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五十二章 军谋 (第1/2页)
,争魏 春日温煦的阳光洒在大地之上。 杨峥兑现承诺,从奴隶军中挑选一万七千余人转为正军。 没被选上的,也赏赐了粮食和盐。 刘珩为亲兵都尉,皆加副统制之衔。 骁骑营和锐步营各扩充至六千至八千不等。 又增设越骑、先锋、攻坚三营。 骁骑走精骑的路子,由蒙主之,越骑则招揽羌胡擅骑射者,以周煜主之,先锋、攻坚则是步军为主,掺杂少量骑兵,不设主将。 麾下兵力扩张至五万一千三百余人。 每屯设宣义郎,主管士卒思想教化,鼓舞士气,监督军中风气。 张特为东面统制,屯锐步、攻坚二营于金城。 周煜为西面统制,屯越骑营于西海。 尹春为南面副统制,屯先锋营于大榆城,控锁河曲。 杨峥领亲卫、骁骑二营镇西都。 漫山遍野都是欢呼声。 连春耕都卖力起来。 亲卫营扩充至一万二,具装骑兵一千五百余,轻骑兵两千五百余,重甲刀盾兵三千,弓弩手三千,斥候一千余,亲兵一千余,皆有杨峥直辖。 龚飞稚、罗虎子、鄂山石、朴进、杜河等五z将副之。 周放镇守临羌,袁效镇守安夷,邵通镇守龙耆。 在与杜预细细商议之后,建军谋司、屯田司、宣义司,皆由杨峥兼任。 杜预以长史领军谋副司丞,鲁芝、张特、周煜、姜伐野皆为参军。 屯田司太大,权力也重,很多奴隶拿起一根竹竿就是兵,杨峥不得不兼任,以杨济、杨嚣、赵登为副司丞。 宣义司只是牌子先挂起来,很多青营选拔出来的宣义郎刚刚赴任,需要历练,以待日后提拔。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宣义郎暗中考核评估后,一些羌人将领被提拔起来。 尤其是余胡,被提为积石山守将,领两千人,镇守积石堡。 破羌之战,功劳最大的是蒙,血战破胡广、胡岐兄弟,其次是周煜、孟观、龚飞稚。 形势最危急的时候,杨峥几乎认为周煜已经叛变了。 当然,在那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杨峥可以容忍他的犹豫。 而且战后,周煜也送来了司马家使者师纂的人头。 这段时间九野营也搜出不少密信,不是给陈泰的,就是给郭淮的。 多是地方上的汉家大户,以及鲁芝麾下亭长一级的小角色。 不过让杨峥欣慰的是,从军中出去的信只有三封。 是谁,杨峥没兴趣知道。 这三人没有造成任何灾难性后果,说明自己对军队的掌控力还是很强大的。 其实只要制度上没有漏洞,羌胡将领也翻不起大浪。 如同盛唐之时的安禄山,其实是钻了唐玄宗人事上的漏洞。 经历此战之后,杨峥反而觉得在面临洛阳朝廷的压力时,羌胡将士反而比汉军可靠一些。 宣义司成立后, 接到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宣扬羌汉同宗、羌汉一体。 在军中、地方大力宣传。 当着诸将校的面,杨峥把所有的信都烧了,“以前是以前,以后是以后。” 将校们一个个面露佩服之色。 但同时也有些惊惧,密信为何会出现在杨峥手上,这本身也是一个警示。 框架搭建起来,肯定有不完善之处,但会慢慢改进,不用急于一时。 杨峥与杜预巡视金城郡诸城。 奴隶大军已经返回各自的屯田。 邓艾军俘虏一队一队押往田间,亲卫营提着刀弓鞭子,督促他们干活。 稍有不从,便是一顿鞭子。 田垄上木桩上还挂着几颗人头。 杀一儆百这招永远不过时。 “金城郡可以效彷邓艾的南安郡,沿黄河、湟水十里一坞堡,二十里一烽燧。”杜预建议道。 弹劾奏表和请愿书上去了,也不知朝廷是什么意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