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增援 (第1/2页)
“老陈!”谢彬大声呼喊着,脸上堆满了笑容。 陈彦川一回头看见是谢彬脸上也挂起了笑意,他带兵离开徐州后也并未走远,一直停在凤阳府附近等着谢彬前来和自己回合。 两人见面先是寒暄了一阵,随后一起骑着马慢慢走着,亲兵都知道这两位有事要谈,远远的落后了半个身位。 “老陈,拒北城那边.......” 陈彦川叹了口气,看了谢彬一眼说道:“马康可惜了,当时我还防备着他,如今想起来还是有些愧疚。” “老马是条汉子,没得说。”谢彬也有些落寞的说道,毕竟马康和自己既是同乡又是军中好友,这下说起来有些凄惨的感觉。 “不说马康了,你可收到了圣旨?”陈彦川出声询问道。 谢彬点点头,带着埋怨的口气说道:“和你的信一起到的,老陈你到底咋想的?现在这个时刻要是再弄出点乱子那可就真没退路了。” 陈彦川扫视了一圈四周,发现兵士离自己都很远,这才开口说道:“老谢,你觉着咱武朝能守住吗?” 谢彬叹了一口气,皱着眉头说道:“若是拒北城还在,那肯定没问题,但是这平原交战......嘿嘿,老陈我也不瞒你,北蛮的战斗力你也清楚,就咱们这个兵员素质,不出一个月,黄河以北就全是北元的咯!” “老子觉得也是,那你说你愿意卖命吗?” “卖命?”谢彬摇了摇头“老子卖了这么久的命了,一分钱没拿到不说,还差点被自己人弄得丢了命,现在说啥老子也信不过朝廷了。” “那就是了!”陈彦川两手狠狠一拍,眼中露出精光。“老谢,自从拒北城丢了之后老子就一直在想,其实武朝无论能否打胜最后咱们都讨不了好!” “此话怎讲?” “老谢你想想,若是武朝败了,咱们又侥幸活了下来,到时候朝廷那帮文官一上疏,皇帝一开口问,拒北城怎么丢的啊?立刻就会有人跳出来说是因为咱两起兵你信不信?这么大的篓子,你觉得咱两的人头摆得平不?” 谢彬脸色阴沉的说道:“可能还得搭上咱两的九族......” “那可不是!咱再换着想一想,就算武朝赢了,北蛮子被打跑了。这个时候朝廷内部风平浪静,哪天要是圣上心情不好,随便来上一句,对了,那两个当初起兵作乱的现在何处啊?你觉得咱两被弄死容易不容易?” 谢彬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狠狠的说道:“最好的结局就是流放......” “对了!你还记不记得咱两当时为何起兵?不就是不想受那个窝囊气吗?” “老陈你有啥就直说,这些道理老子都懂得,都听你的!” 陈彦川嘿嘿一笑,摸了摸鼻子说道:“我意思,咱们兄弟两得趁着这乱世做出点成绩才对。老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嘛!咱两手上有兵,现在这年头有兵就有钱有粮有女人,何必再寄人篱下?” 谢彬眼珠子一转,问道:“你的意思是?” “现在朝廷一心忙着应付北边的战事,咱们两兄弟在凤阳,渡过淮河再往南走走,岂不是挣得更多?将来无论什么局势,只要保证咱两有兵有钱,也不担心不是?” “南边?再往南就是南京了.......老陈你疯了吧!” 陈彦川笑了笑继续说道:“我可没说去南京,咱也知道,南京那城不是这么好打的,何况还有那么多禁军......那可不比咱们战力差。” “那你他妈还说往南?” “不进南京就行了,周边可都是好地方啊!扬州、杭州、苏州、泸州、安庆.......啧啧啧,只要打下来一座,够咱们吃一辈子了。” “那你不怕南京的禁军出来围剿咱们?” “老谢啊,打仗还是要多动动脑子!”陈彦川略带不满的说道,“南京是什么地?圣上待在南京城!你借他几十个胆子,他禁军敢放着南京城不要分兵出来追咱们?万一南京有个什么闪失谁付得起这个责任?” 谢彬咂咂嘴,觉得陈彦川说的还是有些道理,不过还是不太放心的问道:“不过这不就怕有个意外吗。” “意外?有个球的意外,老子算是把武朝这些官员看的透透的了,人人都想着自保,没有会愿意当这种出头鸟的。老子和你打个赌,你信不信朝廷官员个个都心知肚明咱们绝对不会动南京,但是绝对没有人敢提出调禁军出南京城你信否?原因其实很简单,这种事成了他没功,要是南京真有个三长两短,那可就不是丢官那么简单的咯!” “你刚说的那几个都是重镇,城中守备营可不少!” “我的老谢啊,你以为我什么准备都没做?兵部那边的消息,江南大半守备营都被调离了原伍,现在组成了新军要北上支援呢!” “哦?”谢彬听到此处终于来了兴致,他也不去追问陈彦川消息来源是否准确,反而问了一句“谁人带兵?” “这个倒没太注意,好像是个姓苏的年轻人......” 谢彬摇摇头,开口说道:“越活越回去了,现在全是二十来岁就带兵出征,毛都没长齐也能打仗?” 陈彦川回想了一下徐州的情景,脸色严肃的说道:“老谢你可别小看这些年轻人,老子在徐州可领教了一个年轻人的厉害......啧啧。” “不说这些,老陈,你说咱们先打哪儿?倒是开个张再说!” 陈彦川嘿嘿一笑说道:“这种火中取栗的事自然是火越大栗子越香,按老子的说法嘛,哪里靠近南京先打哪里?试探一下朝廷的反应......” “扬州!” 南京城外,细雨纷纷。 萧江陵并没有撑伞,他一脸严肃的看着面前的两个年轻人,语重心长的说道:“长洲少年英雄,虽说熟读兵书兵马娴熟,但此次出征万万不可轻敌!” 苏长洲跪倒在地,拱手说道:“谢过首辅大人教诲,长洲定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武朝荡平北虏,还我朝一个和平的北地!” 萧江陵点点头,并没有说话。此次出征朝廷抽调了整个江南近乎三分之二的守备兵,大约在十二万人左右。起初朝堂上为谁领兵吵得一塌糊涂,圣上目前尚未醒转,萧江陵提出的建议每次都有几个死对头要跳出来拆台,搞得他是焦头烂额,除了抽调兵力,协调人马准备后勤这些方面,还要应付军方的敷衍,一向互相看不顺眼的军方在北上这件事上突如其来的达成了一致。大家谁都不想去碰北元这个硬骨头,称病的称病,告老的告老,唯一合适的人员英国公李敬嗣又身陷囫囵,其实萧江陵倒是可以预见军方如此推三阻四的背后一定有李敬嗣的影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