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孤独的桃花酿 (第1/2页)
夜幕降临,坐在咖啡馆外花田旁供人休憩地长凳上,孙若涵托着手指,看着指尖那颗淡紫色光珠。星空下,光珠更显得神秘梦幻。 “‘思念’啊。” 他没有想过还能见到那位少女。 说实话,现在的他对于那些神神怪怪地也不太感冒,如果真的贪图这些,之前又怎会扔掉“美食秘境”?他已经站到过了巅峰,看过了风景,只觉得高处不胜寒,如今更愿意平平淡淡地和相爱的人度过时光。 但是,对于对方口中的“食神”,他不能昧着良心说自己不感兴趣。 【以七情六欲为香辛 以悲欢离合为食材 以人间百态为食谱 最后做出名为人生的菜肴】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如此,称之为“神”也确实不为过。但自己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 片刻后,孙若涵下定了决心,说到底,他还是喜欢做菜啊。在不被神器所谓的‘任务’、‘试炼’束缚,不被各种责任所约束,自由自在的做菜后,他也渴望能够看到下一步的风景。 “那么就让我看看吧,这个所谓的秘境究竟是什么。” 他站起身,走回了屋内。 要说秘境,大概没有人比孙若涵更熟悉,那本“美食秘境”在那十年中他前后出入何止千次,但从那个少女口中得知,“美食秘境”早已是被神灵祭炼过的神器,原本亦真亦幻的秘境,都已固化为现实世界,所以他能够在里面获得各种食材带入现实,但这次的秘境不同,依然介于梦境和现实之间。 南柯一梦,对他来说也是陌生的体验。 夜渐深—— 半梦半醒之间,孙若涵一个恍惚。耳边是嘈杂的人声,他睁开了眼,发现周围是来往的人。此刻他出现在一条大街上,只是下意识地,他觉得这些人有些古怪。 片刻后,待大脑渐渐清醒,他意识到——是了,这里是在秘境中。 随即他也意识到之前自己感觉古怪的原因,因为周围来往的人,穿的都是古代的服饰。多数是简陋麻布衣的百姓,不过零星也有一些穿着绸缎的贵人。 这里是古代? 【或许是众生之愿,或许是某个人的梦境,或许是一份尘封历史】 琢磨着之前女孩说的话,孙若涵心中带着新奇,这样的梦也有趣。 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宏伟城门,城门上用古文写着“阊门”二字,让孙若涵露出了笑容。这里是姑苏,古老的,不知哪个朝代的姑苏城。 他迈开脚步向前走去,期待着一个只能在古老文献中看到的旧时古城给自己掀开面纱。 明·正德十年(1515年) 姑苏自古繁华。曹大家写《红楼梦》开篇提笔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阊门乃“气通阊阖”之意,相传玉帝老儿的天宫,主天门便叫“阊门”,当年伍子胥仿造天宫格局而建姑苏城,故而姑苏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美誉。 入了阊门,有街名专诸巷,乃吴王感念专诸,赐其后人所居。再行半里路,便有一条长街,名吴趋坊。此坊名源自旧时吴国的歌谣。 西晋文人陆机在《吴趋行》中唱到:“楚妃且勿叹,齐娥且莫讴,四座并清听,听我歌吴趋。”吴趋坊故而得名。 历朝历代,吴趋坊都是姑苏城内最繁华的坊市之一,坊间商铺、酒店林立。 此刻,在吴趋坊的一家酒楼前,有个老者驻足,望着堂内。 事实上,他仅是不惑之年,看着却像是花甲老人。风尘仆仆的样子,让人分不清是否是乞丐。站堂的伙计一时间也不只是该招呼还是驱赶。片刻,见老人还在望着店里,伙计犹豫地走过去,试探道:“老丈,是要打个火?” 老人仿佛这才回过神,盯着伙计看了半晌,才点点头,“打个火。我瞧着这酒楼,桌凳大件地怎么都换了?” “原来是熟客,您里边坐。”伙计说着将老人迎入了大堂,在靠窗边地一个座位坐下,“前两日,我们这酒楼换了个东家,是个讲究人,说这楼里地桌椅板凳的破旧了,怠慢客人,就让西边巷口的木匠重新打了几套。还把这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个干净,要我说开酒楼,有个耗子、灶蚂蚁(蟑螂)的这不是常事么,就我们这东家说不成。” “东家换了?以前的老董呢?” “哟,您还认识老东家啊?您看这董爷年岁也大了,遇到这孙爷也是个敞亮的,开个价实在,这不就给盘了么,董爷回家享儿孙福去咯。” “儿孙福。”默默嚼了嚼这几个字,老人神色更显荒凉。 “您看,您是点个什么菜?” “以前的菜都有?” “有,厨子没换。对了,我们这边还有些新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