无法去农耕,他们在家照顾孩童,或者打造农具。 妇女们则在起锅烧饭,制作一些必需品。 整个江中郡府城,从绝望和麻木,在这一刻瞬间燃烧起汹汹烈火。 这一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全城百姓在战斗。 荒田当中,无数人影正在割麦。 “传令下去,大军分十九批,留五千人于此地,其余九万五千精兵,前往十八府地,严格把控粮食,所有良田都必须要守好。” “告诉百姓,有人想要破坏良田恢复,还有让各地县衙兵勇严格把控,若发生任何毁坏良田,亦或者有人私藏种子稻穗等等事情,发现严查。” 顾锦年开口,传递给顾宁涯。 “遵命。” 顾宁涯点了点头,他知道这稻穗很重要,不敢乱来。 实际上,顾锦年这大夏龙穗分了三种,一种是最好的,生长在锦绣山河图,一种是生长出后,用灵晶催熟,品质中等,还有一种就是这种品质中等诞生的稻穗种子。 江中郡府城,他用的是品质中等,其他地方用的是最普通的。 倒不是其他,主要是防备,肯定有人想要拿种子去研究的。 无论对方能否研究出来,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藏私,只能用这种方法来控制。 至少前期不会有太大问题,等大夏天灾结束之后。 他会让陛下加派五十万大军,镇守江中郡,大不了再添加一个新兵营,粮食充足的情况下,是可以扩军了。 很快,待顾锦年来到田地后,他直接将衣袖撸起,亲自割麦。 这样的行为,让周围百姓一个个热泪盈眶,身为大夏侯爷,天之骄子,为了百姓,为了赈灾,亲自下田农耕,这种行为,试问一下,有几个人能做到? 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随着顾锦年亲自动手,李基也跟着动手,一些官员,包括十二大儒,也纷纷出手。 一时之间,整个江中郡显得无比火热。 差不多四个时辰后。 江中郡其余十八府内。 前往江中郡府城的百姓,也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所有人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敲锣打鼓,奔走相告。 把顾锦年今天说的话,重述一遍。 不过百姓之间说的话,就比顾锦年要直接和夸张多了。 “各位乡亲父老,大喜事,大喜事啊。” 有四五个精壮汉子,直接敲钟,惊醒了整个村庄所有百姓,引来众人聚集。 大家都很好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天色也已经暗下来了,这个时间点吵醒大家做什么? 等乡亲们聚集以后,一些声音不由响起。 “敲钟做什么啊?有什么大喜事啊?难不成朝廷的粮食运来了?” “是啊,有什么大喜事?” “怎么开心成这个样子啊,到底有什么喜事啊?” 百姓们很好奇,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喜事,看了一眼也没有带什么东西来啊。 也就在此时,一名族老缓缓走了过来,显得精神抖擞。 “各位乡亲父老,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我们这趟去江中郡府城,带来了一个惊天好消息。” “大夏天命候,咱们的侯爷,将大夏龙穗给我们江中郡百姓,这大夏龙穗,就是咱们这几天吃的米。” “侯爷说,这大夏龙穗不需要多少水,就算是大旱,也能生长出米粒,而且这龙穗的产量是平时水稻产量两倍,一年可以收割三次。” “侯爷说,只要咱们老百姓愿意努力去耕种,半年的时间,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这种皇室特供的粮食,不仅如此,侯爷说会把江中郡当作重点孵化之地。” “往后,咱们江中郡的米,卖向整个大夏王朝。” “侯爷还说,这种米一石卖个三十两白银,绝对绰绰有余,这是不是大喜事?” 族老几乎是提着嗓子喊,脸都红了,说话太大声,提气提的涨红。 这话一说,全村上下所有百姓都惊呆了。 “让咱们种这个米?还有这种好事?” “皇室特供的米,让咱们来种?这不是要发达了吗?” “两倍产量?一年三季?嘶,我家一百亩地,一年下来也就赚个二百两银子,要是种这种米,一年下来不管好坏,至少能赚四五百两银子啊。” “而且这么好的米,卖个三十两白银还真不贵。”“”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人人都露出惊喜之色,顾锦年说的话,十分保守,而且还不算特别直接,这族老说的话,就很直接了。 大夏王朝刚开国,人少地多,江中郡本身便是粮食大郡,山水少,平原多。 一户人家一般来说都有个四五十亩地,一些条件好的,有百亩地不算太夸张。 主要是刚开国,经历了内耗,但也没太大问题。 他听完大家的声音后,直接开口。 “三十两白银?” “伱们都太年轻了,大家伙还记不记得,我前段时间去参加府君的宴会?我回来的时候不是说过吗?府君请我们吃饭,那米都是上等的胭脂米。” “你们知道那胭脂米多少银子一石吗?五十两银子一石啊,我本以为这胭脂米是人世间最好吃的米,可吃过皇室之米后,我发现胭脂米算什么东西?” “侯爷毕竟是权贵,他不懂米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