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天符帝和世家的杀意,争儒家代表人物开宗立言 (第2/2页)
之大,否则很难有晋升的渠道。 士兵冒死战斗,所得赏金不过八两,再无其他赏赐。 对士兵而言,他们不是为国家战斗。 更像是国家花钱雇佣他们去战场上战斗,为了一些银两战斗。 因而士兵们大多时候,不会抱着必死之心,与敌人激战,导致战斗力无法发挥到极致。” 天符帝和在战场中摸爬打滚数十年的二皇子闻言,都轻轻点头。 李青所言,的确是事实。 军中将领,基本上都被军伍世家所把控。 普通士兵除非特别出类拔萃,得到赏识,否则很难有上升的空间。 李青顿了顿,又道:“臣以为,可废除世卿世禄之制度。军伍当中,一视同仁。有功者晋升,按照功劳得到赏赐,甚至赐予爵位。 将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而非得上级赏识,通过其他关系晋升,以此激励所有军中将士奋勇杀敌! 军中爵位,当与文官爵位同等,同样能得到朝廷的封赏,得到土地,得到地位! 臣粗略将军中爵位分为二十级,凡斩敌人首级一颗,便可以获得爵位一级,并且还有与爵位相对应的田宅。 斩杀敌人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如若能斩敌人首级五颗,更能摆脱奴籍! 军中赏罚并行,立功有赏,无功者罚,赏罚分明。以军功之大小,决定将士尊卑爵秩等级的高低。 总之军功爵的原则,便是从亲亲尊尊、世卿世禄,改为不分亲疏、不殊贵贱。 最终使朝堂当中,诞生更多的镇国公,更多的神威将军!” 李青一番粗略的军功爵制,就像是一块巨石,丢进了波澜不惊的湖面当中,瞬间在朝堂之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在场所有官员,都满脸惊骇地看着李青。 军中若是实施这个制度,那世家功勋把持军队的时代,将彻底成为历史。 不需要几年时间,军队当中,将会诞生无数个凭借战功杀上来的平民士兵。 并且,没有任何将军敢不遵循这个制度,敢反对这个制度。 一旦他们反对,麾下的士兵将会瞬间哗变! 只要敢堵住普通士兵的晋升之路,那便是他们的杀父仇人。 任你在军中地位多高,任你在战场中立下多少赫赫功劳。 也会顷刻间遭到麾下士兵的叛变! 二皇子呼吸急促,目光灼灼地盯着李青。 一直以来,他苦于麾下没有能征善战的将士。 若是由士兵按照军功爵制一路杀上来,不正是他所需要的军中人才吗? 他心中无比激动,躬身对天符帝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李大人军功爵制将极大的利于军中改革,极大地鼓舞士兵的士气,极大地促进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此策,定将为我大周打造一支不畏生死、敢于与敌人浴血拼杀,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无敌之师!” 龙椅之上,天符帝也陷入到了极大地震撼当中。 李青的军功爵制,不但能够为他解决兵员问题,更大的作用在于鼓舞士气,让全军将士看到一个能够为之拼杀的目标。 只要立功,就赏赐爵位。 功劳越多,爵位越大。 爵位的重重好处,将大大改善他的家庭条件,让一家老小不愁吃穿。 如此一来,大周将士,哪个不奋勇杀敌,哪个还会在乎生死? 天符帝拍案而起,从龙椅上站起身来,目光当中,全是激动和兴奋。 口中连连说道:“好策!好策!” “离国变法之后,国运昌隆,国力比之从前,提高甚多。” “离国能变法,我大周亦能变法!” “传朕旨意,吏部官员,速速拟定详细的军功爵制,并将此制昭告天下!” 吏部官员心中长叹一声,大周生死存亡的这种关头,谁敢阻止天符帝推行新政改革军中制度? 更何况,还有离国变法迎来国运昌隆这件事珠玉在前。 一众世家官员,全都苦着一张脸,眼神十分阴郁。 军功爵制,不但会极大地吸引他们世家大族所豢养的奴仆群情激昂,争相参军入伍,立功授爵,摆脱奴籍。 更会造成军中格局重新洗牌。 天符帝此时却管不了军中功勋世家的想法,朗声道:“李青接连为朕献上两条好策,激励我大周将士奋勇杀敌。敕封万年县男,食邑一千石,官升两级!” 万年县,位于盛京之外二十里。 是一座特别繁华的县城。 一般情况下,以万年授爵,都只会敕封给皇室宗亲。 而官升两级,意味着李青这个刚刚踏入朝堂不到两个月的臣子,将一步登天。 从从六品晋升到从四品! 四品大员,已经是朝中栋梁之臣。 再上一步,就是真正手握大权的高官。 不过李青代领御史台御史左中丞,已经迈入了高官层次。 “谢陛下!” 李青答谢之后,回到自己的席位上。 天符帝藏在九旒冕冠后面的眼睛,光芒闪烁。 对李青进行重赏,一方面是因为他所献上的两策,的确能解决当下大周所遇到的最大问题。 另一方面是想要尽快提升李青在民间的影响力。 好让他完善儒家大道之后,能够迅速拉拢一大批的寒门士子,为朝廷培养出一批足以抗衡世家大族的力量。 但同时,天符帝内心深处,对李青的杀意越来越浓烈。 李青所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有那“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便触及到皇权至上的尊严,但事后天符帝也会冠冕堂皇地拿出来拉拢民心。 可谁提出民贵君轻社稷次之,谁就是皇权的眼中钉rou中刺。 皇帝要的,是一个忠于君王的臣子忠臣,而不是忠于百姓的良臣! 殿前陪同天符帝朝会的大皇子,眼中满是对李青的欣赏,但心里也杀机沸腾。 只要时机到了,只要李青完成他该完成的事情,就是他的死期。 …… 朝会一直开到下午。 散朝之后,天符帝拉着丞相、六部尚书在乾元殿商议国事。 李青离开皇宫,心里想着,如今已经在朝堂中站稳了脚跟,该着手立言之事了。 三不朽当中,立德最难,立功次之,立言再次之。 但即便如此,古往今来能够立言之人,也屈指可数。 “我现在门生太少,仅有王琰和王薪二人。无论是声望还是影响力,都太低了。” “只是立言,而没有大量读书人信奉推广,就如同之前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一般,并无多大效果。” “提升我在文坛中的声望和影响力,是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方可开宗立言。” “而提升文坛声望和影响力的方法,可通过广收门生或学说辩论来达成。” 学说之争,不死不休。 当年儒学和法学之争便是如此。 孔圣落于下风,才有了后来的孔子诛少正卯。 人死了,便是有再好的学说,也争不过别人。 李青至少通过学说之争,成为儒家学说代表人物,成为儒家中令读书人敬仰和佩服的大儒。 才会最大程度上,让他开宗立言的效果达到极致。 ——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