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8章稳步发展 (第1/1页)
大梁南都。 乾德殿。 四位宰辅面色沉着,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水,收到北方情报后,他们便联袂而来求见圣上,可两个时辰过去了,圣上还未接见。 “邱公公,劳烦再去通禀圣上,我等四位老臣着实有急事汇报!” 李首辅拱手道。 邱公公声音尖细,“李阁老,实不相瞒,圣上今日龙体有恙,不便接见诸位宰辅,还请回吧。” 李首辅郑重道,“此事关乎我大梁社稷安危,无论如何还请通禀。” “好吧,我再去通禀一次。” “有劳邱公馆了。” 太监走后。 其他宰辅忍不住道,“圣上新纳德妃,宠幸有加,已不理朝事多日,长久下去,国将不国!” “慎言。” 李首辅缓缓道,“国事不兴,实乃我等之责,勿要妄论圣上。” 又等了半个时辰。 邱公公出现,“诸位阁老还请回吧,圣上已言,无论何事待月末大朝上奏明即可。” 李首辅眉头皱起,其他宰辅甩袖离开。 直到走出乾德殿远处,他们彼此才怒道,“此等敷衍之词,置我等何处,眼下北方突变,白莲乱贼竟能组建昔日之龙翔军力,若是不加以遏制,怕是大梁危矣!” “是啊,那翼州李牧治军有方,麾下军士战斗力远非流贼所比,可却不到半日就被攻陷汝城,白莲乱贼组建的昌鹤军战力不凡,来日必将成为我大梁首患!” “圣上不理朝事,我等空谈也无用。” “要我看,不如禀明殿下,太子监军能调动西军兵马。” “万万不可,当此时节,若是殿下贸然调兵,恐生猜疑啊!” 宰辅们纷纷议论。 而李首辅闭口不言,走出行宫大门后,他才回头看了眼新建南都宫殿,叹道,“三百多年风雨,大梁已巍巍老矣,再也不复当年之雄威!” …… 白狐岭。 聚义阁。 昌州诸多首领齐聚。 占领翼州后,大批兵马入驻,昌鹤军更是坐镇边地,威慑雄幽二州,有首领谏言,当趁胜直入雄幽,一统北方四州,响应者纷纷。 灵韵儿没有表态,而是看向了麾下王驰,“王首领,你之意如何?” 王驰看了眼灵韵儿,见其眸子平静,不由道,“属下听令行事。” 其他首领无语,心中暗骂王驰老jianian巨猾,这等场合都不忘表忠心,拍大首领马屁。 王驰自然感应到其他首领眼中流露的鄙夷,但他心中却全然不在乎,甚至暗暗得意:“你们这些莽夫懂什么,老子忠的可不是大首领,而是公子,只要公子信任,先天只是老子的开始而已!” 他根骨体质其实一般,能够成为白莲义军的第五位先天,全依靠灵米和丹药资源,其他首领有的资质上佳,可至今也不过一流巅峰而已。 这就是差距! “何军师,你的意见呢?” 灵韵儿又看向何书生。 何书生笑道,“大首领,翼州一役,我义军之所以能摧枯拉朽占据全境,依靠的是昌鹤军威,而究其根源,实乃大首领眼光卓越,大力发展武学,令昌州武风鼎盛,是以才有了昌鹤军!” “因此当下,我义军应加强优势,将昌州之策延伸到翼州,经营民生,开布武学,假以时日必将再创胜利!” 灵韵儿眸子中露出了笑容,“军师之言,振聋发聩。” 说到这,她目光扫视其他首领,淡淡道,“雄幽二州取之不急,尔等应尽力经营翼州,待数年后,翼州民生恢复,再行兵事!” “是,谨遵大首领之令!” 会议结束。 灵韵儿留下了何军师,笑吟吟道,“军师往日最是进取,怎么今日反倒保守了?” 何书生不急不缓的道,“回大首领,世事总是在变化,我之前也没有料到昌鹤军的战力会如此之强,竟能迅速贡献汝城,上万武者叠加的战力怕是已经强于普通军阵,若是昌鹤军每一位士兵提升到二流,怕是真正无敌之师!” 顿了一下,他感慨道:“大梁的龙翔军虽是全部由习武之人组成,可每一位军士要求只是能举三百斤石锁而已,他们身披重甲也仅仅比普通人强出一筹。” “而我们昌鹤军,每人要求举石五百斤,其中有一成可达千斤巨石,这样的战斗力已非凡人能比。” 灵韵儿赞同的点头。 培养上万三流武者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毕竟每一位三流武者日常食量消耗是普通人的十倍,还需添加药材辅助,方能保持他们的血气旺盛,哪怕是是大梁鼎盛时期,国朝都负担不起。 要不是依靠着灵米,仅凭一个昌州根本供养不了。 “培养提升二流,耗费更盛,你也食用过灵米,应当知道这等珍贵之物有多罕见,不过我会禀报公子,待公子定夺。” 何军师点头,心中对于义军背后的真正主人非常好奇,只是他清楚,以自己的身份,还不足以见到那等人物。 …… 老鸦山庄园。 观景阁。 王管家将一张张纸条递给了沈平。 目光一扫。 所有内容尽收于心。 沈平嘴角露出笑容,纸条化为灰烬后,心中沉思起来,“有了昌翼二州作根基,大规模推广武学之事就有了可能,前期会耗费颇多,但等到天下武风昌盛,先天灵境就不再是传说了!” 培养孩童以来,他也发现,有的孩童资质悟性确实很一般,同样的灵米丹药资源供应,需要三倍甚至四五倍的时间才能够突破到一流,因此到了现在,他已经转变了思维。 质量重要,但数量同样重要。 像昌州推广武学以来,达到二流且年龄不满十八岁的白莲教众,已经超过了五千人,所耗费的资源,远远低于他培养三百孩童。 “王叔,仓库还有多少灵米?” 他问道。 炎晶灵米基本是三月一熟,三十多亩稻田每季能收获两万斤灵米,两年下来能收获十五六万斤的灵米,这么多的灵米,沈平一个人自然吃不完。 王管家回道:“还有五百多石灵米。” 沈平扯了扯嘴角,大梁一石米约一百二十斤,五百多石也就是六万多斤,而这季灵米再有半月就要成熟,便有两万新米入仓。 “王叔,吩咐下去,从仓库拨出三百石灵米运往昌州。” “是,东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