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_第八章 和风馆?极鲜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和风馆?极鲜道 (第2/2页)

“嗯,他在日料界的名声很响,和风馆·极鲜道的品牌就是他创出来的,已经好几十年,哪怕在日本国内也是金字招牌。不过因为已经七十多岁了,近几年应该没有再亲自下厨了才对。谢老板,你回柜台接待客人,我去确认一下。”

    七十多岁的年纪,早就该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体力也早该跟不上了才是。肖助理也急着想确认一下,如果真的是那位老爷子,这日本商会想在这里搞一条日式‘唐人街’的决心恐怕出乎他、也出乎他们烹饪协会会长的意料。

    肖辰去的快,回来的也快。那秋山正夫老爷子在美食领域里本就是个名人,肖辰当然认得,只消看一眼就确认了。

    “还真是他。”

    “这秋山正夫厨艺很高?”见肖助理这么重视,谢茂德好奇的问。

    “很高,听说他有六十多年从事寿司和刺身制作的经验。六十多年来只做寿司、刺身,手艺可想而知。”

    和中式厨师常常讲究的各项技能融会贯通不同,日国的料理往往崇尚专精一道。做怀石料理的就做怀石料理,捏寿司的就只捏寿司,一辈子只做一种料理,用五、六十年的时间去研究到极致。

    不用十八般武艺,不用融会贯通,只要专精于一项就足以。

    “他曾经也参加过一些国际美食大赛,协会有记录。如果只说在寿司这一门上的厨艺,用我们的烹饪协会的评价标准来看,他应该是特级大师。”

    “嘶——”谢茂德惊讶的吸了口气,有些难以置信的重复道,“特级大师?”

    他本人虽然不是厨师,但从事餐饮这一行的当然清楚‘特级大师’这个职称的重量。哪怕在全国范围也是不多见,已经是职称的顶端。

    特级大师当然不常见,哪怕在中国,厨师有超过一千万的庞大基数,能称上特级的也只有寥寥几十人而已。那已经是最高的职称,必须严格控制总数。以日本的基数,能达到这样水准的当然更少。

    只精一道,在国内可能行不通,遇到职称考核往往会吃大亏。但在日本本就崇尚这个,一辈子只做烤rou、一辈子只做寿司,甚至一辈子只做白米饭,不同的文化造成所谓的‘工匠精神’在岛国反而让人追捧。

    秋山正夫的名声确实很响,一开始就吸引了不少居住在周边因为见了广告而来的日侨。对于他们来说那位老爷子真的是传说辈的大师,多次为国争光的那种。在国内时也是只闻其声、未曾得见的那种。能在这异国他乡吃到一口秋山老爷子亲手做的寿司,无疑是让人惊喜万分的事。

    而随着排队的人增多,或是出于好奇,或是出于从众心理,更多的游客也加入了队伍,渐渐拉成了一条长龙。

    在‘和风馆·极鲜道’的二楼包厢中,商会会长岸田雄一郎从窗口看着外面大街上排起的长龙,忍不住兴奋的对着空气挥了挥拳。

    成了。

    动漫、饮食,本就是日本文化输出的两大拳头产品。在加上一些日式的新年文化,糅杂在一起的,看今天游客的规模,这文化节已经可以宣告成功。文化节从初一到初五持续五天,今天已经打出了名声,想必接下来几天游客会更多。

    然后是赏樱、七夕、中秋。日本的这些节庆本就和中国是互通的,只要多组织几次大型活动,不但弘扬了和风的民族文化,这条街也会成为当之无愧的和风美食街。

    他不会去和那些大型的酒楼、酒店争,故胥十二楼也好,还有松鹤楼、香格里拉、新城花园之类,他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和这些巨无霸争锋。但临街商铺,包括几家如今还在苟延残喘的东吴面馆、大娘水饺、兰州拉面、沙县小吃,都将会从这条街上消失。这里只允许日料存在。

    至于不远处的那家‘胥城糕点屋’,原本他还有些担心,现在看来连纤芥之疾都算不上。之前的担忧不过是他杞人忧天而已。

    他身后不远处的榻榻米上,摆放的是已经开封的一盒点心,正是一盒作为招牌的‘寻春江南’。一只‘仙鹤’被咬了办个身子,就丢弃在一边。

    “烹饪大师?呵……”

    原来那个大师并不擅长做糕点,意识到这一点,岸田会长最后的担忧也已经消失。

    这时,一辆轿车开进了‘故胥十二楼’的停车场,从车上下来一对男女。但岸田已经从二楼的窗口离开,并未察觉。

    “婉蓉说是‘江湖救急’呢,只能请你孙大厨出马啦。对方说是‘和风馆’的板长,听说已经七十多岁,有特级厨师的水准呢。”

    “是嘛。”

    “啊,好敷衍的口气。”碧君说着,也笑了起来。

    大师也好,特级也好,大概对孙若涵来说确实无所谓吧?对于这些碧君并不是很了解,心中却早就如此确信了。

    重回十年,孙若涵其实并不想参加任何比赛,这类靠着厨艺争强斗狠的他更是敬谢不敏。

    只是他觉得,这家开在运河边的‘糕点屋’不该如此简单就关门。曾经的他未曾听闻也没有介入,如今既然知道了,总要做些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