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七章 惊为天人!(求订阅) (第2/2页)
再看核磁的整体名字,也就是左踝关节的核磁成像,没有出现部位适用错误。 彭伶俐的眉头紧皱,就这些东西,应该还不足以支撑可疑诊断吧? 再看解析时,周成把下一段解析, 放在了第二页。 名字没什么意义! 但是,男性和45岁,却是给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当前患者的核磁,从结构、解剖、层次上,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患者的结构直径出现了问题! 彭伶俐闻言,眼神一亮,然后再看比例尺的时候,瞬间恍然大悟了什么! 然后苦笑了起来- 这个患者,踝关节显得颇为纤细,然后韧带的直径,也相对较小。 所以虽然结构没有问题,但它并不像一个成年男子的影像学表现。肌rou的直径和横径,不该这么秀气。 一般的成年男子,下肢的肌rou,特别是小腿部的肌rou,只要是正常的,都不会这么细。 除非是他本身就存在着基础性疾病,比如说,肌rou萎缩。 而肌萎缩,也是有病因可询的,除去营养性萎缩、失用性萎缩,还有神经营养性的萎缩。 或者说是,神经源性萎缩! 这个患者,韧带的损伤并没有附带其他方面的水肿信号,代表不是暴力性的损伤,只是单纯的韧带水肿信号。 然而,就算是这样,貌似还是没办法找到对应的诊断啊? 难道就不能出现特例么?彭伶俐颇为杠精的这么想。 周成在第三页给出来的提示中,写着。 彭伶俐看完,就马上去核磁层面上找。 再仔细地寻找了一下患者的神经结构以及血管性结构! 血管的直径是没问题的,也没有看到血栓、静脉窦、动脉窦等,代表着血运是正常的! 这说明不可能是营养性的萎缩。那是不是失用性的呢? 这得看下神经的直径。 患者的神经直径,特别纤细,几乎是微不可查的大小了,连续性没有断裂。 代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瘫痪症状。 没瘫痪,但是神经的大小却出现了问题. 血管没问题,神经有问题,这代表不是营养性的,也不是失用性的,失用性的会等比例都减小,而且血管的直径可能小的最为明显,因为不需要这么多血运。 但患者的血管直径正常,代表运动量不少,有这么多的血液供应,可? 所以! 这肯定是上游神经纤维出现了病变啊,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压迫。 下肢神经的占位性病变,一般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是闭孔处的卡压。 若是大腿处的器质性病变,压迫了神经的话,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二是不会压迫到这样的程度还不被发现。 要等踝关节韧带损伤才被发现。 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没办法解决的,或者是没有发现的。 而这个患者的文字诊断是,左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可疑闭孔病变、腰椎间盘突出。 没有特异性的指向,这是对应正确的啊。 没有说明到底是闭孔还是腰椎间盘突出,只是一种推测。只是可疑。所以,这个题的重要点和解题思路,是可疑两个字! 彭伶俐再往下翻的时候,王环却叫停了: 彭伶俐便说: 彭伶俐发现,自己自从上了临床医学后啊,大部分就是背,记住即可,然后去找关键词,就可以做题了,完全没有理科 的那种推敲思维。 为什么呢,现在临床医学的应试教育,基本就是死公式。 比如说,一个检查结果对应着一个诊断,不弯弯绕。 比如说一个体格检查结果出现,就对应着相应的诊断,不和你玩套路。 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可周成的题不一样。再过了一会儿,彭伶俐发现王环可能还没有思路,就开始说了: 彭伶俐一边说,一边仔细地给王环做着对比,然后讲解着内部的逻辑层次和结构。 有一种终于遇到了挑战性和趣味性同时很足的例题的感觉。 而在这么说时,示教室的门被推开了,赫然是郭霖再走了进来。 郭霖此刻的表情闪烁。 郭霖闻言,不解地挠了挠头,说: 彭伶俐现在坦然了。 「报告、病灶定位、解剖结构、层次、理论、限制。这是周老师给王环进行核磁阅片教学时的大纲,你想一下吧,这里面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彭伶俐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郭霖喃喃,听了这话后,马上又转头走了出去。 彭伶俐问。 郭霖的声音从示教室外传进。 王环的嘴巴微张,满脸错愕。 彭伶俐却不觉意外,他之前就和郭霖一起感慨过,学医其实就是靠死记硬背,而死记硬背能够在临床上应用的东西少之又少,基本上没灵巧性。 但现在,有一种不一样的东西出来了,郭霖自然惊为天人。 他也如此! 王环问。 彭伶俐心跳略有加速,有一种知己难求之感。 因为医学不管是写文章也好,还是什么其他,套路太多,太过于单一,其实就是机械性的重复,于他而言,写论文也好,做实验也好,都提不起兴趣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