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1章 我来迟否 (第2/2页)
来说,面对骑兵的冲锋,长枪兵要保持不动,把枪尾抵在地上,放低身形以避开要害,借助大地的力量,来抵抗骑兵的冲刺。 这一切的前提,当然是长枪兵不动的情况下! 受梁纲的命令影响,士卒开始向后移动,为了移动必须要把枪提起来。 这种情况下下,弓弩也没办法很好的瞄准,长枪兵组成的枪阵,更没办法有效的抵抗。 于是,原本朝着敌军后方跑过去的骑兵队伍,突然改变方向,朝着敌军阵地的一个角突入过去。 这个时候,如果是圆形阵或者矩形阵,那么对孙策不利。 奈何对方用方阵,侧翼就成了弱点。 为了给对方添把火,孙策甚至以左手拿下一杆投枪,朝着对方投掷过去。 身边的几个亲卫,也是纷纷拿下投枪,学着他朝着敌军方向投掷过去。 投枪落入敌军之中,多少给对方的士卒造成伤亡,让阵型出现些许混乱。 不如说,他们移动的时候,由于本身训练度不足的问题,阵型的整齐已经出了问题。 孙策很莽,他到底是孙坚的儿子。 孙坚从184年开始莽,一路莽到191年。 莽出来的经验,都传授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孙策是最完美的继承人。 而孙坚那一代,可没有这个好处,不如说,他甚至不知道怎么表现指挥的艺术。 但凡懂得兵法韬略的人,都不至于要贯彻‘莽’字方针。 甚至在讨伐黄巾期间,受伤与队伍分开,找地方藏好养伤,才找回军营。 当时程普等人,差点以为孙坚已经死了,正想着怎么给他报仇。 就是这一次次,用命换来的经验,这是孙坚留给孙策最宝贵的‘遗产’。 同时家境变得优握,也能聘请老师给孩子们启蒙授课。 孙策等人再也不用像他一样,是个半文盲。 也累积了一些兵法韬略,有些甚至是上司赏识借给他抄写的,比如说朱y。 有些是自己从军多年慢慢总结下来的,都是通过实战验证过的。 这些经验和学识,也成为了孙策等人成长的养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孙策,他依然莽,毕竟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时间太晚。 或许孙权和孙翊以后会好些,uu看书孙策不行,到了可以读书的年纪,他已经静不下心来学习。 不过他也是跟在孙坚身边最长时间,受孙坚影响最大的一个孩子。 于是他的风格也是莽,不过和孙坚比起来,他的莽,已经可以用‘胆大心细’来概括。 也就是精准的,瞄准敌军薄弱之处的突击。 好巧,他在这方面,直觉一直很好。 梁刚的阵型被冲开了一个口子,口子正在扩大,毕竟士卒之间的配合有问题。 队列并不整齐,有些地方松懈,有些地方紧凑。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里面,孙策一边冲锋,一边观察,依靠强大的动态视力,寻找最薄弱最松动的地方,不断向前推进。 由他撕开口子,然后后面的士卒将其变大。 转眼间,梁纲部的整个阵型,已经彻底涣散。 只差一点,只差一点就能冲过去! 只是这个时候,乐就的本阵,已经来到孙策的正对面。 原来在他冲锋的时候,乐就已经看穿他的想法。 虽然没办法救援,却可以微调阵型,顶在孙策前进的方向。 玉麒麟再厉害,也不可能连续冲开两个方阵。 尤其不断冲锋,它的速度已经有了些许的减慢。 前方就是密密麻麻的枪阵,孙策的情况只能用很糟糕来形容! “伯符,我来迟否?”就在这个时候,三百米外,周瑜高呼一声。 “哈哈,你来得正是时候!”孙策看向已经赶到的周瑜部,大笑着喊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