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6章 士燮归顺 (第1/2页)
张允离开之后,孙暠少不得也给张昭等人写了几封信,信里华而不实的官腔一大堆,核心就一个意思:停止打压江东这边的士人。 对,孙暠的确有压制江东派,毕竟原本他的地盘就扬州。 江淮派和宗亲派没有站稳,要扶持一段时间。 张允这次过来,才让他意识到,不仅两派已经站稳,荆州派可能也会崛起。 为了避免江东派太弱势,不说特别提拔,至少停止打压是很有必要的。 “不知不觉,我的势力已经那么大了啊……”孙暠放下笔,多少有些感慨。 别看两个州,外加四个郡,就大汉十三州而言不算多。 可仅仅荆州和扬州,就已经占据大汉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 再把交州打下来,以淮河作为防线,已经具备建国的条件。 这个对他来说很重要,以后突然有一天,要和朝廷撕破脸皮,自己也不会太被动。 毕竟一旦和朝廷撕破脸皮,自己少不得要顶着‘逆贼’的名头。 若地盘少名声还臭,那么别说外部的联合进攻,就说内部怕也有不少豪强落井下石,趁势起兵捡便宜。 “话说回来,交州那边还没回信?”孙暠随口回道。 孙策在春季已经打下荆州,秋季也不可能让他闲着。 尤其荆州的打得很快,钱粮物资损耗不多,反而是三州里面最充裕的一州。 就说孙策本人,也是磨刀霍霍,打算在入秋的时候好好表现一下。 只是豫州方面是岑溪负责,交州太偏远,又不适合骑兵作战,孙暠就派人,给交州士燮去了一封信招降。 说起来信函也过去十多天,一直没有回复。 “主公,前往交州的信函,从宛陵发出去,至少也要十天左右才能抵达交州。回复就更不必说,一个月内能回到您的手中,已经是快的了。”不远处的刘晔回到。 “子扬,有没有兴趣去前线?”孙暠询问。 “但凭主公安排。”刘晔回答道,他本来是随军军师,当然在州中也有职位。 孙暠要他随军,那是职责所在。 只是也听出来的,孙暠的意思,是让他去某个军团帮忙。 否则根本不必问,只要孙暠出征,他必然是要跟着出发的。 “那就稍微做点准备,说不定入秋之后,我们也要出征。”孙暠随口说道。 孙暠要亲征? 孙暠亲征很正常,刚起家那阵,攻打哪里不需要亲自上阵? 也就是孙策守孝回来,岑溪回来报到,鲁肃也被安排起来,有了三大军团,孙暠才能坐镇后方。 不如说,地盘越大,孙暠要处理的事情越多。能亲自上阵的机会也就越少。 驻扎在江南的部曲,时不时也会借调出去,通过这样办法来保持战斗力。 “我打算安排伯符去攻打关中,交州那边,投降的话还好说,不投降的话,我亲自过去!”孙暠当即表态。 也不需要带多少人,带着祖郎和朱桓两人足够。 说到底,交州也没什么优秀的将领。 倒是有个自视甚高的士徽,按照自己‘看到的历史’,士燮活着的时候还是个乖小孩,士燮去世就起兵反叛孙权。 结果兵败被杀,连累其叔父士壹也被贬为庶民。 刘晔闻言也不说什么,出征的前提是士燮不投降,若士燮投降,那自然是打不起来的。 实际占领交州什么的,也没这必要。 交州地广人稀,甚至是汉蛮混居,管理起来比扬州还麻烦。 基本交给士燮自治,定期送上钱粮就好,派人过去什么的,反而没有太大的必要。 可惜孙暠最后还是没有能去交州,只因为不到五天时间,士燮的回信已经送了回来。 不得不说,这回信的时间,比想象中的要快得多。 “也就是说,去的时候你们花了十天时间,回来只花了四天?怎么做到的?”孙暠看向眼前的几个信使。 毕竟交州的环境比较复杂,多派了几个人一起过去。 “过去毕竟不熟悉路途,只能从豫章过去长沙,再一路坐船南下,花了七天才抵达南海郡。然后得知士燮为交趾太守,少不得还要过去一趟交趾郡,又花了三天多的时间。”为首的使者回道。 那么说也是,士燮是交州苍梧人,按照汉律是不能当交州刺史的,当然也不能当苍梧太守。 问题人家当交趾太守,问题就不大,这也是他在交州能当的最大的官职。 可实际上,他的三个兄弟分别在交州三个郡担任太守,通过这个方法,实际占据了交州。 不过由此也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没有野心。 否则趁着中原大战,他在交州自立为王,朝廷也未必能出兵讨伐他。 “之后呢?”孙暠追问。 “士燮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