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谢老师撰文表扬(第六更 16/30) (第2/2页)
田芳老师开始说《七侠五义》之类的侠义小说一样,很是受欢迎。 虚洛早就看完了金镛的十四部小说,老实说,他觉得还是古珑的小说够劲儿一点。 不过这也不妨碍他喜欢听李贝清老师用蜀川话讲评书,里面自有一番风味。 才刚刚蹬起了老爹的自行车,一个人就冲过来把他给拦下。 虚洛偏头一瞧,“强哥,你干嘛?” 来人是韩三坪的秘书章强,北大中文系毕业生,北电的硕士,前两年分配到峨影厂,就直接当韩三坪的秘书。 章强有点气喘吁吁的:“韩厂长被叫到厂长办公室去了,他让我找你,赶紧去!” “厂长办公室?” 虚洛心中滴咕着,不会是有人把我告了吧? 才十几万小麦,还比市场价低,没有必要吧? 章强先拉着他下车,才道,“不是坏事儿,好像是好事儿……你去了就知道了。” 好事? 那就好说了。 虚洛平稳了一下心情,转身跟着他一路到了曾克风的办公室。 还没进去,就听到曾克风哈哈的笑声。 敲门进去一瞧,发现他旁边坐着同样笑嘻嘻的韩三坪。 刚才显然是韩三坪说了什么,让老厂长开心了。 想不到啊,三叔你也是个拍马屁的高手。 虚洛腹诽着,脸上却同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曾伯伯,三叔……你们找我?” “对,来,坐!” 曾克风看着虚洛,待他坐下后才道:“小洛啊,你最近是不是写了一本书?” 写书? 虚洛先是一愣,再回过神来,“哦,我是写了一本小说,出版了吗?” “呵呵,出版了!而且反响很好啊。”曾克风笑得很灿烂。 这边韩三坪连忙帮腔,“小洛,你那本《活着》,今天早上都被登上了《华国青年报》呢!” 虚洛听得莫名其妙的,“不可能啊,我这是小说,他们怎么能连载的?” “哦,不是这个。”韩三坪纠正着自己的口误,“是谢老师给你写了一篇读后感,夸奖你写得真实、写得入木三分,写得催人泪下又难以掩卷。” “谢老师是……” “写《寄小读者》、《小桔灯》的谢老师!” “噢! ” 虚洛顿时恍然大悟,旋即又很兴奋。 凡是学生,怎么可能没有读过谢老师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一篇篇隽永秀美的文章和散文? 如今她亲自给自己的小说写评论,这可真是一个莫大的荣耀。 但是转而虚洛又疑问道:“谢老师已经差不多90岁了吧?她怎么会写这个的?” “人家虽然年龄大,可是笔耕不辍,。”曾克风说道,“我已经打电话去问了,有人推荐给谢老师了你的《活着》,她看了之后,有感而发就写了评论文章……这可是谢老师好多年来,第一次再为一本小说写评论呢,你面子大了去了!” “那是!” 虚洛毫不客气的应承道。 他不是为自己,而是因为原作者。 原作者的确值得文学大家给他一个赞扬。 这故事充满了人间所有的苦难,但诉求以及告之大家的,也就是书名的两个字——活着! 和平年代出生的人,或许感慨不会多。 但谢老师这种出生于1900年,几乎经历了中华近代所有苦难的人,当然就是感触最深。 曾克风此时又图穷匕见了:“这本小说,能不能拍成电影?” “能啊!” 虚洛点头,“不过不是现在。” “为什么?” “现在才刚刚出版,读者群体都没有,就没有观影群体的基础。”虚洛沉吟着道,“其实这部电影的话,艺术性是有了,但如果论起票房,那绝对是很一般的,所以完全可以放几年,等到书籍的影响力够大了再说。” “好吧!” 曾克风和韩三坪互望一眼,都同意了虚洛的看法。 一方面是他们着急也没有用,版权是虚洛的。 另一方面他们也相信虚洛对于市场的判断。 少年在香江,在内地,都已经证明了自己打造出好电视剧和好电影的能力。 曾克风叮嘱道:“不过之前你三叔跟你说过的,咱们需要一部电影来增加收入盖房的事儿,你可得放在心上。” “没问题。” 虚洛先答应了之后,才问道:“咱们在《焦誉禄》上面能拿到多少钱?” “大概能有几百万吧。”曾克风回答道。 虚洛耸耸肩,不问了。 当然也没有再问的必要。 这部电影是在考县实地拍摄的,动员了多少的军、民、设备等等? 这些可都不是峨影厂一家能完成的,只有上面命令下来,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做到。 所以最后的票房收入,当然是要分果果啰。 它不像是《北京你好》,人家最大的协力单位——组委会,根本就不在乎这些钱财,所以蜀川电视台真是占了个大便宜啊! 也难怪峨影厂会眼红了。 昨儿个晚上,小姨过来陪二表叔夫妇吃饭时说了,哪怕是宣传口会拿走一大半,最后留给蜀川电视台的都有3000万之多! 峨影厂今年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的电视剧,收获也不过是3000多万,结果人家一部就抵消了。 你说换在谁身上能甘心呀? 不过这对于虚洛却是个好事儿。 只要你们有求于我,有些尺度大一点的,激进一点的剧本,我就可以拿出来了。 不对。 是让一号宝贝和二号宝贝给我记忆重启出来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得赶紧去北京啊! …… 六更字,9天更新了20万字了,继续拼搏! 求订阅!求月票! 请老爷们多多支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