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武事_第四十八章 学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学宫 (第1/2页)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沈佺期

    坐落于南洛水以北的洛阳城是九州大地上一座颇为值得说道的城池,夏时太康、仲康的斟寻城是这里、商汤的西亳是这里,五百年成周天室、四百年大汉东都还是在这里。曾往来于这座城池之中的大人物,多次决定了整个天下的兴衰。

    咱们就只粗略的算一算,自上古传承至如今,这座被称为“天下之中”的雄伟城池已有着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说它见证了数次王朝的更迭起伏一点也不为过。嗯,但是…近年来,它的运道好像大不如前了。

    怎么说大不如前了呢?很简单,因为,在前汉亡国后,统一中原的北齐治下,它已经失去了以往作为中原王朝国都的地位。甚至,由于政治地位的下降,它连名字都被迫改了,在如今北齐官方的书面文字中,它一直是顶着“雒阳”这两个字出现的。

    对了,改成这个名字,据说还有“洛阳”的洛字带水的缘故。而众所周知,今日统一北方的高氏齐国,宣扬自己受的乃是土德天命。

    农业社会来说,政治地位对一座城池的盛衰尤其重要。前汉时的东都雒阳城,城周上百里,有一百零八个里坊、二十万户、八十万以上的人口,是天下间除去长安、临淄之外最大的雄城。

    三十年后的雒阳城,城周仅仅不过三十里,人口也只有前汉时期的四分之一,大约二十万上下,衰败的厉害。跟之前相比,差得也不是一星半点了。可即便如此,雒阳城在天下仍然有着巨大的声望。

    若问为何?

    四个字,雒阳学宫。

    雒阳学宫,是如今天下间占地最广、经师最多、学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学术圣地。

    占地最广,是因为它在前汉宫城的基础上建立,自然面积广阔。

    经师最多,是因为这里研究经学、传承学问的长者最多。

    学者最多,是说这里汇集了来自海内海外、数千人规模的求学士子。

    影响力最大,则是因为,从此学宫学成的士子,大部分走上了各国朝堂,成为主导天下走势方向、不可忽视一股力量。

    咱们若说报恩寺是天下佛门之祖庭,那这里,就是当今显学,儒门传承最重要的圣地!比之报恩寺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刻,学宫偏殿里,正爆发着一场激烈的辩论。

    “五德终始之说,在前汉之前,惯来只见于阴阳家邹氏一人笔下!如何能将之引入经学?”

    此言一出,对面围观的众人里立即有人对他怒目而视:

    “如何能将之引入经学?高二,你这是在指责董胡子治学不严吗?嗯?你个黄口小儿,连五德之说出自哪里都不明白,如何敢在此处与我争辩?速速滚下台去!”

    那被叫做“高二”的少年人不屑一笑,自顾自的朗诵一段经文:

    “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因反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因反之而生容;土本克水,水因反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因反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因反之而生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浑然,还元返本…五行生克的道理,就明明白白的写在道书里,难道你当我不清楚?阴阳家是从哪里来的,你当我不清楚?这还用你斛律明达来教我?”

    斛律明达又说:“道经所言五行生克固然不假,可我刚才与你辩论的,是五德,非是五行也!天命靡常,五德终始……”

    高二不耐烦的打断他:

    “我知道,你是想说,五德终始,天命靡常。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传承有序,对也不对?”

    与他争辩的人影一愣,点头道:“对!虽然,我还要说,秦之水德……”

    再次烦躁的一挥手,高二指着他说道:

    “你们儒生好在话里夹带私学,还是我自己来说吧。”

    围观的众人不少都气得涨红了脸,但没有一个真正敢于亲自上前的。下一刻,只听高二说道:

    “秦帝一统,周室天命自然易主,那火德自然应该就改为水德了。秦时,你们儒门还未发迹,在秦帝那里也说不上什么话。所幸,秦帝也依了阴阳家的说法,相信了秦为水德,还将河水改称为了‘德水’。”

    “可谁成想,后来秦朝二世而亡,接着就到了前汉立国。登上皇帝位后,为了收买人心,汉太祖自然是尽诛了辅佐秦帝祸乱天下的阴阳家传人。”

    “但是,阴阳家传人虽尽数被诛,部分典籍却不知为何,落到了你们儒门那个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