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_第二百一十七章:以红尘为道场,观千人千事,明悟属于自己的学与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七章:以红尘为道场,观千人千事,明悟属于自己的学与道! (第5/5页)

情,秦王是什么意思?为何师兄看起来,心事重重的样子啊?”

    陆成言有些好奇,询问长云天。

    长云天有些沉默。

    等坐下来以后,再将与秦王之间发生的事情,全部说出。

    待说完后,二人也有些沉默。

    “师兄,您还是怀疑秦王吗?”

    李若渝开口,询问长云天。

    “恩。”

    “秦王没有做错,但我就是担心。”

    长云天点了点头。

    秦王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是一颗极其重要的棋子,至少在大夏王朝内,是一颗无比重要的棋子。

    可问题是一点,秦王必须要是他们的人,如果不是的话,这枚棋子会害了他们。

    “师兄。”

    “其实你想多了。”

    “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

    “其实师弟倒是觉得,秦王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

    “他本身就要争夺皇位,不是因为我们的参与他才想争夺皇位,而是他一直就有这个想法。”

    “如今师兄的到来,秦王有什么理由拒绝?”

    李若渝开口,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若秦王当真想要与我等合作,为何对我的态度,总感觉有些不对。”

    长云天皱眉问道

    他最大的疑惑点,就是秦王对自己的态度,完全不像是在合作,反而有一种很嫌弃自己的感觉。

    听到这话,李若渝继续出声。

    “师兄,这点您还当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你想下看啊,您对秦王保持戒备,那反过来说一句话,秦王为何对您不产生戒备?”

    “他是大夏的王爷,您在所有人眼中都是背景深不可测的存在,为什么您不去支持太子,反而去支持他?他有什么理由相信,您一定是在帮他?”

    李若渝出声,这一句话,让长云天以及陆成言眼中一亮。

    因为这个听起来还有点意思。

    “可如果秦王想要与我合作,为何还与顾锦年关系如此之近?这没有必要。”

    长云天继续问道。

    “那还不简单,师兄,秦王与顾锦年关系本身就好,虽然顾锦年大概率是不可能支持他,可秦王也不会得罪顾锦年啊。”

    “师兄,其实说一句话,您不要生气,在师弟眼中看来,师兄之所以对秦王有抵触,完全是因为顾锦年。”

    “这次大夏天灾,师兄被顾锦年捷足先登,若说没有一口气在心中,师弟不信。”

    “正是因为师兄有这口气在,所以师兄处处都想要跟顾锦年去做比较,秦王对顾锦年态度极好,但对师兄您可能带着一些戒备之心,故而师兄才会这般抵触秦王。”

    “站在师弟这个角度去看,秦王所作所为没有半点出错,辛辛苦苦抵御大夏天灾,结果落了个残害百姓的罪名,太子什么都不做,反而被百姓更加爱戴。”

    “甚至闹出父子决裂,这不可能在欺骗我们,即便当真欺骗我等,换句话来说,名声坏了就是坏了,秦王本来就不如太子,现在名声败坏,常规手段的话,秦王绝对不可能成为储君。”

    “除非秦王心中没有任何争夺之心,不然的话,只要他有,他就一定想要依靠我们,依靠我们用非常规手段,成为皇帝。”

    “他父亲是造反得到的皇位,他为什么不可以?”

    “师兄,您觉得呢?”

    李若渝继续开口。

    说到这里,长云天沉默了,而陆成言也跟着开口道。

    “师兄,李师兄虽然说话有些不太好听,但事实的确如此,当然李师兄有几句话可能说的不够精准,师兄不是因为顾锦年而去做比较,而是因为这些人慧眼不识珠,才会有些置气。”

    陆成言开口,他看到长云天一直不说话,误以为长云天有些不悦。

    毕竟提到了顾锦年,长云天不服气也合情合理。

    所以特意补充一二。

    只是,长云天摇了摇头道。

    “李师弟说的没错,我这段时间的确因为顾锦年,故而做事有点冲动,而且还不理智。”

    “确实,这一点没有错。”

    “李师弟,你提醒的很好。”

    长云天开口,他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随后起身,朝着李若渝一拜。

    算是受教了。

    紧接着,长云天深吸一口气道。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看秦王到底会不会这样做了,如果秦王真的愿意包庇这些商人,就彻底接纳秦王,让他见一见我等的真正实力。”

    “免得秦王总把我们当做寻常之人一般。”

    长云天出声,如此说道。

    他也想通了,没有继续纠结秦王到底有没有异心之事。

    而与此同时。

    大夏书院内。

    顾锦年看向苏文景,将自己对学术的看法,阐述了一遍。

    苏文景听后。

    一直沉默到了现在。

    “锦年。”

    “你的学术固然好,比之前要精彩更多,但有一点,就是你所提到的一切学术,都是空谈。”

    “换句话来说,如同一个精美的石像,却没有神在其中。”

    “你需要去悟道。”

    “以红尘为道场。”

    “观千人千事。”

    “感悟自身的学,领悟出属于心中的意。”

    苏文景开口,顾锦年这次与他讲的一些学术,的确很精彩,可他始终觉得欠缺了一些什么。

    所以提出这个想法,让顾锦年去做。

    “以红尘为道场?”

    顾锦年有些沉默。

    反复思考。

    “你身上的枷锁太多了,所有的事情都堆积在你一个人身上,你忘记了儒者最开始的修身养性,负担成为枷锁,锁住了你前行的路。”

    “锦年,从这大夏京都出发,一个月后,稷下学宫就开了,只要在稷下学宫开启之前你能抵达即可。”

    “这一个月的时间,放下你的荣耀,放下你的身份,以平常心,去见证这世间的一切。”

    “善也好,恶也罢,你以旁心观人心,不要试图插手,去看,去听,去感悟。”

    “唯有如此。”

    “才能领悟出你心中的道,你的学术,才能得到明悟。”

    苏文景开口。

    他希望顾锦年去走一走,而且放下一切去看一看。

    这些荣耀,身份,地位,实力,其实也算是一种枷锁。

    听着苏文景开口,顾锦年陷入沉默。

    “那什么时候去?”

    顾锦年开口,询问着苏文景。

    后者摇了摇头,看着顾锦年道

    “不要问什么时候,不要在乎什么时候。

    ”

    “明日也好,今日也罢,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出去走走,就什么时候去走。”

    “记住,放下一切,任何事情都不要去想。”

    “不要让枷锁真正束缚着你。”

    苏文景起身,拍了拍顾锦年的肩膀,随后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内。

    而一瞬间。

    顾锦年更加沉默。

    的确,这段时间太多太多的事情成为了枷锁,即便在文宫悟道,自己也有诸多事情牵扯。

    自己是应当去走走了。

    明悟心中的学。

    过了一会,顾锦年笑了笑,他起身了,朝着书院外走去。

    但很快,苏文景拿着一首诗走了出来,一脸笑容。

    准备让顾锦年鉴赏一下。

    可走出来以后,却发现顾锦年已经离开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