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六四章 全新模式的施政实训 (第2/2页)
与此同时,朱靖垣开头宣称要办的这第一件事情,也给自己的臣子留下来不错的印象。 自己家大王不愧是最年轻的亲王,不愧是能够主持与泰西各国谈判的亲王。 虽然年轻,但是能够抓住重点,直奔大食国的核心基础问题。 没有好大喜功的要建设多大的城市,迁徙多少移民。 大食国有了石油之后,未来就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唯一担忧的就是大王乱来。 现在这个唯一的担忧也没有了。 朱靖垣稍作停顿之后,继续说明自己的想法: “控制水源,当然还是开源节流两个方向。 “首先是开源。 “附近的绿洲就不用考虑了,那东西坚持不了多久的。 “短期内可以依靠打井抽水,但不能作为主要的和长期的依赖性方案。 “因为本地基本没有降雨补充,那地下水就是抽一点少一点。 “地下水跟油不一样,水层距离地面太近了,抽多了可能都会导致城市塌陷。 “所以地下水只能作为临时的迫不得已状态下补充水源。 “我们未来的主攻方向,应该是海水澹化技术,因为海水是无限的。 “我们有石油做能源供应,就算是蒸馏海水来用,成本也不会高到无法接受。 “反正我们才打了十几口井,皇家炼油厂就无法消化我们的石油供应了。” 大食半岛地区是有地下澹水的。 当地在地质历史上曾经有过湿润时期,这里的地表澹水因为冰川和地质活动被埋在了地下。 可以算是“化石水”。 因为没有外界补充,这些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但是大食国的臣子们听了之后却疑惑了。 不是疑惑海水澹化,海水澹化是很古老的技术了,只是应用不太广泛。 大食国的臣子格外关注水源,当然都对海水澹化有所了解。 刘志新作为长史站出来询问: “王上恕罪,臣等不解,为何要以海水澹化为主,地下水为辅吗?不应该是反过来吗?” 朱靖垣理所当然的点头说: “对,就是以海水澹化为主,原因我刚刚都说了,海水近乎无限,而这里的地下水是有限的。” 刘志新仍然有些不理解: “可海水澹化是要消耗燃料的,大食国的石油虽然可能非常丰富,但也应该是有限的吧?” 朱靖垣对石油是否是有限的,其实并没有准确的判断。 上辈子早期的宣传中,石油都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预计可以用到某某年就没了。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石油消耗rou眼可见的持续飙升,但是那个预计期限却在不断向后拖延。 反正穿越之前是没有看到石油要用完的迹象。 不过现在自己作为产油国国主,还是要站在石油有限论这边的,这样才能提升石油的价值啊。 但这不代表朱靖垣会考虑什么劳什子节能减排,要搞也是让泰西诸国搞。 于是朱靖垣笑着反问刘志新: “刘卿啊,石油虽然可能是有限的,但是这里的石油挖光了之后,谁还想要在这里生活呢? “没有石油之前,本王原来的几个叔伯兄弟,还有诸位的同僚们,谁愿意在这里生活? “咱大明比这里环境好的多的是,这里石油挖光了以后,咱们就举国搬迁就是了。 “远了不说,大秦海沿岸,以及西南部山脚下面,不都比这里舒服多了吗? “要是抽光了地下水,石油还没抽完的话,那就只能靠海水澹化了。 “所以得紧着地下的油先抽,把地下水尽可能的留一留……” 刘志新和其他臣子们明显一愣,顿时就回想了起了以前的生活。 然后就觉得,朱靖垣这个说法,还真的挺有道理。 这里要没石油,谁愿意在这里…… 于是臣子们又陆续的点头赞同了。 朱靖垣看着大家都认可了,于是就继续往下说自己的想法: “说了开源,然后说节流。 “首先不要想种田,不要想在大沙漠里面种田,不要想在这里抽地下水搞水田种水稻。 “非常重要所以我强调三遍。 “本王认为最正确的方向,就是不在流沙县这里搞大城市。 “这里就是咱们挖石油的地方,咱们从一开始就做好准备和计划,石油挖光之后就举国搬迁。 “所有不是必须要留在这里的产业,都从一开始就规划到别的地方去。 “放在大秦海沿岸,大食半岛西南部,那些降水量较多,总体环境较为适宜人类生活的地方。 “然后修建石油运输管道,将石油运输到大秦海、红海、小西洋沿岸去贩卖,减少本地的人口往来。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修建联通大食国内外的铁路,从大秦海沿岸、两河流域、波斯、露西亚、奥斯曼地区输送蔬菜和水果。 “粮食从新天府、南洋、露西亚等地进口。 “总结起来,就是尽可能缩减流沙县周围的人口、城市、工业规模,仅保留石油开采相关产业。 “其他的都挪走,以后不要向这里迁徙普通居民,只要工人和必要的生活配套产业。” 朱靖垣上辈子的沙特,是没有地方可以转移人口,只能在沙漠里面种田。 沙特只有半岛西南部山脚下,有一点稍微湿润的地区,全国其他地区都是沙漠。 朱靖垣的大食国不是沙特,范围包括整个大食半岛,而且延伸到了地中海沿岸。 虽然这里面少数气候较好的地方,都设置了朝廷直辖的布政使司。 但大食国出钱搞建设,然后举国润过去是没问题的,毕竟仍然都是大食国的地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