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_第十四章 记载中的国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记载中的国宴 (第2/2页)

气息一滞。浓烈的海味仿佛潮水瞬间将他覆盖,就如被迎面而来的海浪拍打,坠入了深海之中。口舌、鼻腔被海水涌入,直至淹没过头顶,又被立刻向海底拽去,带来的身临其境的坠落感。

    糟糕,完蛋!

    肖辰暗道不妙,他意识到自己的厨心一瞬间被俘获了,比曾经那次误尝‘国宝特厨’的菜品更彻底地多,毫无抵抗能力,甚至连抵抗的想法都无法生出。

    这一口菜肴,远比他今生所尝试过的任何菜肴都可怕。他毫不怀疑,自己会就此被困在深海最深的海沟之中,永世无法超脱。他本人十多年来构筑的厨艺理念的壁垒,在这比世间最锋锐的矛更锋锐的强烈质感下没有丝毫用处。

    但他的思绪仅在一瞬之间,或许只是毫秒记的刹那,某种无法直言的变化突然诞生了。

    不是单纯的口感,也不是气味,同样不是根植于大脑观感中的直觉,而是更立体的,把所有的感觉都交融在一起而诞生的类似于物理学所称的‘奇点’。有一种无法区分有形还是无形的触感毫无预兆的出现了。

    被海水禁锢的感觉一瞬间被撕开,简直是毫无道理的蛮横,却给人酣畅淋漓之感。之前的禁锢多么窒息,此刻的回味就多畅快。仿佛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师。

    烈烈旌旗,拥着凯旋而归的将士。带着大破敌军、国威远扬的声势。

    或许是之前孙若涵提到的国宴给了肖辰预设的引导,让他脑海中不自觉的构建出了具体的意象。这用美食营造的,是来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画面。

    这是灭楚之战!形象的出现在他面前。

    那时的伍子胥是如此的意气风发。因父仇而投奔吴国,只为让楚国付出代价。为了掌握兵权,他举荐了好友专诸,明知必死将专诸推到舞台之前,匹夫之怒血溅五步,只为将支持灭楚的公子光(阖闾)推上王座。

    一切与他预料的分毫不差,十多年的谋划,一朝终于带着吴国的兵甲大军压境,最终将楚国推入深渊。

    复仇的感觉就像美酒般浓烈。世人皆知,阖闾驾崩后夫差继位,伍子胥最终未得善终,在吴国破灭之前自刎于阊门前。但此时的他正是人生最鼎盛之时,万般夙愿一朝达成。父仇得报,又位极人臣,带着显赫的战功来到阊门下,接受国君的犒赏。

    奏乐,起礼。

    这是一场国宴,属于胜利者的庆典。一盘盘的鱼脍端上,配上陈年美酒,无论王上、将军,还是士兵,在这个时刻都可以尽情欢庆。

    【这是日本的刺身吗?】

    不,当然不是,这是属于两千五百年前的盛宴。是在史书中只剩下枯燥文字的几行记载。没人关心,早已在漫长到足以湮灭多个文明的时间中连回忆都不曾留下。

    所以刺身成了日料,成了日本引以为豪的代表性文化。

    被我们遗忘的,邻国当做至宝一代代传承。

    吴国被越国所灭,在那场灭国之战中,大量吴国的王公贵胄驾船出逃,有部分东渡瀛洲。当时的瀛洲岛上是否有文明尚不可知,但这些吴国的后裔在此休养生息确实带去了吴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甚至是语言习俗。

    “现在都讲究创新,什么分子料理、量子烹饪,但如果连自己祖先的东西都没找回来,这样的创新也只剩下一时取巧的‘网红’罢了。”

    文明是一棵大树,需要粗壮的根部以支撑,否则叶片再绚丽也只是短暂的景色。

    “我们如果就这样丢弃的话,其实被别人学去,成为别国的文化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这些文化还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存在,但这种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不觉得悲哀吗?”孙若涵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认真的看着肖辰,“这些事,至少在饮食文化这一面,是烹饪协会无法推卸的职责。可以交给你们吧?”

    肖辰无法理解这位神秘大厨此刻说话时的感情。

    孙若涵曾经为了这件事拼搏了十年,在那十年的时光中几乎抛弃了所有,‘美食秘境’是无法想象的逆天机遇,但同样是他因此而承受的沉重责任。

    但这一次他放下了。

    当时的成功,创造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但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美食秘境’吗?

    不,那简直是对华夏这个国度的侮辱。美食秘境不是必须,而他孙若涵,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华夏大地上数以千万计的每一位厨师。任何一个人都能被取代,唯一不能被取代的只有文明本身。

    两千多年的文化积累,它本来就有如此底蕴,仅仅是因为‘美食秘境’开辟了一条捷径,即使没有它,十年不够二十年,二十年不够三十年,它依然会屹立到世界之巅。

    九夷簉瑶席,五狄列琼筵。

    无论是来自非洲还是欧洲,法国还是印度,从爱斯基摩人的冰屋到赤道雨林的部落,每一位老饕都为能尝到一口地道的中国菜而感到满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