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行脚僧 (第2/2页)
毛笔,看纸上的文字也彻底干了。 “在这里也呆了一阵子了,该走啦。” “师傅你要走了吗?可是前阵子这虎丘塔不是出了迦叶如来舍利,听说过阵子还要举办法会,你不参加一下吗?” 这样的盛会,任何一个佛教徒都理应不愿错过。老和尚想了想,却摇了摇头。 “一辈子都在拜佛,有没有这舍利又有什么关系?我拜的这佛啊,从不在那塔里,一直在心里。” 和尚收起了笔墨和钵盂,将那一叠十多页铺着晾干的手抄经文收在一起。 “不嫌弃的话,就收下这经文吧。虽然老和尚字写的不好,也是一边念着一边写的,算是开过光吧。贫僧用抄字化缘,施主用施斋修塔,都不错。” 这么说了,孙若涵才意识到,这和尚认识自己。大概如他所说,确实在云岩寺挂过一阵子单。 他是虎丘派的僧人吗?孙若涵不知道,也没多问。只接过和尚递来抄写的经文。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南无阿弥陀佛!”和尚念了一句,托着铁钵渐渐走远了。 孙若涵看着他走远,只是看着,没再说什么。这或许只是一次偶遇,但对孙若涵来说,又有些说不清的感觉。 一个半月后,虎丘塔的抢修工程正式竣工,从内而外这座宝塔被加固了一遍,至少三五十年中不虞再有倒塌的危险。但也仅此而已,地基未固,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工程队撤了,孙若涵也算是‘失业’了——本该如此,不过张经理在临别时却特意又来找他。 “斋祭大典?” “我这也只是替人传个话,还记得前阵子文管会的领导夸了你的手艺吗?人家也不是嘴上说说,一直挂在心上。这次庙里准备举办供奉如来舍利的瞻礼法会,法会中的一应斋食需要有人主持,这不就想到你了。” 所谓的法会,需要设斋食供养水陆有情众生。这其中以供奉如来舍利是众法会中最隆重的,祭水陆众生的斋食也算是法会中的重要组成,半点马虎不得。 法会供养众生的斋祭不同一般,原本是有明确制度的,但如今国家动荡才平息不久,佛寺中斋食的传承也没能保存太多。 各寺庙虽然都有各自的火工僧人,但也只是普通和尚。平时做点应付一日三餐的伙食没问题,真要找到懂得斋菜文化的还真不好找,想要承办一场大典是有些勉强了。 原本这正烦恼着,倒是文管会的领导,不经意间想起了之前在工地食堂吃的一餐素斋。提了这么一嘴,云岩寺的监寺也想起了这么一回事,这才有了张经理此时的相请。 张经理说着也有些得意,这人也算是他‘发掘’的,做出名堂了他面上也光彩。 “法会就在云岩寺举行吗?什么时候?” “不是云岩寺,这庙太小了。”张经理解释道。虽然曾经的虎丘是佛门大寺,如今却凋敝了许多。 其实在孙若涵的记忆里虎丘是没有和尚的,寺庙也早就废了。想来废寺应该是几年后特殊时期的事,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如今虽然寺庙还在,但和尚算上小沙弥,大大小小也就几十号人。这样一间小庙当然没有能力承办这样法会的。 “这次负责承办法会的是西园的戒幢律寺,那是姑苏城最大的寺庙,到时候舍利是要恭请过去的。” 虽然姑苏城的寺庙不少,大大小小几十座,有名的寒山寺、灵岩山寺、报恩寺、重元寺等等,但要说百寺之首的,定然是西园。这样盛大的法会,也只能放在西园才足以承办。 戒幢律寺?孙若涵想到自己前不久才去那里打了一碗腊八粥,倒仿佛是因果轮回。先做食客又做厨师,这一饮一啄也是有趣。 “时间呢?” “时间的话,听说就定在下个月的25号。” 工程竣工,算算时间此时已经是六月份,也就是法会定在了七月二十五日。 中国自民国起官方就开始用公历,已经用了近半个世纪。今年的七月二十五换成农历是六月二十八,这倒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六月初三韦陀圣诞,六月十九观音成道,都和这日子挨不上边。 但供奉如来舍利本就是盛事,也不用特意凑观音、韦陀的纪念日。相反,法会定在任何日子,对佛信徒而言当日都必然是万事皆宜。 恭请舍利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剩一个多月,已经算是仓促。 “怎么样,这事能接吗?那什么,这次可不让你做白工,庙里面出三十斤大米做酬劳。可不是杂粮,白花花的大米。” 如今的人因为多缺油水,都靠主粮摄取营养,饭量普遍偏大一些,但三十斤大米也足够普通人一个月的口粮。在这个粮食大于天的年代不可谓不贵重。 孙若涵在意的自然不是这个,而是他不确定自己能在这秘境中呆多久。过去那几次在秘境中的时间,短则一两日,长则几个月半年都有过,似乎没什么规律。如今已经两个多月,也不知何时就回去了。 他并不是佛信徒,对于参加这样的盛会也并没什么执念,只当看场热闹好像也没什么意思。但拒绝的话到嘴边,却莫名想起了前阵子山下遇到的那和尚,还有那一叠经文。 【抄字化缘,施斋修塔,都挺好】 鬼使神差的,他点了点头。 “做斋菜是没问题,不过我可不信佛。” “这没关系。到时候场面很大,听说可能要好几万人,也不可能让你一个人做,会有很多火工和尚和居士一起帮忙,你做个总负责就好。” 既然如此,孙若涵也不推脱了。 这总负责可不好当,要定菜式、设计菜谱,还要管理所有帮厨,做好分工和统筹。不过对孙若涵来说确实不是个事。曾经的他创下‘燧人氏’的品牌,这样的大型宴会本就司空见惯。甚至这样万人规模的斋会,远远不是他举办过最大规模的宴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