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 与孔圣并列,配享圣院,受天下读书人供奉! (第1/1页)
,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文宫是何物? 儒家的修炼体系,又当如何与佛修、道修、武修、剑修对应起来? 这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国子监广场上,朱九渊、杨懿等胸前没有浩然正气的大儒们。 心中也迫切的想知道。 恨不得立马开口询问。 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生怕被人注意到这里还有一个没有浩然正气的大儒。 他们现在恨不得找一个地方藏起来,让所有人都注意不到自己。 不患均而患不寡。 若是在场的大儒,都没有浩然正气倒好说。 可偏偏司马镜、王林甫还有孔嵬养出了浩然正气。 方才还平步青云在空中飞了一段时间。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除了这三个人之外,其余大儒都是道德仁义有缺之人吗? 一时之间,十四个没有浩然正气的大儒们,全都用幽怨的眼神看向司马镜三人。 向来口直心快的司马镜,可没有朱九渊等人心中的那些小九九。 开口问道:“敢问何为文宫?” 直到司马镜开口了,朱九渊等一众缩着脑袋恨不得躲起来的大儒,才重新抬起头,竖起耳朵聚精会神的听着。 李青说道:“文宫,乃文人之根本。文宫可使读书人大脑清明,可蕴养自身思想、道理,可孕育唇枪舌剑。 若无文宫,才气便是无根之源。若无文宫,亦不可凝聚文胆、文心,自然也不可孕育唇枪舌剑。” 众人闻言,脸色全都郑重了起来。 根据李青所说,文宫简直就是读书人的生命。 没有文宫,一切皆休,压根无法走上儒道这条路,更不可能通过读书来拥有其他四道修士一样的实力。 李青念头一动,豁然张开了自己的文宫。 一座巨大恢弘的的大殿,出现在众人眼帘。 大殿苍凉古朴,堂皇正气。 令人一见,就心中肃然起敬。 文宫内部,雕刻着一幅幅的壁画,记载着人族先贤们为人族所做出的贡献。 大殿深处,有一尊同样恢弘的雕像。 雕像一袭青衫,左手持着一柄戒尺,右手拿着一卷书。 方才众人所看到过的舌剑,佩戴在雕像腰间。 雕像的身形和模样,与李青一模一样。 雕像头顶,浮现出一轮如月般的才气,才气恢弘,与在场的大儒相比丝毫不少。 文宫顶上,似乎有着一片无垠的星空。 此时,六颗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星辰,在上面漂浮。 有人发现,这里每一颗星辰,都赫然代表着李青的一种学说和思想。 六颗星辰照耀在雕像之上,滋养着雕像头顶的才气。 同时,这六颗星辰,如同众星捧月般的围绕这一颗通体透彻的水滴状的东西旋转。 还未等众人仔细观察,李青心念一动,文宫消失。 “这便是我的文宫,那通体透彻的水滴,便是文胆。” “正所谓莫道书生无胆气,敢教日月换新天。读书人凝聚文胆,能更加坚定心中志向,遇到艰难不会畏惧。 文胆境界越高,意志力和精神力越强,一切魑魅魍魉都无法近身。这也是文胆的妙用之一。” 天下读书人,见了李青的文宫,又得知文宫的种种妙用。 心中一阵向往。 恨不得立刻就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文宫。 然而,据李青所言,似乎是只有立了圣院才能开辟文宫。 国子监现场的大儒和读书人们,全都将目光投放在了孔嵬身上。 孔嵬此时心中亦激动不已,人族读书人,若人人可以通过读书修行。 人族气运,必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甚至有望达到人皇治世时的黄金盛世,重现封神时代的辉煌! 不过孔嵬还是没有第一时间答应李青,能让孔家进行配合的圣院,一定不会简单。 他谨慎的问道:“圣院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与各大书院,有何不同?” 李青道:“圣院供奉着儒家圣贤,类似道观供奉着神明,寺庙供奉佛陀菩萨一样。 各州郡县,都设立一座圣院。 凡是拥有才气之人,皆可根据自身才气,去圣院接受才气相对应的文位敕封。 得到文位之后,便由圣院协助开辟文宫,自此正式踏上儒道。” 闻言,孔嵬瞳孔骤然一缩,朱九渊也是脸色一变,猛地抬起头看向李青。 一但设立圣院,圣院的地位将会是超然存在的。 里面供奉儒家圣贤。 哪位儒家先贤被供奉进去,都意味着在儒家的地位得到提升。 这种时候,必须要争了。 “有哪些先贤能上圣院,接受天下读书人的供奉?”孔嵬问道。 儒家是儒家,儒教是儒教。 儒家是孔子开创,但儒教却是李青开创。 二者之间虽然是继承关系,但此事真正能做主的,还是李青。 在孔嵬和朱九渊以及家中有儒家先贤们紧张的注视当中,李青说道: “孔圣是儒家圣人,是万世师表。当年曾散尽一身修为,只为让儒家大道显化。虽未成功,但却对人族有巨大的功劳,当入圣院。” “我作为儒教开创者,儒教教主,亦当入圣院。” 无论他人怎么说,孔圣的功劳的的确确摆在那里。 李青也不会狂妄到认为,连孔圣都不配进入圣院。 更不会自私到这种程度。 否则不需要天下读书人反驳,只要他敢这样做,连自己心里的那一关都过不去。 他自身的文宫、文胆就要崩塌碎裂。 而他自己也的确为儒家、为天下读书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论是让儒道彻底显化,还是作正气歌引浩然正气遍布天地,还是创建儒教,为天下开辟出一条全新的修炼之道。 种种功绩,也足以让他配享圣院。 圣院供奉人选,他当仁不让! 孔嵬听后,松了一口气。 其余人听到这里,也没有任何不愉快或者想要反驳。 无论是孔圣还是李青,入圣院都合情合理。 一旁的朱九渊见李青并没有继续往下说,一颗心顿时提了起来。 艰难的咽了口口水,声音略带沙哑的问道: “先贤朱纥,开创理学,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可否如圣院,配享供奉?”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