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二章:学术之争,舌战群儒,无上新学,知行合一 (第5/9页)
“以礼治国,思想至上,可读书教万民,可修仙降魔,可诵经祈福,亦可为芸芸众生,日出耕地,日落而归,粗茶澹饭。” 顾锦年出声,给予回答。 “可否具体些?” 中阳大儒继续问道。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天地大统一。” “学问再无门第之说。” “没有人生来高高在上。” “律法之下,众生平等。” “礼法之下,品德塑身。” “这便是王朝之道,包含一切之道。” “仙也好,佛也罢,一切之法,孕育其中,万物更替,生生不息,王朝不朽,万世而不灭。” 顾锦年给予回答。 一切的种种,其实都是利益至上,然而顾锦年的想法,则是大无私,四海归一,天下大统,那个时候没有灾难,没有战乱。 书同文,车同轨。 百姓安居乐业,有上进心的自己去拼搏,没有上进心的,安安心心做个普通百姓。 一日三餐,吃饱喝足,不为生活奔波,不为几两碎银发愁。 这才是真正适应天命的。 虽然,这做不到。 可至少这是一个方向。 “好。” 听完这话,中阳大儒大赞一声。 他是儒道代表,可当顾锦年说出如此言语之后,他也忍不住拍掌叫绝。 “书同文,车同轨。” “此等志向,老夫敬佩。” “与顾公相比,老夫犹如井底之蛙,当真是可笑。” “老夫认输。” 此时此刻,中阳大儒开口,他朝着顾锦年一拜。 若以思想来说,顾锦年的思想,比他强太多太多了,中阳大儒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儒道,目标是读书人。 而顾锦年的目标,是天下人,并且他有一个方向去做。 只要一直努力,总有一天,有可能会发生的。 看着中阳大儒认输。 云寿道人有些皱眉,因为顾锦年说的太好了,这志向让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可让自己就这样认输。 他有些不甘。 “道友之言,当真不错。” “可道友所言,又显得虚无缥缈,既有人,怎可能不分三六九等?” “王朝统一,一切取决于帝王,若遇明君,王朝鼎盛,若遇昏君,民不聊生啊。” 云寿道人开口。 将苗头指向帝王。 这个话题十分锐利,众人都听得出来这是什么意思。 不能乱回答。 否则的话,对顾锦年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修仙长生,又岂不缥缈?” “再者,古今往来,又有多少人真正成仙?” “即便成仙,渡 劫飞升,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又如何造福天下苍生?” “顾某之志向,的确缥缈,但某会去做。” “顾某今日前进一步,明日再进一步,或许有朝一日,顾某会倒下,但无论走多少步,都是为后世读书人开路。” “总有一天。” “这条路会走完。” “再缥缈,至少路在顾某脚下。” 顾锦年出声。 说出自己的理想,也说出自己的决心。 “说的真好。” “路在脚下,好一句路在脚下啊。” “怪不得顾公能被孔圣钦点为后世之圣。” “仅是这等的志向,如此的意志,让某实在是羞愧难当啊。” “为后世人开路。” “说的当真好啊。” 数以万计的读书人赞叹着,一些大儒更是连连点头,由心觉得顾锦年这番话说的太好了。 而面对有如此决心的顾锦年,云寿道人终究还是叹了口气。 他没想到,顾锦年竟有如此决心,又有如此志向。 这场答辩,他没有输,都没有输,但顾锦年的的确确赢了。 “铛。” 钟声再度响起。 此时此刻,一片欢呼之声。 不过,众人的期待更加浓烈了,因为第三关便是学术之争。 也就是最大的重头戏。 “你们看,天命古星有所变化。” 有人突然惊呼,指着天穹之上的情况,激动说道。 随着这话一说,众人纷纷看向天穹。 的确。 古星震颤,凝聚恐怖的光芒,原本的天命古星,站在地面之上,是无法看清,而今红艳无比,莫名让人感觉可怕。 这很诡异,也让人不知该说什么。 “看样子,天命要不了多久便要降临这大世啊。” “恩,很有可能。” “天命降临,大世之争便要开始,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众读书人议论着。 而就在此时。 稷下学宫内。 又响起一道钟声。 “第三关。” “学术之争。” “请诸位移步后殿。”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 众人收回目光,一个个朝着后殿走去。 顾锦年也行步向前。 不过就在这时,一道身影出现在顾锦年身旁。 是苏文景的身影。 “锦年。” “你当真没有把握吗?” 苏文景再度出现,眼神当中满是好奇。 “恩。” 顾锦年点了点头,他对知行合一,还是没有彻底明悟,也不敢放下什么狠话。 “唉。” 听到此言,苏文景有些无奈,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长叹一口气。 “先生回来,是赢了吗?” 顾锦年没有去纠结学术,而是询问苏文景这个时候回来,是不是赢了。 “没赢。” “不过也没输到哪里去。” “锦年,待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要说什么,有老夫在。” 苏文景开口,拍了拍顾锦年的肩膀。 势已经造起来了。 如若待会顾锦年主动说明自己还没有领悟新学,这对顾锦年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他看来,顾锦年应当走一条无敌之路。 一路高歌。 而今,在学术上中断下来。 这不是一件好事。 或许顾锦年并不在意,可对于天下大势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天命即将降临。 天下读书人对顾锦年的期盼,也是一种天命,若顾锦年主动承认自己不行,的的确确会惹来一些不好的事情。 “先生。” “有些事情。” “没必要去隐藏。” “我有我的想法。” 听到苏文景这样说,顾锦年摇了摇头,他知道苏文景是好意,可他更加知道的是。 自己要开始面对自己了。 尤其是自己要接触圣道。 听到这话,苏文景不由一愣,但想了想,他最终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如此。 众人来到后殿。 稷下学宫后殿当中。 只有一座演武台。 演武台上。 早已经坐着二十余人。 竹山七贤,各国大儒,他们都有自己的学术,今日就是在这里,等待着顾锦年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