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佛圣_第九章 入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入学 (第2/2页)

润来说,儒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整日就是背诵四书五经的内容,然后儒师张毅再加以讲解,告诉学生们一些儒家的心法,以培养自己的气,经书上的内容林德润早已熟读,但对于儒家的炼气之法,他却是颇有兴趣,每听儒师张先生讲解儒家练气之法时,他就会认真听讲,并记录笔记,且和同舍的章崇文,李君贤,刘志诚这几位朋友互相切磋,加以练习。

    据张先生所说,我们本是凡夫血rou之身,如果这一辈子不学圣贤之道,就会随着自己的七情六欲,世俗欲望所流转,最后变成一个普通的凡夫俗子,一辈子与修炼无缘,而只有勤读圣贤书,培养天地之间本来就存在的浩然正气,使自己的内心刚明强大,让理义贯彻于自身,再练习拳脚或刀剑等武道,就可以一路成长,成为儒士、儒师、儒臣乃至儒圣,甚至儒仙!但一般人资质有限,且人心不一,尤其是心怀机巧,不忠不义之人,就不适合儒门的修行,因为只有纯粹真实的忠义之人,才能发挥儒门的义理之气,诚于中形于外,将武道的力量也彻底发挥出来!

    而儒门的功法,也包含静坐,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焚香洗手沐浴,然后收拾身心,脑中以一段儒门经典为依据,长不过百字,反复念诵,并反思自己一日所言所行是否符合圣贤君子之道,如是常年累月的坚持,就可以转血rou欲望之身为刚强正直的义理之身,做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也就可以说有小成了。

    终于到了练习武学的日子,儒师张先生对众儒生说道:“我儒门的功夫,第一是修身养性,培养义理之身,不可有丝毫不正之念,将自己内心变得强大刚明,才有资格练习武道。要知道武道之学,若是被邪恶小人学了去,那就会成为巨大危害,所以你们一定要以我儒门圣贤经典为基础,日日反省,时时进步,如此才能领会我儒门的心法秘要!接下来我会开始教你们武道!”

    方界县县学规模不大,儒师仅有五人,但都至少是yin武学二十年以上,能敌百人乃至千人的高手,要知道能达到儒师层次,是必须要通过大楚严格的文学和武学测试,受到官方认可的。县学有武馆三间,内设有兵器库,弓箭、长矛、刀、剑、戟等应有尽有,不过最常使用的还是刀剑和弓箭。

    只见那张先生换上练武场的便服,从兵器库中取出一把普通的拓木弓,拿出三支箭矢,连着开弓瞄准,对着百步开外的箭靶射去。

    “噗、噗、噗”。只听疾空之响,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那三支箭是如何飞出去的,就已经看到三个红心靶子上插上了箭矢。

    众儒生一片欢呼佩服之声,不由得赞叹儒师的箭法高明,没有数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精准度的。

    “你们现在可以练习射箭,先从十步二十步开始,然后就可以试着三十步五十步八十步,最后百步,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你们也要结合你们平日所学的正心诚意之功夫,不要怀疑犹豫,也不要患得患失,尽我儒门之诚,努力为之,定有好的结果”。张先生严肃地对众童子儒生说道。

    于是,章崇文、李君贤、刘志诚与林德润自动分为一组,开始从十步练习起来。

    其中,刘志诚年龄最长,也颇为成熟,言行举止都有规范,所以三人都听他的指挥。

    “德润,你年龄最小,你先来,我们看着你”。刘志诚说道。

    林德润取出一张普通的竹弓,用上竹箭,在十步外,运用《太上无极清净道经》中的摄心定神法,去除杂念,放下名利得失之心,将精神灌注,目标看准,发动体内的古玉气息,集中在右手,一箭射去,居然结结实实地命中了红色靶心!

    “这可是第一次学弓箭,想不到就有这么好的效果!看来道经和儒书没有白读,只有集中精神,摒除杂念,才能心想事成,箭无虚发!”林德润心中暗暗欢喜道。

    众儒生看到林德润第一次学弓箭,就如此厉害,纷纷赞叹,掌声雷动,三个伙伴章、刘、李也为他欣喜起来。

    而其他儒生大概是经验不足,又或者心中紧张,即使是十步之外,也很少有射中的,即使射中,也只是刚好中了草靶,而没有命中红心。

    在县学的日子,林德润也渐渐适应了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