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一七章 传位 (第1/3页)
大明1805正文卷第六一七章传位大公三十五年正月十一日,紫禁城奉天殿,新一年开衙后的第一场朝会。 宗室、朝廷、都督府、产业集团的人都到了。 朱靖垣来到太上坐下,所有人一起躬身行礼,然后山呼万岁。 朱靖垣挥手让所有人就座,环顾现场的所有人,心中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感慨。 五十年前,在顺天府紫禁城的文华殿,自己还是个十五岁的半大孩子。 世界大战打不下去了,自己以一个大孩子的身份,公开的叫出了应该停战了的话。 之后参加了停战谈判,得到了当皇帝的爷爷的器重,由此开始实际参加朝廷的实际事务。 三十五年前,这座大殿刚刚落成启用的第一天,自己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父亲就在这个大殿里面,将国家大政正式授予了自己。 兢兢业业几十年,将一个刚刚进入工业时代国家,带到了信息化时代。 未来即将正式进入机器智能时代。 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成就,继承人也没有什么大问题,自己这辈子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现在自己也真的是垂垂老矣了,精力已经远不如年轻时候了。 继续留在这个位置上,只会拖慢朝廷的效率。 朱靖垣也不是完全不贪慕权力,而是知道自己必须做个放得下的表率,才能真正维护权力交接的规则。 最高权力能正常交接,才能够维持家族的稳定延续,才能保证朝廷的稳定运转。 继续多当十几年皇帝跟后两者相比还是后者更重要。 况且,自己也是真的辛苦了一辈子了,也该退下来好好休息和享受了。 不过在这之前,自己还有点事情要做。 于是,朱靖垣自己兜里掏出了一个小册子。 这个小册子非常薄,只有里面只有非常简单的一张纸。 朱靖垣抬眼看了下方的众人,在所有人意外的目光中,亲口读出了上面的内容: “册封皇贵妃王氏为皇后,着大宗伯筹办封后大典。” 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但却是一件异常重大的事情,也是出乎了所有人意料的事情。 朱靖垣即位前一直没有王妃,继位之后三十余年一直没有皇后。 所有的宗室和臣子乃至百姓都觉得,朱靖垣显然是和始皇帝一样不准备册封皇后了。 结果到了大公三十五年了,忽然要办一个封后大典。 但是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王雅当皇后,也是众望所归的,本来就是事实上的皇后,现在不过是补上一个手续。 但问王雅是朱迪镧的母亲。 所以陛下你到底要不要让朱迪镧继位啊? 还是说,您老人家还要继续再当皇帝几年甚至十几年? 现在的医疗水平进步太大了,皇帝享受着天下最好的医疗服务,活到八十岁完全没问题。 不过无论所有人的想法如何,封后大典的事情都是要办的。 而且按照朱靖垣的要求,办的格外的郑重和盛大。 以信息时代大明的效率,仍然筹备了整整三个月,到了四月份才正式举行。 地点放在了最正式的奉天殿,还要求按照最盛大的礼仪活动,招了尽可能多的人员参加。 结果,到了大典的最后环节,朱靖垣从兜里拿出了一个小册子。 然后当着自己的父亲、嫡母、生母的面。 当着自己的皇后、妃嫔,自己所有的皇子们的面。 当着所有亲王和高级宗室,所有高级大臣和礼仪人员的面。 以及四大产业集团的高级掌柜和管事们的面。 亲口宣读出了上面的内容: “命皇六十四子迪镧即皇帝位。” 同样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但也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句话。 朱靖垣在现在这个场合决定了下一代皇帝的人选。 这下子全场所有人都有些愣神。 太上皇朱简炎两个太后都在心中念叨,这小子终于决定要退下来了。 王雅心情复杂,自己刚当了皇后,马上变成变太后。 不过心中也仍然非常的开心。 自己的皇后是自己的丈夫亲自封的,而不是儿子继位后尊称的太后。 对一个女人而言,这两者的区别很大的。 至于现在让朱迪镧继位的命令,当然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虽然朱迪镧早就已经不在吏部,现在的职务也不是大冢宰,而是大宗伯和刑律院院长。 基本没有任何以往的传统了。 但是当皇帝之前任吏部尚书,也只是前代皇帝们形成的惯例,或者说是一种潜规则。 皇帝怎么选继承人,规则上是皇帝自己决定的。 所有的臣子们只能在心中感慨,大公陛下真的是从小到大再到老,从来就不按照套路出牌。 朱迪镧自己更加难以置信,有些机械的站了起来: “父皇……您是认真的……” 朱靖垣立刻板了脸小声说: “当然是认真的,你老子我是金口玉言,赶紧给我滚过来!” 朱迪镧连忙走出来,到台上去给朱靖垣行大礼。 朱迪镧当着父母的面,从父亲手中接过了那个传位诏书,然后被朱靖垣赶回后殿去换衣服。 朱迪镧换上皇帝常服出来之后,对着台上坐着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行大礼。 朱靖垣拉着王雅起身上前,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 “好好干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