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爱咋咋滴吧 (第1/2页)
《活埋》火了! 排片翻了一倍,达到百分之八,依旧一票难求。 可想而知,这部电影第二天的票房会如何。 网络之上,说这部电影太过压抑,不适合春节档上映。 过个年,高高兴兴不好么? 非要去找虐! 这种声音很多,而且许多看完电影的人也都是如此说。 可依旧挡不住影迷的热情。 不,不是热情。 他们只是好奇。 何况,还有许多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有乐同享,有苦同当! 我都看了,你们怎么能不看呢? 咱们可是兄弟啊! 要郁闷那就一起郁闷。 然后......似乎这感觉还不错。 看了电影,抑郁一下,忽然发现,活着真好。 我的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糟糕。 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嘛。 张榆还不知晓。 他刚把亲朋送走,此时正准备帮父母收拾一下。 “花姐说网上有水军引导舆论,以电影过于压抑,不适合春节档观看为由,意图影响票房。”杨若雪说道,“哼哼,这些人也正是的。不要让我知道是谁,不让要他看好。” 看看杨若雪愤愤不平的样子,张榆下意识的身体一缩。 心中忐忑,若是让她知道是自己找的水军...... 张榆不敢想下去。 不过,他还是很自信,没人会想到会是他,也没有人能够找到他身上来。 作为顶级黑客的他,找个营销号黑自己的电影都被发现,那还混个屁啊! 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或许,在春节档上映的确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张榆叹了口气说道,“那些水军说的也不错。” “那可未必。”杨若雪一笑,说道,“或许跟你说的那般,好电影没有档期限制。而春节档上映一部另类的电影,或许还能脱颖而出。” 我鬼扯的,你也信? 电影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 档期选择显然也是一个影响票房的重要因素。 “我上网看了一下,《活埋》排片增加,但似乎依旧一票难求。”杨若雪说道,“或许,你这部电影两日累计票房能破亿呢!” 一票难求? 两日破亿? 不会真有那么多人喜欢在春节档找虐吧? 张榆一听,连忙拿出手机,开始查询了起来。 他此时已经顾不得帮父母收拾了。 完了! 真的一票难求,许多场次角落的票都卖了出去。 这上座率,恐怕真的不差。 百分之四的排片都能拿下三千多万。 那么百分之八呢? 而其上座率似乎还有增无减。 那么很有可能真如杨若雪说的那般:两日破亿。 麻蛋! 两日破亿,那么这部电影拿下两、三亿的票房,似乎真没多大问题了。 什么时候,一部这样的电影都能拿下如此高的票房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投资一个亿拍摄《蜀山传》呢。 失算啊! 唉! “你不高兴?”杨若雪看向张榆说道,“虽然有水军引导舆论,影响票房。但公司那边一番公关,或许还能化不利为有利,让更多的人对这部影片产生好奇。”新笔趣阁 化不利为有利? 扎心了啊! 张榆并不认为公司没有这个能力。 或许,他那刚组建不久的工作室都能办到。 “你这部电影口碑比想象的好。”杨若雪说道,“水军都不黑,只是从影片压抑入手,说不适合春节档。可见,你这部电影是真的火了。” 废话! 那水军是我自己请的。 我要的是叫好不叫座。 不过,如今没关系了。 算了! 爱咋咋滴吧。 貌似得一个神级书法似乎也不错。 或许等百年之后,自己的书法作品还能卖个天价。 至于现在...... 你见哪个活着的书法家的作品卖出多高的价格的? 一夜无话。 初三,初二的票房统计出来。 单日票房榜出现变化。 《长城》依旧霸占着榜首,单日票房虽然跌落两亿,也十分接近。 马腾那喜剧片如推测的那般逆袭,排在第二。 单日票房依旧过亿。 《妖狐》第三,近亿票房。 那部港片第四,单日票房七千多万,与首日票房相比,有些许的增加。 而排在第五的则是张榆的《活埋》,票房近七千万。 累计票房破亿。 这影片票房增加就显得十分耀眼了,直接翻了一倍。 而且单日票房直逼那部投资不小的港片。 张榆这是要一个人吊打港星云集的那部大片么? 春节档第二日票房出炉,《活埋》表现最为亮眼。 而这部影片也彻底大火了。 不仅仅是口碑爆棚,话题度多且热。 电影的许多细节也被网友给挖了出来,然后给出一个“叹为观止”的评价。 张榆似乎没有露面,据说回家陪父母去了。 这到让人理解。 他作词作曲,杨若雪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如今也是大火,而且影响力很大。 很多人听了这首歌都忍不住回家看看。 那作为词曲作者的张榆,回家陪父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张榆没有接受媒体采访,可作为导演的宁远却被媒体寻上了。 “拍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舍得花钱吧!” “这部电影,我拿到剧本,抛开演员片酬,感觉几十万都能拍下来。” “投资多少?” “八千万!” “对,你没听错,就是八千万!” “十三给自己开了五千万的片酬,硬塞了五百万导演片酬给我。” “自己投资的,为什么给自己开那么高的片酬?” “为什么?” “我也想知道。或许是要告诉所有人,他值那个价。或许是想给公司和经纪人一个交代吧!” “究竟为何,这个就要问他了。” “至于拍摄为何花了那么多钱。” “一场戏,一遍就过了,却还精益求精,拍个十几遍。一天就拍好的,硬生生拍了好几天。” “他不断尝试不同的方式表演,也让我用不同的方式拍摄。” “这样能不增加成本?” “另外,他说剧组人不多,所以剧组没叫盒饭,而是天天下馆子。” “拍戏的时候,他似乎还忙着创作歌曲,所以每天都朝九晚五,这无疑又增加了拍摄时长。” “他真不适合做制片人。” “或许,他是打一开始就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十分自信。” ...... 宁远接受记者采访,爆出了许多料,无疑都让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